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票房下滑明显,除了烂片,这里还有三大泡沫水煮娱

虎嗅网 / 科技说 / 2016-10-09 08:38
刚刚过去的十一并非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周”,据《解放日报》报导: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为内地国庆档票房...

刚刚过去的十一并非是中国电影市场的“黄金周”,据《解放日报》报导:同比去年报收的18.5亿元,今年国庆档票房累计“缩水”近2.8亿元,止步于15.8亿元,为内地国庆档票房首次下跌。

事实上,市场的悲观情绪在十一之前已经开始酝酿,十一之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起并举办了“聚焦创作质量,赢得电影未来”系列座谈会,从政府到电影从业者都对今年以来的票房下滑表示了不同程度的担忧,如阿里影业张强就表示“观众肯定还在,但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也确实给电影人敲响了警钟,现在必须沉下心来创作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好故事了。”

那么,国庆档票房“缩水”果真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分水岭吗?一路高唱凯歌的中国电影市场真的要不行了吗?

电影市场下滑的三个关键点:

1. 票补不再

票补堪称中国电影市场的“特色”,国内院线的最低票价为35-40元(发行方给院线的影票指导价),而在售票平台之上,动辄出现9.9元的电影票价,其中的20多元差价由发行方或售票平台进行补贴。

发行方给差价,意在扩大营销赢得账面票房,为此后的电影票房资产证券化做足文章。而售票平台也通过票补快速获得用户,以赢得资本市场的支持,在2014年一个移动用户获取成本为20多元,与票补的成本也基本相一致。

因此,在票补最为凶猛的2014-2015年,国产电影呈爆炸式增长,并在2015年突破440亿。

但在铁哥看来,构筑在票补之上的电影市场为“虚假繁荣”,以低价将用户强行拉至影院(院线也正在向四五线城市下沉),以此获得的相当一部分电影观众显然为“价格敏感性”观众,尤其在中低收入地区更是如此。

如今,在线售票平台纷纷收缩票补力度,将精力逐渐向电影产业上游延伸,如猫眼在2014年便参与《心花路放》发行,淘票票母公司阿里影业直接投资王家卫监制电影《摆渡人》等。

据光线王长田估算,今年票补将由去年的40亿将至15亿,缩减25亿。而这25亿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恐又不止于25亿,“价格敏感型”用户退场,部分渠道下沉的院线收入锐减。

2. 电影票房证券化叫停

电影票房证券化堪称中国电影的又一“特色”,发行方将票房与证券理财产品绑定,为提高收益,一方面实行上述的“票补”政策,而另一面则采取更为激进手段:开幽灵午夜场“刷单”。

因此,几乎所有电影票房证券化的电影都涉嫌“刷单”,去年的《港囧》到《捉妖记》再到今年年初沸沸扬扬的《叶问3》。在“刷单”之下,一切数字变得极不可信。而自《叶问3》“刷单”被媒体曝光,快鹿公司陷入18亿兑付危机之后,政府和机构对“刷单”给予了充分重视,《叶问3》以来,鲜有“刷单”新闻。

电影票房证券化“消停”,票房“刷单”停止,票房数字回归真实。或许现在的数字才是真正反应电影市场热度的真实数据。

3. 保底发行暑期之后偃旗息鼓

所谓票房保底发行,即发行方对于制片方的票房承诺,对于优质影片,发行方进行早期的市场预估,制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格。即使实际票房没有达到保底票房数字,发行方还是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如果超出,那分账比例会对发行方更有利。

5亿保底《心花路放》最终票房收11.69亿,2亿保底《大圣归来》最终票房收9.56亿元,20亿保底《美人鱼》最终收33.89亿……在这些成功案例的助推之下,无形之中抬高了制作方对发行方的议价权,发行价码节节攀升,市场中动辄出现“10亿”保底的电影。

发行成本和风险过高,发行方为完成任务要么增选宣发成本,主演导演全国路演,要么以“刷单”来保平安。

而今年暑期档中,除《盗墓笔记》完成10亿保底发行任务,其余所有影片均为达到保底发行标准。在暑期档教训之下,国庆档所有影片均未对外表示“保底发行”,即便是互联网售票平台微影参与发行《王牌逗王牌》与《爵迹》,淘票票参与联合发行《湄公河行动》与《你从我的世界路过》,也只是纯发行合作,并未有保底发行协议。

“保底发行”停止,被上影厂任仲伦认为是“市场挤出了泡沫”,市场回归正常自然不能以“虚火”数据对比。

中国电影市场拐点真的已现吗?

这一周的市场悲观情绪多指向未来中国电影市场走向,不少声音认为不仅今年的600亿大关难过,未来中国电影将不复往日荣光,更有甚者认为正是“烂片”加速了市场下行。但铁哥却对未来中国电影市场抱以乐观态度,认为挤出以上三大泡沫之后,中国电影市场会步入正常发展轨道,中国电影的基本面基本仍是好的。

在豆瓣上,去年9分及以上的影片为12部,今年则只有4部,而8—9分的影片去年有23部,今年则是45部。这意味着虽然今年优质影片较去年有大幅减少,但中坚力量仍然十分强大,这也是今年国庆虽然未出十亿票房影片,但仍有《湄公河行动》的高口碑的票房出现的主要原因。

而挤出泡沫之后,无形之中加大了电影行业的准入门槛。以往组织明星、追逐热点的港片式的“飞纸仔”快速产出,又以大咖来获得发行方的高额保底发行,借此攫取丰厚利润,这样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王晶的《王牌逗王牌》虽有黄晓明和刘德华两位大咖加入,但票房也仅过两亿。

经此之后,电影人唯有安心创作,才有可能获得与付出所匹配回报。而目前市场上的电影公司多达2000余家,每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备案的项目多达400个左右。市场对电影市场的淘汰和净化工作或许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奇葩”影片将逐渐退出大银幕。

铁哥其实不太希望将电影市场的不景气归结于个别“烂片”,原因其实很简单,“烂片”虽然危害极多,但中国电影却不断有“现象级”影片传出,97年电影市场最低谷有了《甲方乙方》,2006年电影市场回暖有了《疯狂的石头》,2010年市场快速增长有了《让子弹飞》,一片质疑声中有了《湄公河行动》。经过将近20年的市场化运营,中国电影在人才培养和制造技术方面均有了质的飞跃,我们不如将“烂片”视为市场变革的正常产物。

相比于“烂片”,以上三大泡沫才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敌人。

【来源:虎嗅网  作者:科技说】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