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千万富翁微信卖大米,在东北包下了3000亩地!

新消费
2015
11/10
14:08
玛尼先生
分享
评论

从西南成都到东北五常,横跨中国3000公里。

80后“广告达人”放下千万身家,卷起裤腿踏入农田,在茫茫田野中只为寻求最原生态的大米。

在惯于“吹牛皮、造概念”的创业圈子,王林的创业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农民已经不会种大米了!”

初次去五常,正值稻花飘香,王林驾着吉普,驶在田间。眼前的天空蓝得似一块布景,白云零星点缀其中,干净纯粹。阳光下,金色稻田一望无垠,道路两旁的格桑花,像是为这丰收“喝彩”,开得放肆而艳丽。这样的景致,让人心醉。

这一年,王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只为寻得一个“倾心”的项目,无数次辗转,他将目标锁定在“有机食材”和“O2O社区供应”上,于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地之一的五常,成了他的首要考究之地。

五常景美,更是鱼米之乡,尤其五常大米闻名遐迩。不过,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话,却让王林格外震惊。

——“现在跑到五常来买五常大米,这不是笑话么!”

的确,内行人都知道,五常大米造假早已不是新闻。很多外地大米被一车一车拉到五常,套上五常的袋子,便成了“五常大米”,而正宗的五常大米被假货以低价排挤,早已没了生存之地。

找当地农民直购,王林发现问题更为严重:农民已经不会种大米了!

五常天然的地理环境因素使其大米产出品质较高,可随着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提高,农民只得拼命设法提高亩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不曾想到,农民已然成为农业价值链里最薄弱的一环。

“自己种吧!”

连自己都觉得疯狂的想法,遭到反对并不意外。当初,刘洪燕、王林、刘振华三个大学同窗,一毕业便合伙创业开广告公司。汗水付诸时间,换回的是事业蒸蒸日上,不到三十岁,三人的身家已达千万,财富自由得以实现。

寻有意义的事业尚可,但何必如此“疯狂”?况且,农业的痛点尤为明显:一是投入大,产出慢;二是,从零起步,风险大。近两年,虽有不少创业者挤身农业队伍中,却少有成功案例可鉴。

然而,三人反复思忖之后,下了决心:干!

“大不了亏得一无所有,重新打工来过,一个月也能拿一两万工资吧!还输得起。”王林哈哈一笑。他不是打趣,是真做了最坏的打算,只是最终, “初心”取胜。

仅仅是一腔热血,远远不够,之后,刘洪燕和王林数次踏上东北之行,直到遇见那个叫郭喜贵的人……

生活,本该如此!

那是一个晌午,刘洪燕和王林走在田间,看见一位老人蹲在地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水稻,看得出神。带着好奇,俩人走上前,与老人打了招呼,道明他们想种植水稻的来意。老人腾地从地上站起来,眼里闪着光,抓着王林的手说:“那你们可找对人啦!”

没等他们回话,老人便指着眼前的稻田,滔滔不绝地讲起种植水稻的细枝末节。王林很“无理”,向老人提要求:“那你带我们去你家吃顿饭吧!”老人爽快答应。

直到现在,王林都认为,那一天的际遇,是上天给的“恩赐”。

老人家门口,摆着很多坛坛罐罐,里面装着稻谷、米、土壤、水……全是他做研究所用;储藏室内,一摞记载水稻种植的笔记本足足有一米多高;饭桌上,碗里米饭晶莹饱满,入口甘甜。王林满心欢喜。

老人名叫郭喜贵,是当地出了名的水稻种植好手。高中毕业后,他便留在家乡,潜心研究水稻。时间一晃30余载,知识越积越多,水稻却已不是原来的水稻。

他问王林:“你们是不是想种出最好的米?”

王林点头。

“你们想不想让水稻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样子?”

错愕片刻,王林又点了点头。

而后,郭喜贵低喃了一句:“本来就应该这样。”

正是这普通的一句话,连同郭喜贵家的稻谷,在王林心里生了根,这也正是日后“本该如此”品牌名称的由来。

能遇上郭喜贵,是王林的幸运。但更现实的一件事需要他去筹备: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驻扎五常。

但事实上,五常的现状,正是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的现状——年轻人不愿留在本地务农,相继涌入大城市掘金,留下来的多是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他们知识水平有限,生存技能全然来自父辈们的言传身教。郭喜贵这般堪比“农业教授”的农民实属个例。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都可能围着他转。

王林花了两个月时间,找到四川大学和黑龙江农科院的8位老教授,组成专家团去五常做抽样考察。让他意外的是,这些头发斑白的老教授竟似扑入泥田的顽童,个个兴奋不已。

“那就一心去干吧!”

王林一举承包了25块田地,供以专家团队试验。他们每天在田地里,研究五常的大米为什么好、寻找土壤与种植的最优关系、破解自然灾害带来的种植难题、如何种出更好的生态大米……

80后“广告达人”放下千万身家,在东北包下3000亩地,微信卖大米

互联网+大米

《如果我老老实实种米,你愿意一辈子买我的米吗?》,这是王林为“本该如此”做的第一篇文案。早在之前,王林就想好“本该如此”走互联网的路子,因为互联网产品垂直,容易找到认同其价值的用户,以便大家参与其中。

“本该如此”与用户和农户的关系如何建立?

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是用户的预定时间段。用户可任意选择预定量,在“本该如此”的微信公众平台预定后,付30%定金,便可获得“本该如此”的首次免费大米配送,余后的大米根据秋收时间配送。

对用户来说,农产品的周期是漫长的,如果用户一次定一年的量,又如何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王林的方法跟简单:在五常建立低温储藏基地,以带壳稻谷的方式保存,每两个月为用户寄一次大米。由此,降低了用户的库存压力,也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另外,传统合作模式中,企业包地,农户种地,按天数算或按亩产算,都容易出现“斗地主”的情况。

“本该如此”的农户从播种开始,到施有机肥,再到收购,他们种植的每个步骤,都有品控团队跟他们一起,都得依照专家团队的标准方法操作,私自操作者,会被严格淘汰。最后,“本该如此”以高出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

事实上,“本该如此”根据用户预定,同样有保底量,不是保少,而是保多。

同时,王林想到以B2B模式与社区合作。比如,与龙湖和华润社区合作,再让其与其业主沟通,直接在五常建立种植地。

用心没有白费,团队将今年种植的大米送去SGS(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检测,通过了315项欧盟标准检测(国内大米检测标准32项)。

“一切都才开始。”王林并不忌讳今年“本该如此”处于亏损状态,他说明年可能还是如此。

聊到最后,王林提到这样一个细节:去年春天,他与刘洪燕、刘振华一起出差,在昆明长水机场闲聊。人声鼎沸中,他们聊到30岁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走?财富自由之后的目标又是什么?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跋山涉水,有了如今的“本该如此”。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中国移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