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最初只是想做寻呼机你知道吗?

新消费
2015
12/17
22:34
闫鹏
分享
评论

90后的同学们,寻呼机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寻呼机就是一个可以接收短信的机器,在那个沟通不畅的年代,大家只有公共电话,想找谁了就给类似于10086的总机打电话,然后说呼某某号码,内容是“下午五点回家吃饭”,对方的机器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想当年这样一台机器也要两三千元,不亚于现在的iphone!

132391309_171n

而这个和腾讯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马化腾毕业之后就是到一个开发寻呼机系统的公司工作,后来股神马化腾从10万把股票炒到80万,算是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于是和王志东一起注册了公司“腾讯”。 

[知难而变]

一开始的腾讯是想要做寻呼机系统的,但是后来发现市场饱和,开发这个的人太多了,根本打不开市场,那怎么办呢?一直对互联网情有独钟的马化腾偶然接触了ICQ,一个以色列人开发的即时聊天工具,马化腾觉得ICQ这个东西很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可以做PC机之间的传呼机,要知道那个时候,别说手机,要是你能有个寻呼机,也是有钱的标志,要泡女朋友肯定没问题。 马化腾觉得ICQ能够在电脑上提供即时信息功能,可是就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ICQ版本没有中文的,用起来很不方便。于是,马化腾就想搞一个中文的ICQ!

但万事都没有那么容易,当时腾讯一直不挣钱,马化腾又要做一个大家都没见过的OICQ,几乎没有人赞成,马化腾扔下一句话“大不了回去做程序员!”于是就有了QQ的前身OICQ。

[没有盈利模式,无法融资]

当时的中国不像现在的中国,到处是VC,随处是创业咖啡,当时的互联网公司要找投资,估计多数会被当成骗子!

随着OICQ用户的不断增加,公司的资金链越来越紧张,到99年底的时候,公司只有1万多元了,急中生智,腾讯的员工跑到香港买来便宜的笔记本,然后再卖给内地人,与此同时公司进行融资。

融资并不顺利,马化腾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但是在卖QQ时碰到了麻烦。当时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始终谈不拢,只好告吹。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腾讯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马化腾几乎是倾其所有,这个时候,QQ不知道自己的赢利点到底在哪里?注册资源是很多,有什么用呢?难道QQ只能向申请QQ号码的用户收取一点可怜的注册费吗?(有一段时间QQ上,申请号码要收费,就是QQ最艰难的见证) 

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网友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

融资的唯一理由就是“用户”。当时OICQ用户已经是百万级了,没有任何收入。VC问马化腾,你觉得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说,“以色列的ICQ卖了几千万美元,它有多少多少用户。我现在有多少多少用户,所以我就值这么多钱”。IDG林栋梁说,他就是因为这句话投资Tencent的! 

[度过难关] 

之后的马化腾每天大概有10个小时泡在网上,不放过任何一个最细小的资讯,一直到凌晨2点才睡觉——选择深夜这个时间段,也是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天中QQ服务高峰期,可以更好地和用户共同验。

后来腾讯上市,成为中国著名的BAT,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赘述了,“看创业”创始人闫鹏认为创业本是一件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么一个揉面团的过程,谁也不知道做成什么样是正确的,只有实践出真知,像腾讯这样的企业也是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才走到了互联网前三甲的地位,在这里写出腾讯的奋斗过程,希望能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彼此共勉。

欢迎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创业”,与我一起看创业!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腾讯 故事 创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