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腾讯没有梦想,阿里没有盟友? 有态度

/ 毛琳Michael / 2018-05-07 13:13
只要社交根基不倒,腾讯大厦就不会崩塌,只要阿里不断鲸吞创业者,阿里的交易就会越繁荣。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5月5日凌晨,潘乱将4万字缩减到1.3万字,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雄文《腾讯没有梦想》,在2小时后此时潘乱的微信公众号阅读数已经破10万。

潘乱的文章引起行业热议,是因为的确切中了腾讯发展遇到的阶段性问题:组织机构老化、产品研发下降、投资侧重影响主营业务、过度关注竞争对手导致自身战略缺乏远见。

这些的确都存在,同时在大多数成立10余年的老公司都存在,但是对于其中的结论毛哥有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那就是对于腾讯来说,社交关系+投资所造成的空心化是腾讯有意为之,并且很容易从中脱离回到社交、产品、投资的三段式结构。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窥探的是,对于阿里寻求完全收购的迥异的投资策略来说,并不是阿里不想有盟友,而是阿里为了完善基础设施的必然选择。

对于BAT来说,战略的选取远比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具有更多维度、更深刻的思考。

社交关系是腾讯整个公司的命门和根基,19年来从未改变

在3Q大战之后的2011年初腾讯在一次讨论“什么是腾讯开放能力”的总办会上,腾讯的16位高管定下了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叫做资本,一个叫做流量。这构成了腾讯到目前7年开放的基本,那就是要钱给钱要流量就给QQ或微信的入口级流量。

在这两大开放核心能力之下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腾讯的社交关系,在2011年前腾讯以PC端社交的QQ为社交核心,2011年后则以微信+QQ为移动端社交核心,无论是怎样的格局变化,腾讯的核心都只有两个字:社交。

腾讯以QQ和微信的社交关系吸引了海量用户,到目前微信日活已经破10亿,QQ日活仍还葆有5亿。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触网用户,并且是最具价值的熟人社交用户,留给行业的只剩下饱含暧昧、约炮原罪的陌生人社交一息尚存,但这只是沧海一粟。questmobile2017年6月数据显示,陌陌日活为2500万,只有腾讯的一个零头。

腾讯凭借社交用户的流量行成了一些列的流量矩阵:门户、视频、朋友圈、公众号、游戏、文娱等业务,这种业务又反哺流量。

最终带来了腾讯开放的基础:资本(业务营收)、流量(业务流量)。

所以,我们能看到,腾讯对于社交极为关注,在米聊和whatsapp上线后三个部门开发移动类社交应用最后腾讯异军突起,短视频兴起后腾讯又重构了微视进行战略补位。

同样,我们也能看到,腾讯的本质仍然并且一直都是一家社交公司,社交关系是腾讯3.64万亿港币市值的基础。尽管我们能看到腾讯2017年第一大营收业务仍然是占比41%的游戏,但游戏业务无论从流量还是从对用户的社交关系来说,本质上都是依赖于基础的社交业务

只要有社交工具吸引用户,腾讯可以将流量导给任意高毛利的行业,即使某一天游戏业务利润率下降,那腾讯完全可以扶植新的高毛利业务进行无缝切换,这是腾讯流量变现的根基,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交是腾讯立于不败的法宝。

而熟人社交的关系链的转移困难,也是腾讯立于不败的基础。社交关系的转移不是以单个用户开展的,只有用户的整个关系链转移才有可能对老平台造成毁灭且不可逆的打击。除非是社交平台的革命性基础设施升级才有可能造成如此的影响,比如PC端社交到移动端社交的转变,比如移动端社交到虚拟社交的转变才有可能,否则腾讯因为社交带来的流量优势会一直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google和阿里巴巴社交之心不死但总也做不好社交的根本原因。

社交关系+投资并购的空心化格局是腾讯的最优选择

对于目前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来说,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已经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无论你做什么业务都不可能不侵入、不借用AT所构建的基础设施。随着互联网风口的快速迭代和用户兴趣的碎片化,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把握住互联网发展的脉络,也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做完所有可能有发展前景的业务。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就成了关键,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巨头来说更是如此,如何夯实基础设施的定位并且加强护城河就成为了关键。

对于腾讯来说,社交关系是腾讯的根基,自然不可能放弃,而其他业务都是衍生于此的流量留存和流量变现。

对于理性的公司来说,舍弃就成了必然选择,所以我们能看到除了社交、安全、云这种涉及腾讯发展安全的业务腾讯都是不遗余力的投入,而对于泛娱乐、游戏这样的现金牛业务来说腾讯也是在加大收割。

