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弹簧到电动牙刷:一家小型零件加工厂转型背后的故事

/ 经济观察报 / 2018-04-26 20:23
既然企业做的不错,为何还要转型,其背后深层次问题和考虑是什么,对整个金属加工行业有何借鉴?

从事金属零件加工行业20多年的王海正在筹划着弹簧工厂的转型之路。

他是海天弹簧五金制造厂有限公司(下称“海天弹簧厂”)的创始人兼CEO,这是一家主营弹簧的金属零件加工企业。据了解,现在整个珠三角地区做弹簧的企业有上百家,但与其规模相当的只有3到5家。2017年,王海的工厂出货总量达35亿件,在行业排名前三。其中弹簧占比70%,约25亿件。

既然企业做的不错,为何还要转型,其背后深层次问题和考虑是什么,对整个金属加工行业有何借鉴?

据王海讲,他多年来对行业最深的体会是:上下游议价能力太弱,没有主导权,一直跟着客户需求脚步走,难以形成计划生产模式。被夹在行业中间很痛苦,也特别辛苦,处于被动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逐渐意识到转型的必要。不过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他的转型跨度很大,计划从一个传统的零件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电动牙刷产品制造商。王海深知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意味着什么。

王海对经济观察报说,“我对于电动牙刷设计和功能很感兴趣,经历十多年的技术研究后,终于在近几年才日臻完善。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下,我们决定转型做电动牙刷。这不仅意味着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我们将很有可能逐步摆脱原有行业的种种束缚,扭转被动的局面。”

大幅“转身”背后

在行业专家看来,王海的海天弹簧厂这种大幅度“转身”背后肯定有其自身复杂的原因,它所处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金属加工行业的缩影。具体而言,就是行业利润很低,基本都被原料价格高、客户不提价、人工成本上涨给压缩掉了。它们既无法控制上游原材料涨跌,更无法掌控下游客户订单量,整个行业被夹在中间。

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雷鸣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钢铁行业总体呈现“两端强、中间弱”特点,即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终端用户比较强,而中间无论是贸易还是加工,都是偏弱的,既控制不了资源,更控制不了终端,在夹缝中生存,处境艰难。而且金属零件加工企业规模、体量较小,不但无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且同质化竞争激烈,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王海也认为,近几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涨以及议价能力低是行业通病,国内其它竞争对手的处境也基本相同,确切说还要严重。它们应该也有考虑转型,因为不变,持续下去很可能倒闭,这已成为行业趋势。

一直以来,王海对行业的理解是——尽管市场很大,但零件制造业发展已触及行业“天花板”,包括海外市场,都难有大的突破和新的发展,企业生存很痛苦。况且现在竞争激烈程度比十年前更大,直接导致价格的降低。

他给经济观察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十年前一条弹簧售价0.1元,而现在只能卖0.05元,净利润压的更低。原材料、人工成本迅速上涨,但售价却降了一倍,这种降价趋势实际上已持续了五年之久。另外,去年钢价上涨对他们最直接的冲击是利润降低3%到5%。可以说,微利是驱使转型的重要因素。

所以在他看来,金属加工行业的前景会比较窄。一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仍会持续;二是中国来料加工企业的陆续转型和撤离,使大量订单减少;三是人工成本的大幅上涨,给生意带来很大威胁。

另外,现在的“90后”、“00后”大都不愿在工厂工作,五金行业已面临人才短缺问题。“我们培养人才特别难,抛开薪资不谈,员工进厂能做多久是一个问号,而培养一个成熟的弹簧调机师傅,至少要花五年时间。”王海坦言。

实际上,海天弹簧厂的转型与近几年国家政策调整紧密相关。2016年至今,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金属原材料价格和钢铁价格出现大幅上涨,钢铁行业上游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不过,由于受供需关系、国内外因素等方面综合影响,钢铁上游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多,钢价时而震荡上行,时而快速下降。这对下游这种体量小、规模小的零件加工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

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认为,若下游企业抵抗不住这种波动和冲击,在无议价能力的情况下,被迫转型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况且,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也符合时代要求。

一位来自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的战略部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对于一个规模较小的下游加工企业来讲,它所能体会到的更多是市场微妙变化和盈利情况。它更在乎这个行业还有没有发展潜力,还好不好做,能不能盈利。如果做不好或压力太大,它们的出路就可能面临转型的考验。”

