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互联网造车企业的车下线了,小鹏之后会是谁?
文 ▍砂糖兔
两年前,中国涌现出一批跨界造车的企业,因为酷爱演示PPT,被冠以“PPT造车”的名号。后来,它们又有了新的名字,比如“互联网造车”,“新造车势力”,但是不管叫什么名字,这批非传统车企们正在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成长,比如找到了好基友海马的小鹏 ,它们的第一款量产车已经下线了。
小鹏 董事长何小鹏不久前刚从阿里辞职,全职投入了自己创业的这个造车项目,他说最早对外发布自己要造车的消息后,大家都叫他们PPT造车,说他们是忽悠,所以现在他演讲也不播放PPT了。所以这场名为“让想象发生”的发布会,全程没有一张PPT,甚至连准备好PPT的嘉宾、博世中国的总裁陈玉东都不好意思播放了。
这也是我参加的少数的各位嘉宾都脱稿演讲的发布会,只能说明,不管是海马 还是小鹏 ,他们都有太多想分享的了。
新造车企业很多,小鹏 的诞生也和许多企业一样,与特斯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搞互联网的何小鹏作为中国第一批特斯拉车主,体验过这台电动车后内心受到了震撼,于是这位互联网人创业了。
上台演讲的他显得特别激动,但是又在克制自己的激动。他虽然全程没有说出“我们第一”的话,不过他强调了几个点,“判断一个新造车企业是不是靠谱,首先你的车造出来要能上工信部的目录,其次要能真的下线生产,”这两点,小鹏 目前都做到了,也是唯一一家做到的。
这就不得不提到小鹏 找到了好基友,海马 。同样没有获得生产资质,但是小鹏 有了海马 这样的传统车企帮忙,所以上工信部目录和量产都暂时不是问题,同样的,蔚来找到了江淮、车和家找到了华晨,不过小鹏的下线更快了一步而已。
但是这次的下线并非大家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那种新车下线,一般传统车企举办下线仪式,也就意味着新车等着运到4S店,消费者可以准备首付了。不过这次下线的15台车不会对外公开发售,它们是为敢于尝试的“极客”们准备的,因为1.0版本的车在品质上还有提升空间。大规模面向公众的上市交付会在明年启动。
这不是说小鹏 在忽悠外界,就像Model 3的首批交付party也是针对内部员工一样,对于一款新产品,能够量产是一个台阶,能够交到消费者手中放心使用又是另一个台阶了,用何小鹏的话说,“小鹏 真正从0到1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实现。”
活动现场没有介绍这第一款车的具体信息,也没有太多展示拍摄的机会,其实配置参数之前就透露过了,和测试版相比这款车变化不太大,那个极富辨识度的全景摄像头还在车顶。
这台车搭载了140KW电机和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四驱版百公里加速5.8秒,两驱版百公里加速7.9秒。车上有八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一个毫米波雷达。
车顶的摄像头除了简单的拍照,还可以实现安全监控、语音控制空调温度,还能根据车主对路况熟悉程度,开启不同程度的导航模式,等等。而它最互联网的一点,就是上市后用户可以通过OTA升级的方式来更新完善车辆功能。
关于车辆的价格区间,面向大众销售的规模,现场都没有透露,而按照海马 和小鹏 签订的协议,两家合作生产的产品一年有5万辆的产能。
在这层合作关系中,小鹏 负责研发、供应链体系、销售和售后,海马 负责制造和品质。在6月份拿到了神州优车的22亿元A轮融资后,小鹏在销售和售后领域还多了神州的帮助。
最近一段时间,各种新造车企业都开始密集的进入发布会阶段了,之前低调的几家也都开始对外发声。在发布会前和一些媒体私下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在问,这么多新造车企业,到底哪个更靠谱?这个答案我给不出来,就像当年大家都嘲笑PPT造车的时候,后来有的真的挂了,有的车都出来了。
总之,消费者不傻,是骡子是马,造出来试试吧。
来源:每日 观察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