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进富士康的打工妺,吃了30年的苦,竟然成了中国第七大女富豪

新消费
2017
07/10
11:04
张军智
分享
评论

在中国6.5亿女性中

她被评为最富有的第7人

她农村家庭出身

书只读到初中

也没有什么高颜值

……

20多年前,还是富士康流水线上

一名显得土气和怯气的打工妹

富士康的第一批打工妹

微信图片_20170710110422

1988年,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富士康建立了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厂。21岁的王来春成了它的第一批工人。

彼时深圳刚起步,一下冒出了很多工厂,什么都供应不上,停水、停电是常态,海洋厂又地处偏僻,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很差。

100多位女工住在一个大通铺上,电扇吹出来的是热风,停水后,碗都不能洗,刷牙、洗脸要端着脸盆走到一公里外的村子里去,洗澡冲凉得到附近一建筑工地遗留下的小木屋中提心吊胆地进行。即使有水,水质也很差,焖出的米饭都发红,被大家称为“红米饭”。

80年代的深圳

富士康又特别讲纪律、讲执行,规矩多如山,一停电,工期就被耽误了,但半夜凌晨来了电,都得爬起来到车间抓紧干。

一个夏天折腾下来,不少姐妹偷着抹眼泪,也有人实在受不了,离开了。

但王来春坚持了下来,两点一线,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地干。

职位最高的大陆人

郭台铭曾讲过一句话,“跆拳道打得好,一定是马步蹲得扎实;少林寺和尚功夫千变万化,是挑了多少年水上山。”

王来春在富士康练成的“马步”,是从流水线的操作员开始干。

很多人认为流水线的工作重复而乏味,没有技术含量,但台湾管理干部(下称:台干)培训时,却讲到富士康为做好这看似简单的事,走了多少弯路,交过多少“学费”。

大多数工友对这些说教没兴趣,只关心干多少活儿,拿多少钱。但王来春却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以超出干部们要求的标准去执行。

下班了,别人都走了,她还留下来工作。管理干部不断表扬她,次数多了,她不好意思,也不希望因此跟其他工友产生距离,就下班先回到宿舍,等半夜人少了,再去偷偷加班。

她以为这样主管就会不知道,但主管哪会不知道,表扬很快变成了提拔。

此后,王来春伴随着富士康在大陆的发展,步步高升,到1998年,她已是当时大陆人在富士康的最高领导——“课长”,管理员工数千名。

郭台铭精神

若问谁是对王来春影响最大的人,答案一定是富士康总裁郭台铭。

谈及当年的岁月,王来春说:“派驻干部(台干)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言传身教的工作方式及先进的经营理念对我的影响很大。”而这作风,首先来自郭台铭。

郭台铭强调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才能建立权威,领导别人。他说:“做一个主帅,用行动表现,胜过一百篇演讲。美丽的词藻,倒不如以身作则。我认为员工对经营层的信任都是从这方面开始的。”

王来春回忆,海洋厂时期,郭台铭派驻的台湾管理干部,工作都极其努力、刻苦。他们每天早上起来跑步,带领员工早读、开会;上班时在生产线上手把手地讲解与指导;下班后给员工讲课,准备培训讲义、记笔记做总结,比普通员工更辛苦。

郭台铭本人也时常在车间与员工一起解决生产困难。王来春记得,有一次为了尽快把货赶出来,他直接冲到生产线上,卷起袖子,操作机器,三天都没有睡觉。“他不讲究吃穿、不追求享受,办公室简陋无比,连椅子都是食堂退下来的折叠椅。”

郭台铭重视的另外一件事——培训,强调培训就是生产力,学习就是任务。

90年代初,大陆的富士康还是一个小厂时,就设置了培训中心,既对员工进行人生与思想的开启和引导,又对工作流程和技能做专业教育和培训。郭台铭本人也经常登台授课。

很多员工因此叫苦连天,因为工作已经非常繁重,加班很多,现在,加完班不仅要学习,还要考核,让人烦不胜烦,但工厂要求,没办法,只得照办。

于是,一些人学完,考完,就把培训还给了富士康,但王来春却乐在其中,用心体会培训的内容。生产线上工人打架该怎么办?员工拉帮结派如何对待?有人骚扰生产如何处理?……因为流水线时就在培训中“预演“过这些了,因而每次升职,她总能快速胜任。

纪律严格、执行力强,是郭台铭给王来春的另一笔财富。

郭台铭说,任何一项工作都对应三个压力:时间,品质与成本。“有压力,才称得上是工作,不然就是玩耍。既然工作难逃压力,就要有一套方法来管理流程,也就是纪律。”