“转身”后的生意

目前,海天弹簧厂主营弹簧和冲压件(金属零件片材类),比如手机、电脑、小家电 等零配件。据王海讲,十年前他就另外成立了香港科富创新有限公司,为转型做准备。他并不会完全抛弃五金产业,去掉的只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品种,具有竞争力的弹簧生意还会坚持。至少目前主业仍是弹簧,但更多精力会放在电动牙刷制造上。

他对经济观察报说,现在金属原材料50%来自国内知名钢企,其余是从欧洲、日本和韩国进口。客户领域涉及家用电器、电子、 、玩具、医疗等,其中稳定客户约有50家,一半来自国内,一半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等国。这50家客户订单量就占80%,其余来自小客户。它们很多也是代工,有的甚至要经过三方或者多方才到品牌方。

王海表示,目前工厂的弹簧生意更多是优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比如一些大型家电企业和手机制造商。做弹簧大多是客户定制,不是标准件,由于客户要求的型号、规格不一,无法形成统一销售,所以还没有触及电商领域。

对于金属零件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王海极力反对搞价格战,因为打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甚至破产。

据行业专家介绍,一般北方地区的五金厂规模都不会很大,规模较大的五金配件企业基本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北方同类企业定价都很低,在设备、技术、人才、体系上与珠三角企业有一定差距,它们一般不做精密弹簧,而大多是做低端产品,如自行车、电动车配件等,质量门槛和利润较低,所以它们的生存状态也很艰难。

另外,据了解,零配件几乎是没有品牌的,因为它并不面向终端消费者。其样式主要由品牌公司或制造厂设计,供应商最多只有参与设计权,用专业技术为客户研发的产品提供适用的五金配件。

金属加工企业的出路何在?

王海认为未来金属加工企业发展途径有两种:一是继续做下去,发挥工匠精神,提升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把技术做精做专,优选客户,做到高效;二是主动求变、创新,根据能力转型升级。

而在陈雷鸣看来,如果金属加工企业要生存下去,就需对企业重新定位,仅仅聚焦加工环节是不够的,要考虑如何融通产业链,共建生态圈,应该说可以找到出路。

陈雷鸣认为,“这些加工企业之间也应重新考虑整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以避免恶性竞争,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资源利用调配能力。与其被迫淘汰,还不如主动去合作和转型,提高行业集中度。这不仅会增强其市场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还可以降低企业内部各种成本。”

在王海眼里,这次转型被视为第二次创业,他对未来电动牙刷市场前景看好,并且相信这是一次充满机遇的“转身”。

他的信心一方面来源于对电动牙刷的兴趣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产品直接面向消费终端,普通大众都会用。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电动牙刷普及率很低,国内仅5%,而美国电动牙刷普及率有60%左右,欧洲国家为20%-30%。在王海看来,电动牙刷不仅高效,还利于口腔健康,这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人口红利的行业。

另一方面,王海认为:“当传统五金行业面临威胁或不能继续长期发展时,我们把研究了十多年的电动牙刷推向市场,可助力原来企业发展。”

王海介绍称,早在2006年他就开始研发电动牙刷技术,2008年成立了菲莱斯电动牙刷研发团队,不断尝试突破技术难题,经历了反复启动暂停的过程。直到五年前,才真正研发出菲莱斯“堆栈式植毛技术”(每束刷毛既相对独立又可组合成一个整体)。现在市面上电动牙刷只有机械式或声波式的,而菲莱斯堆栈式电动牙刷是每束刷毛都能转动,这是与其它产品的最大区别。“目前菲莱斯堆栈式电动牙刷及手动牙刷已进入试产阶段,今年5月至6月将进入量产阶段,第一批牙刷会在日本销售。7月份在京东做一期众筹,随后将在京东、天猫各大主流线上平台开旗舰店。”他透露。

王海对经济观察报说,作为一个小型零件加工企业,要摆脱上下游的限制,就应主动创新,不断研发新技术,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促使设备、管理、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最终才能实现从低端加工走向高端制造。另外,还要积极进行国内外市场开发,拓展更多市场发展空间。

文|董瑞强

来源|经济观察报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