但是某一天当这两块业务利润率下降时腾讯完全可以舍弃并扶植新的高毛利业务。而对于既没有盈利前景又没有发展前景的业务腾讯都是过段放弃,比如朋友网、腾讯微博、曾经的微视都是直接关停,比如腾讯搜搜、拍拍等业务都打包给了投资来的盟友。只因这些业务并没有长期可预见的前途。

而资金和资本同样优渥的腾讯来说,投资有3点好处:

用活资源和资本,快速流量变现和资本增值;

寻找盟友,避免颠覆者出现;

寻找盟友,阻击竞争对手布局。

腾讯的流量不用就是亏损,腾讯的资金不增值就是浪费。在2017年全年腾讯投出了106家企业共计1710.43亿元投资,远比中国最大投资VC的红杉中国的725亿多了近1000亿。刘炽平在2018年初的腾讯投资年会上透露,这些企业所新增的价值已超过腾讯本身的市值。

所以对腾讯来说,性价比较高的模式只有两块:社交关系、投资战略。并且这两块业务都是长期且可持续的产生营收和前景的业务。对于精力有限、人力有限的腾讯来说自然会牢牢抓住这两块业务。

而所谓中间的产品形态看起来腾讯是放弃了,形成了现在的空心化格局,但这样的格局对腾讯近期或者长远来说无疑是最优解,任何企业在腾讯位置上都会选择同样的业务逻辑。

再者来说,腾讯的空心化并不是稳定态,只要腾讯借助社交关系和投资向中间施压,作为产品的中间态即使不能保证火爆至少也可以保证衣食无忧的吸引一大批用户活着,比如被战略放弃的腾讯微博即使在被放弃前夕有超过8100万的日活,这是普通平台想都不敢想的数据和用户留存。

如果你是腾讯,你会去做无用功保持所谓的产品中间层吗?

更何况腾讯并不是放弃了产品的研发,腾讯仍然将产品放到了最重要的程度,对于游戏、安全、云计算、泛娱乐上腾讯内部的赛马机制让竞争远比外接想象的更残酷,正是这样残酷的机制才让光子在《王者荣耀》失利2年后卯足了劲凭借《绝地求生:刺激战场》一洗雪耻。

腾讯不可能做所有业务,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对腾讯来说,一个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腾讯的能力在3q大战后马化腾等高层有总结,一个是流量,一个是资本。注意,腾讯的核心是没有产品的,所以形成了现在腾讯疯狂投资并购和强化社交的结果,而腾讯其他产品业务也并非没有尝试,但即使以产品见长的腾讯在很多产品上也是折戟沉沙。比如微视,比如腾讯微博、拍拍、搜索、朋友网、QQ旋风、QQ聊天室......

腾讯花了巨大投入验证了自己并非每个业务都擅长,也并非能做所有业务。

此外,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的新业态,别说腾讯腾讯跟不上,BAT三家都没有跟上。大公司一定要认识到,有些业务你根本看不懂,即使看懂了也学不来,即使学来也学不好。如果做不好还不如索性放手,聚焦到自己擅长的战略上。

而风口不断加速,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对于自己做不好的业务,投资是最好的模式。腾讯的社交优势和流量优势是大多数企业强劲的业绩和用户增长点,另一方面腾讯的资金优势和并不介入管理的投资策略也让创业者颇为受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倾向于选择腾讯投资的关键,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团,其中的故事就不再赘述。

对大公司来说,边缘的颠覆式创新带来的或是现有格局的颠覆,而大公司的触角和业务又根本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投资就成了最好的方式。一方面投资可以让新公司潜在业务不会对大公司现有业务造成颠覆性的格局;另一方面处于发展期的新公司也担心出现自己不愿意把握的投资机会转而被竞争对手收入囊中(滴滴程维表示接受软银投资的原因是,孙正义表示:“你不让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竞争对手”);第三方面是大公司的资源和经验可以让创业者更快速的跑赢竞争对手获得先发优势。

对腾讯来说,同样是如此,投资是最好的办法,形成同盟军一起巩固产业护城河,同时狙击竞争对手。从投资格局来,BAT里面创业者最想要的就是腾讯投资,这也说明腾讯投资和策略的成功。

为什么说腾讯没有梦想,阿里没有盟友?

