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节目30年,该如何从注意力经济向影响力经济迈进? 圈
“什么时候带男朋友回家过年?”
“邻居孩子今年已经结婚了。”
“再不抓紧就把自己耽误了。”
“你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介绍了个对象,赶紧去看看。”
甚至还有以“催生”催“婚”的:“和我年龄一样大的王阿姨,孙子都多大了!”
……
“过年了,你妈催你相亲了吗?”多层神助攻之下,这句话成功在春节之间逆袭成为见面问候语,甚至取代了最常见的拜年语录。有网友统计表示,随着2018年的到来,新一轮的相亲潮已然逼近刚刚步入21岁、1996年出生的同志们,相亲大军正在以肉眼可见之势迅速壮大,并愈演愈烈。
和现实中火热的相亲大军遥相呼应的,是电视上红红火火的相亲节目:《缘来非诚勿扰2017》作为老牌综艺,坐拥强大的用户群体和粉丝群体;张国立加盟的《中国新相亲》首播一举夺下卫视新节目收视榜首;除此之外,视频网站也不示弱,腾讯视频《现在就告白》网播量3.2亿,优酷《爱的时差》网播量3.5亿,一起组成了春节档相亲节目矩阵。
相比近年来屡屡以“奇葩语录”引爆市场的毁誉参半,今年的相亲节目普遍在尺度上有所收敛,以清新的面貌示人,但是效果显然也较之往年大打折扣,四档节目加持下却鲜有热门话题出现,不负往年盛景。过犹不及,究竟相亲节目未来路在何方?又如何和年轻的相亲大军引起共鸣呢?
相亲节目30年:“奇葩语录”缔造集体式狂欢?
1988年,《电视红娘》为未婚男女牵红线,打开了中国内地相亲节目的新篇章;1998年,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纷纷入局打造情感节目,《非常男女》、《玫瑰之约》、《一见倾心》等近30余档节目扎堆出现,迎来了相亲节目的第一个大高潮。
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禁伪造嘉宾身份,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等。
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再次发布文件对节目形式雷同、数量泛滥的婚恋交友类等七类型节目实行播出总量和播出时间的控制,要求黄金时间全国包括央视一套在内的34家上星频道七类节目不超过9档,每家卫视不超过2档等。
至此,相亲节目经历了近十年的冷寂期,终于在2010年随着《非诚勿扰》的高调崛起再次迎来爆发期,《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等节目再次蜂拥而上,打造了第二个高点。
但是高度同质化、以及喷涌而出的真人秀、萌娃综艺、慢综艺挤压下,属于相亲节目的市场份额迅速减少,2017年4月《非诚勿扰》亦宣布改版升级;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综艺市场已然迎来了巨头入局者:视频网站,乐视视频出品的《单身战争》开启了网综类相亲节目的新赛道。
如今,《缘来非诚勿扰2017》改版归来,《中国新相亲》也打出了温情牌,《现在就告白》祭出了涂磊这张王牌,《爱的时差》主打明星相亲,卫视综艺混战视频网站带来的相亲节目新高潮已初露端倪。
如果以此为基准,2018年是相亲节目发展的第30个年头,30年间,相亲节目经历了大发展和大降温,有过爆款形态也有过沉寂,但是不难发现,随着节目的扎堆出现,相亲逐渐从最初的简单发展到后来各节目为收视拼命博眼球,“奇葩语录”成为其最深刻的烙印。
提及《非诚勿扰》,这档老牌相亲节目留给观众最深刻的印象,或许仍是那句“宁可坐在宝马里哭”,而这在当时也确实为其创造了收视奇迹,却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声讨,关于拜金主义的讨论形成了一场全民大争议。
2016年,《中国式相亲》凭借着“手脚冰凉的女生不能要”、“漂亮的脸蛋生不出大米”等奇葩语录被网友评为“奇葩说”,而其主打的“中国式相亲,有父母更放心”的标语更是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式巨婴”的讨论。
除此之外,为了节目效果不断扩大家庭矛盾、代际矛盾,以及嘉宾造假、相亲舞台成为了一场表演大秀,台上牵手台下分手,槽点频出,闹剧不断。一场场“奇葩语录”引发关于价值观的争议屡屡缔造着集体式狂欢的“盛景”,“看热闹”成为大部分相亲节目的“终点”。
“破与立”背后:相亲代表的情感代际壁垒难破?
