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匿名骚扰电话靠技术手段,更靠“重典”!专栏

/ 笨手蛇 / 2016-04-01 09:05
对长期难以根治的一些社会乱象,通过立法手段提高违法成本,考虑采用重典的方式,也许是比较直接有效的。而具体到匿名骚扰电话这个社会毒瘤,英国政府对于营销骚扰电话的做...

对于一些社会不良现象,总是会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句名言来解释其合理性。但是,更合适的解释是“存在的,有其存在的理由”!对于匿名骚扰电话,其发展危害程度越来越厉害,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有效根治手段,从而使其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且大有蔓延之势!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根治方法成为解决这个社会毒瘤的关键。

一、骚扰电话发展势头仍然迅猛,须引起更多关注

2015年10月22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数据显示:骚扰电话、垃圾短信一直是骚扰手机用户的社会毒瘤。不过,骚扰电话的数量已远超垃圾短信,2015年第三季度,360手机卫士识别和拦截各类骚扰电话73.4亿次,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7984万次,较201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2.6%。拦截各类垃圾短信约69.5亿条,较2014年第三季度的103.4亿条同比下降32.8%,较2015年第二季度的80.0亿条环比下降13.1%,平均每天拦截垃圾短信7554万条。

去年,垃圾短信拦截量持续下降,而骚扰电话的识别与拦截量则持续上升。2015年第二季度骚扰电话的识别与拦截量以11万次每天的数量首次超越垃圾短信的拦截量,到第三季度这一差值进一步拉大,达到了430万。骚扰电话已经取代垃圾短信成为电信骚扰的主要问题。这与电信运营商加大打击力度、社交工具快速发展、网络诈骗产业的成熟有关,不法分子纷纷放弃短信,而通过电话开展营销骚扰、诈骗等行为。

因此,匿名骚扰电话的根治必须提升到新的高度加以重视。

  二、打击匿名骚扰电话的技术手段一直在加强,但效果仍不理想

匿名电话,既有营销骚扰,也有欺诈,尤以欺诈危害为大。因此,包括打击匿名骚扰电话在内的电信网络犯罪专项活动一直是重中之重。仅在2015年就先后开展过多次打击专项工作部署会议:(1)6月份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公安部、工信部、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等23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国打击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2)10月9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出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有关成员单位等23个成员单位参加会议;(3)10月30日,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自11月1日起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根据专项行动要求,在各行业、系统领域内严格查处打击7种违规行动:(1)违规出租电信线路;(2)违规批量办理、非实名办理电话卡、上网卡;(3)违规批量办理、非实名办理银行卡;(4)违规办理、使用“一号通”、“400”、“商务总机”等通讯业务;(5)使用非实名电话卡(包括移动通信转售业务)、上网卡(包括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宽带线路;(6)使用非实名银行卡,以及人卡分离、境外使用;(7)其他违规行为。

2016年1月2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打击电信诈骗,需出重拳》节目,节目中有形形色色的电信诈骗手段让人防不胜防,造成的危害也是触目惊心,投入打击资源也巨大。打击活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匿名电话的违法活动。

匿名营销电话,有些是营销骚扰,但还有很多营销本身就带有欺骗欺诈性质,因此目前的专项打击行动主要还是针对以诈骗为主的违法活动。大量的营销骚扰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投入进行整治。运营商虽然在技术手段和运营手段上也进行了努力,例如:国家工信部曾联合各大通信运营商,推出了一系列举报骚扰电话的电话号码:中国移动不良和垃圾信息受理平台“10086999”,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热线“10010”,中国电信客户服务热线“10000”,中国网通客户服务热线“10060”,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不良和垃圾信息举报中心“010-12321”。但是,群众参与举报的主动性不够,同时举报之后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和改善,又反过来影响了举报的积极性。

此外,从电信运营商方面来看,包括一号通、400和商务总机等服务,对于他们而言也面临收入和考核压力的矛盾问题。显然,积极打击会影响收入,而收入考核的压力又摆在那里。尤其是一些主要以电话类业务为主的,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管理力度和强度问题,从而在执行层面也存在管理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问题。这方面的改进,与运营商的考核压力以及业务发展转型升级问题有一定关联。

即便是电信运营商完全按照实名制等方式规范业务流程,但仍然有不法份子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改号等方式进行。而非运营商层面,一些手机安全软件都提供了号码举报和标识的服务,但从前文360手机安全状况报告的数据来看,互联网技术手段仍然难以遏制。因此,尽管多部门联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而且投入不少技术资源,但离有效根治匿名骚扰电话的目标还有差距。

因此,除了在技术手段、业务运营规范和加强媒体曝光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手段。

三、乱象需考虑用“重典”,国内外都有案例可供借鉴

除技术手段之外,还有什么手段能够对匿名骚扰电话的根治有效。从国内外的案例来看,还是要依靠法律手段威慑。

我们先看国外的做法:英国现行的法律和程序已有保护消费者免受骚扰电话侵害的条款。如果消费者事先表示不愿意接收推销电话,或者注册“电话偏好服务”(TPS)或“企业电话偏好服务”(C-TPS)后,那么公司和机构则不能向他们拨打营销电话。电话偏好服务可以为英国家庭电话用户参与用以表明不愿接收营销电话的一项免费服务;企业电话偏好服务与TPS类似,主要针对企业用户。自2012年1月以来,ICO对骚扰电话罚款总额已达286万美元。显然,过往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越来越严重的骚扰的管理需要。于是,英国政府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做法,根据媒体报道,英国政府日前公布的最新提案要求强制营销企业提供营销电话主叫者的身份信息,未提供有效的主叫身份信息的行为将被认定为刑事犯罪,会被处以高达100万英镑或200万英镑的罚款。该提案将于2016年春季生效。可以预见,上升到刑事犯罪层面的威慑力将大大加强。

再看国内的做法:在醉驾入刑新规之前,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和多大力度的扣分、罚款手段,都没有办法有效的遏制醉驾行为的发生,扣分还催生了买卖分数的生意,罚款对于越来越有钱的司机而言无关痛痒。因此,醉驾可入刑是一个典型的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的成功做法。

此外,最近关于医院挂号难黄牛抄挂号的讨论中,针对北京协和医院的挂号的报道中,有黄牛就表示,如果抄挂号将来入刑,那他们也会不放弃这门生意。

由此可见,对长期难以根治的一些社会乱象,通过立法手段提高违法成本,考虑采用重典的方式,也许是比较直接有效的。而具体到匿名骚扰电话这个社会毒瘤,除了加大直接人员的法律处罚力度之外,对于其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也加重相应的处罚力度。这样,将能够更有效的根治。因此,个人认为,英国政府对于营销骚扰电话的做法,值得我们积极借鉴。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benshoushe;QQ公众号:笨手蛇;微博:@笨手蛇】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