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日子难过:爆发or沉沦的前夜有态度
李正豪
近日,有人在知乎平台上提问,“从爱立信跳槽去华为值吗?”很多人在后面跟帖。其中一个回答特别有意思,“是待在快塌的别墅躲雨,还是去救援船上淋雨?”这一回答中将爱立信比作“快塌的别墅”,将华为比作“救援船”,答案不言自明。
爱立信与华为此消彼长已经持续多年。数据显示,2013年华为营收2390亿元(约合395亿美元),爱立信营收2274亿瑞典克朗(约合353亿美元),华为在营收规模上首次超越了爱立信。据市场研究机构IHSMarkit最新报告显示,在全球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市场,2017年华为占据28%、爱立信占据27%份额,华为正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
在此背景下,5G被爱立信视为爆发的关键。爱立信总裁兼CEO鲍毅康在不久之前的MWC 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宣布,“我们为无线网和核心网增加了5G商用软件,使运营商能够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推出5G服务。”鲍毅康还宣布,爱立信已经在全球拿下38项5G合作备忘录,其中也包括一些商业合同。
5G SA(独立组网)标准2018年6月才会完成,爱立信何以“抢跑”?爱立信一位工程师在MWC 2018 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爱立信基站已具备5G功能,因此一旦标准正式敲定,运营商就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将5G相关功能投入实际使用。”
但国内一位通信专家认为,全球1/2的4G网络和2/3的5G网络都用华为设备,运营商都希望保留老旧网络,“使用同一家供应商的产品,可以省不少钱”,因此不看好爱立信通过5G反超华为。对于华为超越爱立信一事,爱立信方面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现在也不太确定数据的准确性,正在准备一些资料。”
此消彼长
近日,华为心声社区发布了一份87页的“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总纲(公开讨论稿)”PPT。在这份PPT中,有一张图表清晰地反映了华为30年以来与几家主要友商的竞争关系。
在这张图表中,“华为整体”“华为泛网络”和“华为终端”各以一条实线表示,E公司、N+A公司、Z公司各以一条虚线表示。根据这张图表可以看出,2010年以前,E公司和N+A公司一直领先,2010年以后领先优势逐渐化为乌有;其中,“华为整体”“华为泛网络”“华为终端”大约分别在2012年、2014年、2016年的前后与E公司、N+A公司打成了平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E公司和N+A公司大约在2011年之后都步入下滑的通道,而华为和Z公司一直处于增长通道,只不过增长曲线的陡峭程度不同而已。
尽管华为为避免评价竞争对手使用了字母代号,但熟悉通信行业的人们都知道,E代表的是Ericsson(爱立信)、N+A代表的是2015年合并的Nokia(诺基亚)+Alcatel Lucent(阿尔卡特朗讯)、Z代表的是ZTE(中兴通讯)。
一位通信行业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华为整体营收2012年已非常接近爱立信,2013年完全超越爱立信,2014年华为运营商业务BG的营收实现对爱立信整体营收的超越,2016年华为消费者业务BG的营收也实现对爱立信整体营收的超越。
该人士的研究资料表明,华为2013年整体上收入392亿美元,超越了爱立信的353亿美元;在华为2014年465亿美元整体收入中,运营商业务BG占310亿美元,超越了爱立信2014年整体营收276亿美元;在华为2016年751亿美元的整体收入中,消费者业务BG占280亿美元,超越了爱立信2016年整体营收260亿美元。
数据显示,2017年爱立信营收255.92亿美元,恰好相当于华为1022亿美元的1/4,大约相当于华为运营商业务450亿美元营收、消费者业务441亿美元营收的1/2多。
华为运营商业务早在2014年就超越了爱立信,为什么IHS Markit的报告显示,2017年华为才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该人士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运营商业务既包括固网宽带业务也包括移动通信业务,IHSMarkit的最新报告研究的是移动通信设备业务。