“我爸,一个完全不看任何综艺的人,但是特别喜欢拉着我看《非诚勿扰》、《相亲才会赢》、《中国式相亲》等优秀综艺节目,可以说非常用心了”。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那种相亲告白的综艺节目?我说的就是我妈,能不能换个台一起看啊。”
“每天晚上都要陪奶奶看她最近最爱的相亲综艺,《非诚勿扰》、《非常完美》”。
摘录自微博网友的三句话或许可以简单粗暴的说明相亲节目的受众群体:中老年人。回溯父辈及更早前的婚姻,相亲是婚恋交友的正常模式,契合了父辈的婚恋观,而节目中设置的“看上我的我看不上、看不上我的我喜欢”的阴差阳错,以及家长里短完美捕捉到了他们的感情契合点,让中老年人成为其坚定的拥趸。
“为什么反感相亲呢?”偶然打开电视,在播的《非诚勿扰》中孟非问出了大多数父母的疑问。对于年轻人来讲,“相亲是丢人的,尴尬的。”正如《非诚勿扰》中嘉宾所言,“不排斥同事、亲友介绍的相亲,但是对父母介绍的会比较反感”,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太过赤裸裸”。
一如反感相亲一样,大多数的年轻人对相亲节目也无感。娱乐独角兽大致咨询了身边同龄人对相亲节目的看法,多数人表示不会看,偶尔会陪父母看看,或是网络炒热的话题会注意一下。
而这也将带来必然的结果,少了年轻受众作为生力军,相亲节目往往很难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形成全民性话题,如此也就不难理解在春节档“相亲”多次以一己之力登上热搜榜单,但却多是网友自身经历,和相亲节目并无太大关系。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单身成年人口超过2亿,单身率居高不下,如此广泛的单身群体下,相亲成为解决问题的捷径,相亲节目也再迎新机遇。这种情况下,相亲节目却痛失生力军,仅有的火花仍然停留在“奇葩语录”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言以蔽之,离节目效果和收视太近,离生活太远,如此也只能成为中老年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却难以真正和相亲大军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相亲,在婚恋交友模式中对应的是自由恋爱,两代人、两种感情观念的交叉不仅体现在生活中,也决定着相亲节目和年轻人有着先天性的情感壁垒。
近年来,随着一线卫视、视频网站等的纷纷入局,相亲节目在“破与立”中不断发展:《非诚勿扰》在原来“1男VS24女”基础上,增加了爆灯、爱转角、非诚合伙人等多种创新;《中国新相亲》邀请父母同台探讨婚姻,代际冲突为节目带来新的看点,一如张国立所说,“做月老,我是认真的”;《爱情找对门》充分利用父母、朋友和大数据挑选候选人,“盲约”时代画上句号;《看见我,抱紧我》加入了智能手机,全面展现男嘉宾的生活,颜值置后……
当然,也有一些节目另辟蹊径,让相亲成为节目看点而不是核心,不断加入年轻人喜欢的流量明星、竞技等元素:《为你而来》全面高配,“小范冰冰”、“小赵丽颖”的出现让其狂揽话题;《单身战争》让相亲成为“饥饿游戏”,充满竞技感;《爱的时差》主打明星相亲……这样一来,虽然观众质疑节目相亲的真实性,但也开辟了新的赛道。
可以说,这场名为“相亲”的游戏中,各大节目拼尽全力跻身其中,父母、亲友全动员,室内、室外全布局,优雅端庄和竞技并存,可谓十八般武艺全上阵,然而,在这场紧抓时代痛点、却只把握了中老年受众群体、痛失生力军的综艺大战中,相亲节目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如何从注意力经济向影响力经济迈进,或许还有待从业人士不断探索。
来源|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