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被李书福买出了一个帝国 圈
李书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通过投资基金,斥资90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梅赛德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Daimler)9.69%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
早在月初,就有消息称吉利方面打算要约收购戴姆勒,但遭到婉拒,并表示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于是,李老板开始了他的买买买,买成了戴姆勒的最大股东。
一、从照相师到『 狂人』,背后是对失败的不畏
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里,19岁就就走入社会,跟着父亲做起了照相生意。1986年,李书福以冰箱配件起家,在26岁那年已经成为一个实足的千万富翁。
不料,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他的冰箱厂不在其列。
于是,李书福又转产高档装潢材料,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后来,海南『刮来』房地产风,他带着几千万资金来到海南。
不料,却遭遇地产泡沫,几乎血本无归。
1991年,那时候的正是奔驰宝马进入国内称王道帝的时期,发现 行业的巨大利润,李书福不顾家人的激烈反对,毅然投入到他的造车梦中。
不料,由于审批限制,民营企业就算造了车也不能上牌。
李书福不得不放下 梦,采取迂回线路,他开始造摩托车。于是,他创造了全国第一家生产摩托车的民营企业,同时也为他后期造车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他在浙江买了一块地,名义上是生产摩托车,实际是为了造 。
1998年,吉利第一辆车下线,那时候李书福还搞了个『下线仪式』,只可惜为他捧场的人寥寥无几。
经过漫长的等待,2001年,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吉利才登上 生产企业产品名录,吉利集团也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二、从模仿到收购,背后是不懈的坚持
“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李书福
李书福的造车梦想,是从模仿开始的。
1996年,在当时像王健林那样的富豪都会买奔驰来自己坐,而李书福却买了两台回来拆开研究。后来,他又到一汽,把红旗车的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也买回来进行研究。
就这样,他『照葫芦画瓢』造出来一台车。
“美好的日子,从美日开始!”是当时吉利主力车型『美日』的广告词。然而,稍微懂车的人都能看出来,吉利美日就是模仿了老款奔驰E级的前脸和当年红极一时的富康的尾部。
在创业初期,李书福用廉价轿车打开了国内市场,相比当年动辄几十万的奔驰、宝马、丰田、福特等进口品牌的 来说,售价3万多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和高档一点的优利欧,在那个时期的中国 市场,再抢手不过了。
吉利,将 的门槛放低了,也让更多的中国人开上了 。
『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在2002年拿到 生产许可证不久的李书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夸下海口,在场的员工都颇为惊讶。
于是,李书福开始了他的买买买之路。
2002年,在收购英国罗孚 一案中,因为他的『不懂规矩』,最终败给了南京 。后来,他又瞄上了奔驰 旗下的Smart。但那时候的奔驰还没有在中国办合资公司(北京奔驰成立于2005年),压根就没把『模仿起家』的吉利放在眼里。
也许就是那次失利,让李书福对奔驰心有不甘。
2005年,在香港成功上市(0175HK)之后,吉利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6年,吉利集团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打破了中外合资的『老传统』。在上海生产知名的伦敦出租车,实现『英国品牌中国造』。
2008年,在经济危机爆发之际,李书福又趁机拿下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
从那之后,李书福越买越起劲。
当年福特收购沃尔沃之后,用尽千方百计,花了上百亿美元研究新能源技术,都没有扭亏为盈的局面。李书福似乎看到了一丝机会。但在福特公司高层看来,李书福想收购沃尔沃完全就是做白日梦。
李书福想收购沃尔沃,注定是场持久战。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福特公司决定甩掉沃尔沃这个『包袱』。
看到机会的李书福开始下手,他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与福特、沃尔沃方面反复交涉,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同时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谈判团队。其中,不乏国内外的律师事务所、 业界的顶级精英。
『谈判的的艰苦程度难以想象,光材料和记录就重达几十公斤。由于经常往返国内与欧洲,早上醒来甚至都反应不过来自己身在何处』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说。
经过漫长的谈判,在2010年,吉利终于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至此,李书福8年的『沃尔沃梦』终于达成。
三、买买买不是任性,背后背负着更远的使命
时至今日,李书福的吉利集团通过买买买,成为一家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十大品牌、年销售 182万辆、营收预计超过2700亿元的全球 集团。
但在他手里的沃尔沃,并非只是一只纸老虎。
『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不生产吉利』,李书福在收购的签约仪式发言中说道。他想做的,就是放虎归山,实现沃尔沃的自身价值。
李书福给沃尔沃制定了『复兴计划』:沃尔沃 的主要研发和生产仍留在欧洲,同时在中国设立工厂。因为他深知吉利这个产自『第三世界』、『模仿起家』的品牌,就算能走上国际市场也没有过硬的竞争力。
欧洲品牌的标签,依旧具备强大的说服力。
2017年全年,沃尔沃 集团全球销量571577辆,集团全年营业利润实现了创纪录的141亿瑞典克朗。相较于2016年的110亿瑞典克朗,今年的营业利润上涨了27.7%。2017年全年营业额达到2109亿瑞典克朗,和2016年的1809亿瑞典克朗相比,涨幅为16.6%。
2017年全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今年1月份中国市场销量11537辆,同比大涨38%。
由此看来,沃尔沃真的复活了。
要说对于吉利,收购之后最大的收益是什么?
