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还会给内容生产者释放什么能力? 有态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
最近一段时间,微信在公众账号订阅号这个模块——或者说,内容这一脉——上频频出手。
比如前阵子,微信灰度内测了一个“看一看”模块里的热点话题功能。
前两天,订阅号又做了一次改版,调整了一些版式设计。
这个调整江湖里不乏吐槽,说变难看了。
但我有几个97-98-99的小女学生说好看清爽很多。
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的年纪,哈哈哈
这个版式调整,其实重点是要突出作者。
至于突出的是不是好看,见仁见智。
二
今天,内测大概都有两年的订阅号手机管理后台终于在App Store上放出了正式APP。
大部分功能和内测时差不多,不过数据统计这块是新增的。
这个app甚至会告诉你阅读你公号最多的读者是哪几个--铁得不能再铁的铁粉了。如果还能告诉你搞转发最多的,那大概就是骨灰粉了。
这个管理APP在我看来,最大的功用是在手机上写东西。毕竟,那个“公号平台安全助手”里只能群发已经编辑好的素材,而不能创建一个素材。
张小龙曾经一直心心念念能不能让人更随时随地写点什么,这个app或许能支撑这个诉求。
但比较遗憾的事情是,原创文章开白名单让别人转载这个事,依然需要你跑PC上去完成。
我比较期待能完成手机开白,为了应付开白这个事,我甚至有次拿着手机开浏览器,并用另外一台手机扫描二维码上后台开白的黑历史。
三
有微信人士称,公号这块,微信还会释放更多能力。
大家可以猜一下是什么。
不知道各位还记得不记得,张小龙在上一次微信公开课上讲,以后作者在一个公号上发文章,给公号打赏的话,归作者。
这个事当时被解读成微信公号会重开赞赏了——主要指在苹果生态里。
但其实真正的意思应该是:对于一个公号来说,第三方作者将有利可图。
换而言之,鼓励投稿。
其实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大一批人,会写点东西,有的是偶尔,有的是频率略高点,但都有一个特点,不会涨粉,而且他们也并不是什么内容创业者,只是生产一下罢了。
前一阵子我有个学生在我公号里发了篇文章,纯属对某件事的应景之作。这篇文章有些打赏,我还手动发了红包给他来转交赞赏。
我有时候会有些文章在一些粉丝规模可观的媒体号上发布,赞赏如果归我,当然对于我这种折腾了好多年依然是个足底号的人来说,大大利好。
然而
等一下,那些用企业主体注册的公号,有赞赏功能么?
再等一下,如果是开白转载,没有原创标,会有赞赏功能么?
四
答案是:没有。
那么哪里来赞赏归作者呢?如何保证第三方作者利益呢?
一个答案是顺理成章的:广点通广告收益。
但广点通广告收益,讲道理,完全归作者是不合适的,毕竟号本身的大规模粉丝量放在那里。所以,他们应该是一个分成机制,比如说,在扣除腾讯提成后,作者和公号,对半开。
我个人还是很期待这件事的。
这样的机制,会大大推动我跪求钛媒体发我稿件的频率。过去有些稿子,在我这里可怜兮兮的几千访问量,人一转载就是十万加。
我过去写过一篇专栏作者已死的文章,这个机制如果出现,我这篇文章可能就打脸了。
非常乐见打脸。
五
当出现内容生产者可以在其他公号上获利这个情况后,结果会导向:公号的粉丝量将深化板结现象。
这个机制对大号是利好,因为它可以利用这个机制获取更多的原创文章来满足它的粉丝,而作为我这样的足底小号,可能会彻底放弃自己增粉的想法。
但这个机制:
其实公号流量板结也没啥大不了的,据说现在活跃公号350万个,这个量非常大,当年传统媒体鼎盛时期,报纸也就3000份不到,杂志大概接近两万种。
最重要的是原创内容生产,这是根本。我个人以为这个机制会鼓励生产(鼓励生产和鼓励创业是两回事)
我一直认为,不以盈利为目的但不拒绝赚点小钱外快的内容生产,也是很值得的。
六
现在一个问题是,十万加(就是十万,不是百万千万那种十万加)的文章,广告收益能分到多少?假设双方对半的话。
我觉得,大概小几百块吧。
挺好,够我游戏里买个礼包。
更何况我可以期待好几个号都分小几百嘛。
【钛媒体作者介绍:魏武挥,天奇阿米巴基金投资合伙人,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号ItTalks】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