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三国杀”,银行要凭什么占领下一个制高点?金融
消费信贷规模正呈现井喷式增长。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7消费金融洞察报告》显示,短短4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317%。
消费信贷的巨大市场空间,吸引着各类机构争相涌入,具备场景和数据优势的互联网电商巨头,受限于监管新政而向消费金融转型的互金平台纷纷涌入这片蓝海。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的市场机遇也引起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视,以银行为例,其零售贷款中个人房贷增速受到抑制,轻资本、高效率的消费信贷已成为转型方向之一。
招商银行信用卡旗下的掌上生活App就是近几年金融机构转型的最佳案例。今年8月,掌上生活App已经迭代到第六个版本(6.0版),这一金融服务平台自诞生以来,其定位随着经营策略的调整而不断进化。
从1.0、2.0时代主打“优惠服务”;3.0时代聚焦“金融工具”;4.0时代转型“金融工具+生活电商”,5.0版本的掌上生活App,打破了银行界壁垒,面向全体用户开放注册。
在开放用户体系的基础之上,掌上生活App 6.0进一步开放了消费金融服务,剑指“第一消费金融App”。至此,将掌上生活App打造成独立互联网品牌的战略方向也更加清晰。
创新求变的银行机构让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更有看点,于是我们看到,目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电商巨头、消费金融公司以及商业银行等三大派系占据了消费金融的三块“高地”,“三国杀”战局已经清晰可见。
那么,手握资金、寻求创新模式的银行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券何在?
“长板”很长, “正规军”风控实力强劲发展更稳健
回顾消费金融演进史,互联网电商巨头等非银行机构的发展空间其实来源于“差异化竞争”,他们从市场间隙入手,向传统银行原本不太重视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以此攫取了发展的第一桶金。
但伴随着非银行机构大量涌入市场,消费金融市场一度乱象频发,暴露出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此时,银行机构作为正规军的优势就得以凸显—它们风控经验丰富,有成熟的征信及审批模式,在风险控制及定价方面能力突出。
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开展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也经历过实际业务的检验,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以及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的风控体系更为稳健。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张东就曾对媒体表示,“所有的消费信贷行业,不是因为发展得慢而死掉,往往由于风险没有管控而死掉。速度慢一点,积累能力以后慢慢加速可以,但在风险管理能力不够的时候,发展得越快,死得越快。”
除了风控优势之外,存量客户资源、低廉的资金成本、良好品牌信誉度等方面亦是银行进军消费金融的长板,这些都构成了银行“超车”的基础。
“短板”不短,智能信贷助用户体验持续进化
尽管具备了作为正规军的优势,但非银行机构们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前期开拓也让其获得了相当的先发优势——用户体验以及场景优势。
事实上,以信用卡和各种消费类贷款为主的消费金融业务本就是银行零售业务之一。但银行传统的“线上申请、线下审批”路径牺牲了客户体验,尤其在主打小额、高频的消费金融领域,繁琐的审批手续往往让用户敬而远之。
但从目前来看,对于银行客户体验方面的短板,也许需要“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了。不少银行已经跳出传统路径,全流程线上自助模式开始出现。一键申请、数秒即可放款的纯线上信用贷款,成为银行分食消费金融市场的利器。
以掌上生活App 6.0 推出的“e招贷”为例,这是一款针对老用户的消费金融产品,它最高可提供30万额度、支持随借随还或分期还款。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款纯线上产品。
该产品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截至今年6月末,“e招贷”产品交易规模已达381亿元,余额逾300亿元。
体验掌上生活App 6.0可以发现,“e招贷”只是其众多细分消费金融产品之一。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掌上生活App 6.0还提供e闪贷、e分期、现金分期等各类消费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解决用户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金融产品的“痛点”,掌上生活App 6.0还推出了智能推荐引擎e智贷。用户只要输入他需要借款的金额以及他期望的还款方式,后台会结合该客户的自然属性以及历史交易数据,为他推荐一款适合他的产品。
显然,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银行已经意识到把握用户需求和加强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毕竟,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机会,没有人敢错过。
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打造竞争力的代际差异
为了弥补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场景短板,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发力Fintech,试图用“金融科技+场景应用”的方式助推消费金融。
一方面,巨头“结盟”成为常态,半年时间内,BATJ相继与工农中建展开合作,消费金融业务正是其合作重点,而双方融合的聚焦点瞄准就在 FinTech领域。
但由于双方合作时间尚短,目前仍未显示出互联网巨头与银行能在FinTech领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如何改变互联网即渠道、银行即资金供给方的传统模式仍是一个难题。
除了巨头“结盟”之外,银行也在开始新的尝试。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金融科技及消费金融方面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金融科技是招行下半场转型的核动力”。
或许,未来掌上生活App这一移动平台承载的使命,将是刘建军所说的那样——“实现金融科技场景化融入,满足客户普遍的消费升级需求,以获得零售金融业务竞争力的代际差异”。
掌上生活App是招商银行信用卡在移动端布局场景的重要平台。优惠力度不逊于互联网平台的饭票影票、积分实时换购、机票酒店一键预订等各类服务,成功连接起更多的线上线下场景,从而实现用户的高粘度及高变现。
以出境消费服务为例,招行信用卡的场景服务可完整贯穿境外旅行的前、中、后三个场景。预定机酒服务、办理签证、境外购物、消费分期等服务均可以在掌上生活App上完成。
除了自建平台之外,招行信用卡也在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攫取获客场景。今年以来,招行信用卡已推出王者荣耀联名卡、网易云音乐联名卡、摩拜单车联名卡等多款卡产品,嵌入到更多年轻人喜欢的休闲、娱乐、出行等场景中,让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用户。
总体而言,传统金融行业正将金融服务主动延伸到日常的生活消费,抢占用户的高频使用场景,将场景围绕着用户的需求生长和运转。按照这一逻辑,银行进行了一场异于互联网巨头的“反向突破”——从支付平台延伸到场景服务。
Brett King在商业畅销书《BANK 3.0》中预言,“银行将由一个场所的概念,转化为无处不在的服务。”银行要想真正站上消费金融的风口,考验它们的或许正是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的能力。
【来源: 钛媒体】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