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2》又掀观影热潮,国内电影哪部敢贴身肉搏?

新消费
2015
05/14
00:26
互联网新鲜事
分享
评论

下面这些内容get到了,才算真正看懂《复联2》

《速度与激情7》在中国市场创造了24亿的票房神话,且不说是不是一首see you again 的情怀牌打得好,反正是赚了个锅满盆盈。《速度与激情 7》才刚挟着 1.471 亿美元的美国首周票房暂时拿下 2015 年的首周票房王座,《复仇者联盟 2:奥创纪元》上映就以 1.877 亿美元的首周票房超越取而代之,但《复联2》在国内上映首日零点场的票房为2642万元,不敌《速度与激情7》的5222万元,位居中国内地影视第二名。两者暂时未分伯仲,但笔者今天要说的不是到底哪部影片会创造中国票房新纪录,而是为什么没有一部中国影片敢创个记录?甚至都不被提起?

中国观影市场容量大增,影片质量引担忧 

2014年,中国内地第三年蝉联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专家预测,未来全球票房增量的80%将来自中国。 2014年,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肯定会超过北美,2023年会是北美市场的两倍” ,会成为引领世界电影市场的风向标。

尽管中国电影票房近几年增长很快,但这种增长源自社会刚性需求,而不完全源于电影业自身的魅力。电影从业者应该居安思危,票房繁荣的背后,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如电影行业门槛低的现象越发明显,电影市场的繁荣势必吸引很多跨界企业投拍电影,非专业加上急功近利也会导致一些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所以我们不得不对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一丝担忧。

影片情节扎堆、观众走不了心

最近最流行的观影形式,叫:”十分钟带你看完.......”,不说别人,笔者经常看这类标题的视频,甚至一部电视剧十分钟也可以看完,更是产生了一大批以缩减、吐槽影片为生的视频段子手,而且他们都已成为了相当有名的自媒体人!这情况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信息碎片化,需要快速、简短的信息摄入,对这种现象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影片质量的不断下降才是源头啊!

电影一批一批扎堆,前段时间的祭奠青春剧都可以论打卖,而且其中几个固定元素观众不用看都能背出来;利用娱乐新闻前期造势宣传,噱头大于实际,也直接降低了影片的档次;商业化气息太浓,缺乏对影片本身内容的思考,观者也自然是引不起共鸣,看看就好。

迎接海外市场,准备稍显不足 

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上营销不到位。有点“闭门造车”的嫌疑,当然你说国内电影外国人都不看,所以没必要融合外国元素,可这也是个成因,因为不走国际化,所以更没有海外市场。无论是字幕翻译还是电影宣传,国产电影都做得不够,近年来,很多好莱坞大片很多都会选择和中国演员合作,如《X战警》邀请中国当红演员范冰冰加盟,李冰冰加盟《变形金刚4》,甚至电影主创人员会亲自到中国为电影宣传站台,这为电影的营销做了很好的宣传。而国产电影中却很少出现过外国演员或者外国的文化元素,甚至在电影的字幕翻译方面也没能很好地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导致国外观众"看不懂",毕竟全球化的市场才是更广阔的,所以中国影业还是多接轨比较好。

科幻大片拼不起,别丢了自己特色 

中国应该有自己擅长的影中,比大手笔,大场面恐怕已经被甩了好几条街,但中国电影还是有自己的特色,历史的浓厚,武术的精髓,名族的觉醒这些都可以早就好的电影,像早期的《芙蓉镇》、《霸王别姬》、《林家铺子》、《活着》、《早春二月》等一些中国经典的电影也曾在国际电影上辉煌一时。

新生代导演,也许会带来惊喜 

国内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保持者,仍然是光线影业由徐峥导演的《泰囧》,票房超11亿。另由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也获得了7亿左右的票房,最新晋导演苏有朋的《左耳》也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了中国观影者一些信心,中国正有一批新瑞导演为电影事业做出贡献,也许应该刨除追逐商业利益化的偏见,对这些导演抱有一些希望,期待这些新晋导演们给大家带来更多让人惊喜的作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复仇者联盟 国内电影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