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中小平台国内急寻接盘侠 3折已是最高价金融
就在大平台扎堆奔赴海外上市的同时,P2P中小平台却是另一番景象——不少中小平台正着急地寻求“买家”,渴望尽快“卖身”成功退出行业。记者从多家欲“卖身”的平台中了解到,运营与合规成本上升,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都是它们意欲退出的主因。而就行业眼下形势看,萌生退意的平台想要找到一个合适且愿意掏钱的“接盘侠”,却显得并不容易。
中小平台进入“卖卖卖”模式
就在大平台纷纷上市之时,中小平台的生存现状却表现出了P2P行业发展的另一面。记者观察到,不少中小平台都对业内流传的收购信息都颇感兴趣。
根据杭州一家专注互联网金融业内并购撮合交易的公司由甲科技负责人陈由甲透露,相比前两年,今年想找“接盘侠”的平台数量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获客及合规成本高企,平台在资产端也难以脱颖而出。
根据记者从多家平台了解的情况,再综合陈由甲在撮合交易中的经验总结,目前想找接盘侠的中小平台多数具备以下几类特征:一是平台规模不大,待收余额多在2亿以下;二是平台盈利能力差,多数尚未实现盈利,目前依然处在不断投入的阶段;三是合规成本不断上升,主营业务被迫转型但并不成功,导致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广州市普惠金融协会常务秘书长肖清源对记者表示,寻求买家对于上述平台而言,已经算是最好的退出路径,“一来可以不必再持续投入,二来可以实现良性退出,对投资者是好事,对平台持有人而言,也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退出的成本。”
然而,与前两年行业正受投资机构青睐的“卖方市场”不一样,P2P行业买卖双方格局已经发生变化。已有多年撮合经验的陈由甲透露,相比起前两年行业发展的高峰期,不仅是愿意接盘的机构在减少,就连行业的收购价格也在迅速走低。从近期完成股权对价收购的团贷网来看,“买家”在非现金收购的同时,交易是否执行还要看平台在一年之后的运营情况。10月29日,万和集团与团贷网创始人唐军实控的派生集团(团贷网母公司)、北京派生达成协议,万和集团将取得北京派生100%股权。作为交易对价,派生集团将持有万和集团14.8%股权,成为万和集团重要股东。然而,此次对价收购的双方约定,上述股权采取远期交割方式,一年后再视具体情况进行交割。而一年之后,恰好也已经到了平台最后整改备案的大限。
三折收购价已不算低
“前两年,市场上的收购价格大概是3到6折,而目前只有2到4折,价格基本是‘腰斩’了。”陈由甲透露,正常情况下的收购一般会参考市盈率,但由于目前很多平台是不盈利的,所以收购方通常是以待收资金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再去除坏账并考虑平台合规情况做估值。除了平台的收购价格打折严重之外,撮合交易的难度也已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在监管趋严的大环境下,收购方对平台的各项要求也比以前复杂很多,比如考察平台的银行存管、电信经营许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都已经成了收购方的“最基本条件”。
根据壹宝贷总经理罗浩杰透露,此前接触过一家有转手意向的小型平台,交易金额在1亿元上下,注册用户约为1万,活跃用户在2000人以下,待收余额为2000万。该平台给收购方的报价仅200万,仅相当于待收余额的10%。而根据陈由甲提供的撮合案例,浙江省内某平台,累计交易额15亿,注册用户数13万,活跃用户数2.2万人,待收余额1.7亿,最后的收购价是3500万,仅相当于待收余额的20.6%。
相比之下,行业早期的收购,平台获得的估值和价格相对更可观一些。以2015年浩宁达以8925万元收购联金所51%股权为例,联金所当时的估值约为1.76亿元。根据联金所在官网披露的运营数据,截至2015年累计投资额约为10亿元,注册用户将近52万,待收余额4.05亿元。以此粗略估算,当时的收购价格相当于待收余额的43.5%。
明年平台数量或减至500家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6月以来,全国正常运营P2O网络平台正常运营数量呈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9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下降至2000家左右,其中,广东省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413家,占全国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0.6%。而就在一年前,广东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527家,两年前则还有668家。由此可见,从2014年到2016年,广东每年就有一百多家网贷平台退出行业。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退出”的队伍中不乏“有背景”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行业累计的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国资、上市公司以及风投背景的平台就有55家,其中有3家国资背景平台还已经上线了银行存管。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平台有近半数选择良性退出,其中有30家平台停业,22家提现困难,少数几家选择了转型。
民投金服CEO陈明指出,P2P行业目前已经进入合规深水区,平台迎来加速淘汰时代,到2018年底,平台数量或将减少至500家以内,与此同时行业的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二八分化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小而美与大而全的平台将同时存在。
中小平台发展瓶颈
1.获客成本两年已翻番
从最为基础的获客成本来看,每年都呈现迅速上升的态势。据统计,早在三四年前,互联网金融公司平均获得一个客户的成本就已经高达300至400元,但到了2017年,而目前砸钱做广告、冠名综艺或热剧、竞价上搜索关键字、给投资用户发加息券发红包等推广方式已经屡见不鲜,平均下来一个客户在1000元至2000元的获取成本已是常见。
2.严监管之下合规成本上升
随着监管加码,平台的合规成本不断上升,而在各类合规整改中,银行存管就是令不少平台头痛过的大事之一。今年2月,银监会发布《网路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明确P2P的资金存管方应为商业银行,意味着此前第三方支付存管或以“第三方支付+银行”联合存管的模式终结,银行资金存管成为平台合规的硬指标之一。而后,今年6月至7月期间,上海和深圳分别出台“存管属地化”的相关办法。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表示,更换存管相当于是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的叠加,可能耗费的成本或从几十至几百万不等。但出于合规因素考虑,预计未来更换存管银行的网贷平台仍会继续增加。
3.“限额令”后面临转型难题
早在去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就已发布《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贷限额,个人和企业在同一平台借款上限分别为20万元和100万元,而在不同平台借款上限分别不超过100万元和500万元,被业内简称为“限额令”。不少以发大额投资标的为主营业务的平台戛然而止,面临转型难题,到目前为止,仍有不少平台为主营业务的转型而担忧。
【来源:网贷天眼】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