日子难过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过去的6个财年,爱立信的营业收入总体上一直处于下滑通道,从2012财年的358亿美元逐步下降至2013财年的353亿美元、2014财年的276亿美元、2015财年的290亿美元、2016财年的260亿美元、2017财年的255亿美元。
特别是最近两年,爱立信的日子尤其难过。因为数据显示,爱立信目前已经连续6个财季亏损,并且亏损额度越来越大。在2016财年Q3、Q4和2017财年Q1、Q2、Q3、Q4,爱立信分别亏损2亿瑞典克朗、16亿瑞典克朗、123亿瑞典克朗、12亿瑞典克朗、44.52亿瑞典克朗、188.47亿瑞典克朗。
爱立信为何表现如此疲软?在连续四个财年没有发生亏损的情况下,2016财年Q3爱立信发生了亏损,在当时的财报中,爱立信表示,“2016年上半年行业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了第三季度的销售,主要是移动宽带的销售情况。”
在2017财年全年亏损的财报中,爱立信又表示,营收下滑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移动宽带投资下滑、LTE设备销售下降以及东南亚、印度、中东和非洲等地区的大型移动宽带项目提前完工。
客观上来说,最近两年,4G网络已经成熟、运营商削减投资规模的确已经成为趋势。以中国为例,2016年三大电信运营商总共削减了804亿元开支,与上年相比的缩减比例达到18.5%;2017年三大电信运营商再次共计削减了462亿元开支,与上年相比的缩减比例为13%。电信运营商不投资,设备厂商当然没法增加收入。
另外,以移动通信市场为例,2013年进入4G时代的中国,在2015年迎来4G投资高峰。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建设了38万、33万、31万个4G基站,开支达到1956亿元、1091亿元、1339亿元。自此往后,中国三大运营商逐步削减了4G投资。
不过,前述通信行业资深人士认为,行业性的投资放缓不能成为全球领导型厂商“衰退”的借口,因为华为运营商业务在2016年同比增长了24%、在2017年依然同比增长了大约8%,爱立信的“衰退”只能表明其引领全球市场能力的退化。
迫于增长压力,爱立信2016年开始关闭瑞典境内的所有工厂,结束了这家瑞典公司在本土生产产品140年的历史,2017年全球裁员人数更是高达1.7万人,但这些措施并未挽救爱立信的业绩表现。
5G有喜有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爱立信最近几年不断推出开支缩减计划,但在5G上的投入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家竞争对手,甚至表现得非常激进。
在MWC 2018上,爱立信工程师向记者介绍该公司5G先进性时就提到,爱立信在2014年就发布了全球首台5G移动终端原型。
但据记者了解,那是一个类似家用冰箱大小的庞然大物,在演示的时候需要用一辆手推车来保持“移动性”。
该工程师还介绍,爱立信在2016年就推出了“全球首个5G NR无线设备”的5G基站。
但5G NR国际标准2017年下半年才完成。爱立信还于2018年1月推出首个5G小基站“5G Radio Dot”,希望引领5G风潮。
中国西南地区省级运营商的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正迫于竞争压力,爱立信在5G上表现得相当激进,颇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意味。
该人士还表示,爱立信在MWC上“秀肌肉”,宣称自己获得了38项合作备忘录,实际上对未来5G市场表现并不具备参考价值,一是因为备忘录并没有约束性,二是因为目前大家的合作备忘录都不少,诺基亚是31份,华为是25份,中兴通讯是20多份。
该人士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是爱立信与Verizon、T-Mobile两家美国运营商签署了独家合作协议,而且T-Mobile已经宣称2018年将在30个城市建立5G网络,Verizon也明确了2018年下半年将要在美国3~5个市场推出5G服务,这才是爱立信5G真正获得领先的地方。
不过,前述国内通信行业专家认为,截至2016年,全球共计有537个4G网络,华为向超过一半的网络提供设备,在全球90个4.5G网络中,也有59个使用了华为的设备,这些运营商在部署5G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4G向5G平滑演进、进而最大化4G网络投资价值的问题,因此华为在4G上积累的优势将延续到5G。
该专家甚至还预测,在中国,未来将有1/3的5G网络合同属于华为,还有1/3属于中兴通讯,剩余会让外资巨头争抢,所以5G来临以后,爱立信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仍然占不到很大“便宜”。
(来源:腾讯科技)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