作为中国互联网两级的腾讯和阿里爸爸来说,二者的投资策略和产业策略是迥然不同的。

腾讯重社交,腾讯所有的产业都是巩固社交护城河和社交流量的高效率变现。而在投资策略上,腾讯以开放性的不控股、不介入管理的模式让马化腾拥有了一批具备高度凝聚力的小马仔。最终形成了所谓“腾讯没有梦想”的结果。

阿里重交易,阿里所有的产品和产业都是为了强化交易简化交易流程做服务的,同时试图高效率的进行商品流量的变现。而在投资策略上,阿里巴巴也以先投资、再并购最后圈资收购的高介入模式让阿里大多数投资的商业形态最终都成为了阿里巴巴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所谓“阿里没有盟友”的结果。

对于拥有超过4万名员工的腾讯来说,难道不知道投资带来的快钱会冲击腾讯现有的产品业务?对于拥有超过7万名员工的阿巴巴来说,难道不知道全资收购的逻辑会让大多数有创业理想试图独立发展的创业者反感?

既然不可能不知道,那为什么仍然会出现在普通用户看来并不理性的产品和投资策略呢?原因无他,因为无论是对于腾讯还是阿里巴巴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目前的战略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是最优解。

对互联网行业来说,腾讯的社交是高频且刚需。沟通、兴趣、商品背后都是社交,只要牢牢的把握住社交的命脉,无论是流量留存还是新产品孵化都拥有极大的先发优势。微信的种子用户来源于QQ的关系链,绝地求生的种子用户来源于微信和QQ的种子用户,腾讯游戏的高留存也来源于腾讯的社交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腾讯在社交领域会不断强化和探索新的社交模式,而对于非社交领域的产品来说,除了是战略级影响腾讯生态的产品,都是腾讯的棋子,腾讯放弃一点都不会心疼。某一天腾讯需要全部放弃游戏时,腾讯除了肉疼外对业务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腾讯可以迅速从一家游戏公司升级为一家高毛利的新产业公司。

在投资上的策略同样可以理解,腾讯拥有最大的流量和最强的变现渠道,对腾讯来说,腾讯几乎不需要新产业来补全自己的产业布局,所以基本不需要全资收购新产品,除非这样的产品是腾讯的战略重心或者动摇了腾讯的社交根基。

所以腾讯可以以更开放的姿态进行投资并购,也可以将自己的流量入口和现有业务打包给被投资方,这样的策略对腾讯来说不仅在战略协同上更容易获得被投资方的好感(比如借用投资滴滴来推微信支付),也更容易避免新的产品对腾讯主业造成冲击或者颠覆。

借助开放性的投资策略,腾讯拥有了一大批盟友,毕竟送钱又送资源的投资人太少了。

但对阿里巴巴来说,何偿不是如此,阿里巴巴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有量大关键性因素:1、持续流量导入;2、持续、高效的交易促成。

所以无论是支付宝、淘宝、咸鱼、阿里妈妈本质上都是为了促成交易,而并购饿了么、高德、UC、优土、hellobike、盒马鲜生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交易转化率降低交易门槛。因为交易行业远比社交领域更具有挑战和竞争。社交关系链对用户来说只能择一二个平台作为高频使用的产品,但电商则不一样,用户买卖产品只需要一个可信赖的平台,因此我们能看到除了唯品会、amazon、京东外,小红书等产品都在不断的分流淘宝的交易用户和交易数据。

因此作为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己任的阿里巴巴来说,它只能通过交易的量大关键性因素来强化自己的护城河,让自己成为坚不可破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所以初期阿里巴巴要疯狂的买流量,因为单纯淘宝天猫的纯购物类流量的自然增长很容易见顶,此后阿里巴巴的并购则主要是提升交易成功率和便捷度。

比如收购hellobike就是为了推广低星城市的支付宝业务进而辅助淘宝交易。阿里巴巴为什么要收购而不是投资呢?因为阿里巴巴要为企业搭建好所有的交易服务,企业只需要在阿里巴巴上搭建店铺,其他的阿里巴巴均可完成,而如果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被投资企业和阿里巴巴的协同并不会太顺利,被投资方基于自己的产略也不可能无条件支持阿里巴巴的战略布局。

最终会掣肘阿里巴巴的交易基础设施建立,只有将交易的各个环节都由阿里巴巴自己完成,才有可能让企业获得更好的交易服务。

对于腾讯和阿里巴巴来说,目前的战略就是可预见的最好的战略,而空心化的战略布局对腾讯来说不仅不是放纵自己的无梦想,反而是进退自如的选择,从蚕食到最终鲸吞的策略对阿里巴巴的交易基础设施建设同样如此。

(来源:钛媒体    作者:毛琳Michael )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