当然就是沃尔沃的安全技术。
要知道,沃尔沃发明了三点式安全带,发明了『笼式车身结构』,发明了第一款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等等。对于安全的考虑,沃尔沃永远都走在世界前列,而沃尔沃手上也捏着无数有价值的知识产权。
那么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用沃尔沃的安全技术。
为了重建品牌信心,李书福又创立了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品牌——领克(LYNK& CO),由吉利控股与沃尔沃合资成立。
利用沃尔沃的电气化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安全技术,以及其在欧洲而影响力,在沃尔沃的发源地瑞典,建立研发中心。
李书福这一招叫,站稳欧洲,拳指『全球』。
四、花了90亿美金,想要戴姆勒的什么?
眼看着,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奇瑞的疯狂扩张,蔚来 、小鹏 等互联网造车后辈的野心勃勃。传统 行业走出来的吉利,怎么可能坐的住。
目前,戴姆勒在国内的合作伙伴是北京 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北京 ),双方合资成立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 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奔驰),主要负责奔驰部分车型在国内的研发和生产,但大多是传统燃油车。
在这月初,戴姆勒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0亿欧元(约785亿人民币)用于新能源 的研发,目标在2020年前使旗下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发布超过50款新能源车型,纯电动 将推出至少10款。
同时在三大洲共建立了6个工厂,其中5家工厂将会生产下一代EQ系列新能源 ,第6家位于法国的工厂在未来将生产smart ED纯电动车型。
戴姆勒的新能源全球扩张计划,野心勃勃
在去年,戴姆勒和北京 就签署了关于新能源 的框架协议,今年2月7号也得得到了发改委的许可。这也就是意味着,戴姆勒在中国的新能源之路已经开始了,第一个合作伙伴就是北京 。
那么,吉利会不会成为戴姆勒在华的第二个新能源 合作伙伴呢?
纵观吉利的产品线,吉利新能源目前仅拥有帝豪EV、帝豪PHEV两款车型,产品序列远远少于上汽、北汽、比亚迪、奇瑞等车企,甚至都不如新生的互联网 品牌。
去年年底,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北汽集团到2020 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的销售,到 2025 年在中国境内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乘用车。
就吉利目前的基础来看,从电池到整车,从设计到研发,不仅需要花费大量金钱,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时间!恰好,戴姆勒有新能源扩张计划,而吉利正好也需要造新能源 。
所以,买买买!就成了吉利目前最快的解决办法。
能不能开上更便宜的奔驰,就看吉利了!
对于李老板来说,以最大股东的身份进入戴姆勒,这个 的鼻祖,毫无疑问是想进入管理层、获得话语权,然后学学人家奔驰怎么玩,其次再把自己的吉利帝国继续壮大!
至于,李书福这一棋打算怎么走,走多远,一切现在都还不好下定论。但是,至少他已经赢得了与戴姆勒同桌谈判的机会。
下一步,就看李老板的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创业邦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