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滴滴、美团都入局了,共享 风口将爆发? 圈
1月6日晚间,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拟对摩拜出行进行增资入股。增资后一汽轿车持有摩拜出行10%的股权,按照相应股权比例行使股东权益及义务。一汽轿车作为摩拜移动出行产品的提供商、制造商,与摩拜出行在定制版领域的整车生产、研发,出行服务领域的整车销售进行相关合作。摩拜出行与一汽轿车将共享移动出行领域操作经验、运营模式、客户数据等相关资源。
摩拜出行是摩拜旗下共享 平台,首批共享 已于12月29日在贵安新区上线,均为新能源电动 ,包括北汽集团和一汽集团产品。
在去年12月29日,摩拜在贵州省联合中国一汽、新特新能源等公司举行上线活动,正式宣布摩拜共享 项目启动。此次上线的均为新能源电动 ,采用一汽轿车奔腾B30EV,贵州地区用户可通过摩拜单车App上新增的共享 入口,进行一键开锁、临停锁车、关锁还车、订单支付。
共享 玩家阵营扩大
在摩拜出行之前,进入共享 领域的不仅有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及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首汽集团、吉利 等传统 生产商,还有途歌(TOGO)、EZZY、弘扬等不少初创公司。
互联网巨头
在2017年8月,网约车领域的霸主——滴滴出行宣布正式进入分时租赁市场,“滴滴分分租”开始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试运营。2017年12月,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曾公开表示,“今年滴滴成立了 开放平台,我们希望扶持一千家小的 运营商,去帮助家庭拥有 。希望从2018年开始,会有十个 品牌开始为分享设计 ,并且第一波大规模投放的分享 在2019年能够实现。”
2017年11月,美团点评在多家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招聘“共享 iOS算法工程师和资深Java研发工程师”的信息,这被外界认为是美团闯入共享 领域的重要信号。
传统 厂商
传统 制造商比互联网巨头进军共享 领域更早一步。
2014年,上汽集团旗下公司环球车享的共享 品牌EVCARD启动试运行,2017年3月,环球车享董事长荣文伟曾表示,EVCARD已经进入全国23个城市,布局网点超过2800个,累计投入运营车辆超过8500辆。
2015年11月,吉利集团战略投资的新能源专车出行、分时租赁平台曹操专车上线。目前,曹操专车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0辆吉利帝豪EV纯电动轿车,在杭州、宁波、青岛、南京等十余个城市运营。2017年8月,曹操专车完成了15亿元A轮融资。
也是在2015年11月,重庆力帆 推出了新能源分时租赁平台“盼达用车”,支持异地还车、分布式换电池;截至2017年4月,盼达用车已在重庆、成都、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开展业务,投放近7000台车、总用户超60万。
2016年2月,首汽集团推出了新能源分时租车品牌“Gofun出行”,车辆无人值守,以“分钟+公里”计算并提供 的即取即用、分时租赁。目前,Gofun出行已完成在北上广、武汉、成都、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布局,全国车辆数突破1.5万。易观数据显示,Gofun出行2017年10月活跃用户数突破90万。Gofun出行预计,2018年将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车辆总数突破5万。
2017年4月,北汽集团揭牌成立了华夏出行有限公司,专注共享 业务,先在北京石景山地区打造了全国首个共享 示范运营区,随后业务范围扩展到昆明、西安、厦门、青岛、长沙、贵阳等城市。
初创公司
相比互联网巨头和 制造商,一些共享 领域的初创公司发展可谓“步履维艰”。
早在2014年,共享 平台CoCar就宣告倒闭,距其成立不足一周年。当年12月,宝驾租车对外宣布大幅减员300人。
到了2017年,又有多家共享 初创公司“阵亡”,其中影响力较大的平台包括友友用车、EZZY。2017年3月,友友用车宣布停运,在此之前,该平台曾完成两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过亿元,租客数量达到30万,日均产生数百个订单。但融资和用户数量仍然没有阻止友友用车倒下的脚步,该公司内部人士曾向北京商报透露停运原因:最主要的是资金和新能源 牌照方面的压力。
EZZY则在2017年10月宣布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累计运营了仅一年多时间。在停业前,其运营的车型以宝马i3、奥迪A3等高端 为主。对于破产原因,EZZY创始人曾向新京报表示,主要是公司没融到钱。
不过,友友用车、EZZY等平台倒下并没有打压资本对共享 行业的兴趣,2017年投资方对该领域的关注仍然呈现升温趋势:
2017年2月,小二租车获得数千万元A轮投资;
3月,巴歌出行获得宝驾出行1000万元天使轮投资,4个月后又获得联想之星、知行创新投资的2500万元A轮投资;
4月,途歌TOGO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
5月,时空电动旗下蓝色大道业务线(专注城市高频出行新能源解决方案与电动 的市场推广)获得6亿元A轮融资;
PonyCar马上用车分别于2月、6月完成两轮融资,总金额达到两亿多元;
8月,小二租车又对外宣称,已于上月初获长兴云海基金3500万元A轮融资并完成交割;
10月,途歌又宣布获得了22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市场虽大,盈利很难
一方面,共享 领域的“失败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资本仍然在不停地涌入这一行业,共享 究竟是一门“好生意”吗?
从国内市场总体需求来看,共享 潜力巨大。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 保有量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3.6亿人持有驾照,私家车保有量为1.4亿量,这意味着,有高达2亿的“无车本本族”可能是共享 的潜在消费者。
根据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中国 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共享出行的潜在需求在2018年有望达到1.6亿次/天,对应潜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
然而,市场需求虽大,共享 企业盈利却并非易事。
易观互联网出行分析师总监张旭向全天候科技表示,目前共享 公司的租金每小时大约是出租车的三分之一、网约车的二分之一,低水平的租金很难抵消其运营成本。
如果再加上受 成本、牌照、停车场、充电难等因素影响,共享 公司的盈利空间十分有限。
祥峰投资合伙人赵楠认为,网约车对共享 的冲击也很明显:“网约车已经满足了较大部分需求, 分时租赁能够切的需求可能更多在周末、节假日以及突发性的需求。”
共享 下一步会如何发展呢?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接受全天候科技访谈时指出,VC参与的机会也相对较小,因为VC投的都是需要规模效应的项目,而共享 并不能由某一两家头部企业在全国做全面的铺广。未来共享 的主要玩家是上市公司、政府PPP(政府和私人组织间的合作)投资以及主机厂商,普通创业者很难在这一领域逆袭。
他还认为,不同于共享单车的全国大规模推广,从共享 财务模型考虑,各个地方会有自己的共享 品牌。 产商本身就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这符合运营的高效率,运维的低成本以及政策的倾斜(路权、税费)等因素。因此,共享 到最后不会有全国性的品牌,更多是区域性的品牌。
来源|全天候科技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