李想出局:资本导演的“鸠占鹊巢”观点

推荐: 之家在纽交所上市首日大涨77%——17美元发行价,开盘价30.16美元,收盘于30.07美元。IPO之后 之家的创始人李想持股比例为4.9%,CEO秦致持股3%,以此计算,李想的身价为1.54亿美元,秦致身价约9400万美元。以此作为背景来看看这篇文章是怎么个意思~
正文:
12月11日晚间消息 备受瞩目的 之家今晚在纽交所上市。公开资料显示, 之家将以每股17美元的价格发行782万ADS,交易代码为“ATHM”。不计承销商的超额配售权, 之家此次将融资1.3294亿美元。
之家已赋予IPO承销商在30天内以发行价额外购买117.3万股ADS的超额配售权, 之家IPO承销商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奥本海默(Oppenheimer)和派杰(Piper Jaffray)。
据 之家招股书显示,公司在保持盈利的同时还实现了营收的大幅增长,净营收从2010年的2.529亿元增至2011年的4.332亿元和2012年的7.32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2%。
对于 之家的上市,业内一片赞誉之声。然而,这并非一个完美的结局。作为昔日创始人,备受业内期待的互联网新生代代表人物李想并未在 之家上市中收获太多。由于资本的利益博弈,这位80后创始人最终只能独自品尝“出局者”的痛楚。
如果 之家上市最后的版本是李想坚持到最后,那么这个故事一定是资本圈中最励志的电影题材:一个80后帅气青年,大学没念开始创业,几经波折最终上市,身价达到10几亿......故事的戏剧性和轰动效果甚至可以PK下当年盛极一时的“社交网络”。
不过,华尔街没有如果,中国的投资圈也没有不靠谱的如果。在李想拿到天使投资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或许已经如同华尔街那些显得有些老旧的资本故事一样,最终结局就是被资本“玩死”。
“土鳖”遇上“海龟”
李想很幸运,他在创业初期就拿到了天使投资;李想很不幸,他遇到的天使投资人是薛蛮子。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段“姻缘”,“合适的时间遇到不对的人”或许是最佳解释。
李想于2005年创办 之家和泡泡网。2008年6月,澳洲电讯宣布收购皓辰传媒及泡泡网两家公司55%股份,其中包括皓辰传媒旗下的IT168和CHE168网站以及泡泡网旗下的PCPOP和 之家两家网站。
2012年8月,盛拓传媒宣布按 和IT两条业务线拆分成两家独立公司, 领域的 之家、二手车之家组建成一个公司仍命名为 之家;IT领域的泡泡网和it168,新公司仍然用盛拓传媒来命名。盛拓传媒原CEO秦致任 之家CEO。
看起来有些复杂的资本游戏,其实分解开来并不难。简而言之,自从 之家被澳洲电讯收购55%股份后,李想股权被稀释到仅仅5.3%,无奈退居幕后。而 之家新任“掌门人”则是投资方们共同协商的结果。
为什么是秦致?明面上来讲,秦致是个“海龟”高富帅。此前的人生和大部分留学生并无二致,读书、工作、再读书、再工作。从中国到美国,他先后就 读于清华大学、爱荷华大学、哈佛商学院等名校,曾供职于IBM、加拿大北方电讯、麦肯锡等跨国公司。2005年底,受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影响,秦致 决定回国一试身手。对于当时的国内中国互联网,“土鳖”们的世界确实需要这样洋气的“海龟”人才。
背后来看,秦致“空降” 之家其实和传统宫廷戏差不多,就是背后利益集团安排自己的心腹管理自己的产业。2005年,蔡文找到秦致帮他管理265公司,这中间有个熟人推荐,那个熟人就是 之家的天使投资人黄明明,而黄明明和秦致是北京四中同学。265这个公司投资人里面有薛蛮子,于是围绕着265这个公司大家成了一个圈子。
资本导演的“鸠占鹊巢”
在当年接受《创业家》采访时,腾讯电商控股生活电商部总经理、原康盛创想CEO戴志康这样评价,“李想是能把 之家做起来的人,而秦致是能把 之家从100做到1000甚至10000的人。”
毋庸置疑,能够做出泡泡网和 之家,李想是有“几把刷子”的。但是玩互联网没钱都白搭。于是李想在创立 之家初期就去找投资。在周鸿祎那融资碰了壁,薛蛮子慷慨解囊。在当年,薛蛮子只要在公共场合,必然吹捧 之家。“
“泡泡网的创始人李想,他创立 之家的时候,我问他,新浪、搜狐这 些大的门户网站也有类似垂直频道,你怎么能竞争过他们?他说的两个原因最终促使我投了100万美元给他:第一,他说他最大的优势在于自己是一个PC之外的 外行,非常深切地了解中国几亿草根网民的需求。他本人没上过大学,同时热衷于 ,是以一个外行人来做 网站,而看 网站的99%是外行;第二,新浪、网易、搜狐周六、周日全休息,而 之家可以继续上班,因为每个看车的人都是周六、周日才有时间,他一定看每天最新的价钱,最新的信息。”这是节选自一次论坛上薛蛮子的发言。评论其实很客观,也证明李想很有能力。不过,资本从来讲究的都是利益。
薛蛮子只给 之家1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不过却一手导演了后来的 之家改朝换代。尽管李想在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秦致的“空降”没有他的同意不可能实现,但明眼人都明白,在2007年 之家上半年营收还不到100万的时候,投资人想要换人的念头可想而知。
2007年秦致“空降”加盟,已经被架空的李想甚至被迫出让了一部分股份。2008年,在天使投资人引荐下,澳洲电讯收购了 之家股份完成控股收购。李想的持股稀释到仅有5.3%。对于这位昔日的创始人, 之家之于他的意义或许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投资界小编点评: 之家上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资本主导的投资。创始 人被资本挤出局,投资方“空降”自己代表,最终联合导演上市分食盛宴。这种故事在华尔街每天都在发生,只不过对于李想而言,他对于 之家的贡献远远不是 5.3%股份所能代表的,对于这样一个80后创业者,他应该得到的更多。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