在富士康,纪律比郭台铭的权威更权威。

曾经有一位工程师开发模具时,发现设计有问题,没有按照工作程序进行汇报,而是直接做了修改,随后因为改出了成绩,受到主管的表扬。

但郭台铭听闻后,却先奖励然后开除了这位工程师,因为他违反了流程和汇报纪律。但半年后,他把这位工程师请了回来,因为制度规定:被辞退的人离开半年后有资格重新应聘。

这种重视纪律性,追求执行力的文化与制度,至今备受争议,但作为富士康最早期的老员工,王来春对此从内心里认可并融入其中。

不寻常的转换

1999年,王来春32岁,前途一片光明,但却换了一条让人看起来“蹊跷”的跑道——离开富士康。她与哥哥王来胜出资购买了香港立讯公司,干起跟富士康一样的老本行业务:研发、生产、销售各种电子连接线、连接器。

“蹊跷”的地方在于:这看起来是挖富士康的墙角,但却得到富士康的支持。

立讯早期,郭台铭的弟弟郭台强领导的正崴精密曾给予其积极协助,而立讯公司最初的业务更是通过第三方代加工生产连接器,然后再卖给富士康。

因此,有人评论说,王来春离职创业,本就是郭台铭支持之下的行为,是郭台铭要把一个优秀的干部,变成产业链上的一个优秀伙伴,支持富士康做更大的事;甚至,还有传言说立讯是郭台铭的“马甲”,目的是欲借立讯名义布局A股……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低调的王来春也从来不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她的这次转换,转得体面,转得有高度,而且转成了双赢。

郭台铭的好学生

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办立讯精密。富士康依然是为其贡献超过50%营收的核心客户。

战略布局上,王来春紧密围绕着富士康发展,对其进行贴身配套与服务,除深圳工厂外,她还在江苏昆山、山东烟台设厂,配合当地富士康工厂生产。

经营管理上,王来春更是将在富士康学到的“郭台铭精神”深入贯彻,工作中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

立讯精密的车间与办公楼中随处可见“走出实验室,没有高科技,只有执行的纪律”、“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再犯同样的错误”、“不懂就要问,想要保住面子的人,最后连里子都会输掉”等标语,而这都是郭台铭的经典原创。

有一位离职员工评价王来春,“我在立讯工作了5年,厂里大家都称王来春老板叫大姐,在厂里‘大姐’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所有员工心中的偶像。”

当然,也有员工抱怨公司“会议多、培训多、纪律严格,只讲结果,不讲理由。”就跟抱怨富士康一样。

王来春说,“郭总裁的语言虽然朴实,却蕴含着深邃的内涵。我经常把郭总裁的名言讲解给员工听,让员工感受富士康文化。”

依托富士康的业务和精神根基,立讯公司得到飞速的成长。

2010年,立讯精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王来春个人身价达到23亿。曾经的打工妹,登上了中国富豪榜,而郭台铭弟弟郭台强控制的富港电子则为其第三大股东。

小小连接器,成就大生意

上市之后,王来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领域,而且只对准连接线、连接器这一个城墙口冲锋,这让其快速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王者,以及变革引领者。

其典型成绩包括,成为苹果手表无线充电模组的全球独家供应商,仅此一项就每年增加数十亿的收入;成为TYPE-C连接器(不分正反面均可插入的连接器)在中国的唯一标准贡献者,随着TYPE-C接口标准的广泛使用,立讯精密在这一领域的收入也将快速增长。

王春来向客户介绍立讯的产品

2011年之后,王来春还高举收购大旗,加快步伐做大。

收购联滔电子,切入平板电脑连接器产业链;收购科尔通切入智能手机产业链,成为华为、爱默生网络能源等客户的连接器供应商;收购了珠海双赢电路公司,进入FPC(柔性电路板)的生产领域;收购福建源光电装与德国SUK的股权,布局 连接器业务;与台湾宣德合作加强发展高频通信业务……

如今,立讯精密的市值已高达600多亿,王来春个人财富则突破百亿大关。

这也让郭台铭非常自豪、欣慰,他评论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创造了很多亿万富翁,王来春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而王来春自己总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来源 / 华商韬略/张军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王来春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西乡建立海洋电子接插件厂,首批招了150名员工,21岁的王来春就是这其中一名普通作业员。
1988年,深圳西乡崩山脚下,富士康建立了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深圳海洋电子插件工厂。21岁的王来春成了它的第一批工人。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