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4亿!怎么就是看不腻? 圈
这几天,影院又要一座难求了——《复仇者联盟3》来了。
上映当天,拿下3.86亿票房(数据来源:淘票票),其他影片全成炮灰!
这种火爆,半个月前就在其他地方上演过。
4月27日,《复联3》在北美、欧洲、俄罗斯等地上映,短短11天票房超10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快突破10亿美元的电影!
10年了,漫威大法威力依旧。
不算《复联3》,漫威在过去10年已经上映了18部电影,豪卷148亿美元票房。仅中国市场,就贡献了16.5亿美元。
10年前,几度濒临破产的漫威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有今天。
漫威的(套)路,是漫威抱着必死的决心走出来的,所以其他对手想模仿,至今都是在东施效颦。
但套路有用尽的一天。漫威的影片排期已经排到了2028年,刀哥担心还没到那时候,超级英雄就该凉了。
漫威:被吊打几十年,终于咸鱼翻身
4月20日,《复联3》电影主创来华宣传。
无数漫威粉彻夜排队,声势之大,令黄牛甘拜下风——“星可以再追,命只有一条”,随即放弃排队,转而卖起了小吃。
虽然这活动办得如狗屎一般,主办方被轮番口诛笔伐,想必漫威心里还是偷着乐的。在那些它被DC(Detective Comics)吊打的年月,拥有这样一波狂热的死忠粉,它做梦都想。
漫威和DC,美国的两大漫画公司,一直相爱相杀。
DC旗下同样超级英雄无数,其中以超人和蝙蝠侠名气最大,有人曾评价:超人和蝙蝠侠的人气,比漫威宇宙所有英雄加起来的人气都大。
当然,这种局面在2008年漫威自制的《钢铁侠》后,彻底终结。
但《钢铁侠》并不是根据漫威角色改编的第一部电影。早在1944 年,他们就拍了《美国队长》,只不过愣是拍成了警匪肥皂剧,不忍直视。
此后40年时间,再没有漫威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反倒是DC,1978年上映了一部《超人》,就豪取3亿美元票房,接着又趁热打铁,拍了三部续集。
1989年,DC所属的华纳兄弟又打起蝙蝠侠的主意。随后20年,蝙蝠侠系列电影称霸了超级英雄电影。
尤其是诺兰拍摄的《蝙蝠侠》三部曲,叫好又叫座,累计票房超24亿美元!
眼见别人赚得盆满钵满,谁不眼红?1998年起,漫威漫画改编的电影开始发力。《刀锋战士》、《X战警》、《蜘蛛侠》接连上映,一样大赚。仅《X 战警》系列,就带来了近 50 亿美元的收入。
但是,这些电影和漫威没啥关系。因为漫画销量不佳,几度濒临破产的漫威早将大批超级英雄的电影版权卖给了其他公司.....
自己的角色如此吸金,更让漫威眼红。终于,它决定孤注一掷。
2005年,漫威抵押了美国队长、奇异博士等10位漫画人物的版权,贷款了5.25亿美元,拍摄《钢铁侠》。
最终,《钢铁侠》以1.4亿美元成本,拿下5.8亿美元票房!
漫威咸鱼翻身,漫威宇宙正式拉开序幕。
漫威的套路,别人为何学不来?
这年头,漫威电影已经成了票房的保证。
基本上,《复联3》已经预定了全球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的位置。如此一来,前十中,漫威电影占了4席。
标绿的影片还在上映中
在中国,自2015年后,漫威单片票房再也没下过6亿,拍一部火一部。
这次轮到别人眼红漫威。自漫威后,不少影片公司都准备开启“宇宙”。
老对头DC,有“DC扩展宇宙”;传奇影业,有“怪兽宇宙”;环球影业,“黑暗宇宙”;派拉蒙,“钢铁宇宙”;索尼,“蜘蛛侠宇宙”。
结果呢?他们实力演绎了什么叫做“模仿我的脸,模仿不了我的面”。比如环球影业的“黑暗宇宙”,打头阵的《新木乃伊》,请来了阿汤哥还是一败涂地,宇宙还没建立就坍塌。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新木乃伊》
首先不得不承认,漫威能成功,部分得益于它的先入优势。当时它面对的是一个几乎空白的市场,有相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错与改善。
但漫威电影的成功,最大功臣是漫威影业(Marvel Studios)。
漫威影业能发挥作用的一大原因,是它有极大的自主性。
2008年《钢铁侠》大爆后,次年迪士尼就以42.4亿美元将漫威收购,还将漫威影业从总公司剥离,成为直属迪士尼的一家独立公司,并赋予其最大限度的权力与自由——漫威宇宙的研发、制作和推广事宜,都由漫威影业说了算。
把事情交给专业又关心这件事的人去做,这是成功的基础。
这方面,DC是个反面教材。在大东家华纳面前,DC人微言轻,华纳让干啥就干啥。因为《哈利波特》系列,华纳数钱数到手软,完全忽略了超级英雄电影,结果漫威宇宙的第一阶段都快完结了,它才回过味来,火急火燎拍了几部,想赶风口,却没飞起来。
漫威影业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 大局观
对于电影,漫威自己规划了一条沉稳的时间线布局。
从2008年第一部漫威超级英雄电影《钢铁侠》开始,漫威就非常重视电影世界观的打造。通过在单人超级英雄电影结尾丢彩蛋的方法预埋伏笔,将各个英雄宇宙串联在一起,最终通过《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完成了整个漫威电影宇宙的世界观搭建。
通过这种方式,漫威的电影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观众被一部又一部套路,就像看电视剧一般。
2. 深挖IP价值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漫威对角色的塑造上。
纵观漫威电影的超级英雄,他们各有各的缺陷,从不像超人那样高大上。
例如,钢铁侠是个自大的花花公子、绿巨人情绪暴躁、银河护卫队是帮古惑仔、蚁人是个惯偷,接近“完人”的美国队长一开始只是个弱鸡。
社会心理学里有种名为“缺点暴露效应”(Weaknesses Exposed Effect)的现象。优秀的人适当暴露一些缺点,反而会使别人更加喜欢他。有缺点,但瑕不掩瑜,反而更具人性。
所以,像银河护卫队、蚁人这种人气不高的漫画角色,登陆大银幕照样有人气。
为了完美的人设迁移,以形成“角色-演员-粉丝”的三方共鸣,漫威在选角上极为上心。
一,要找有同样“缺陷气质”的演员;
二,不找已有代表性角色的演员。
基于此,漫威很少找一线演员。当然了,演完漫威电影,他们都成了一线。
3. 调性一致,风格多样
前面说到,漫威有条沉稳的时间线。
其实这种做法有利有弊——万一哪部拍烂了,对整体布局影响极大。
所以漫威电影要有调性,而且是大家接受容易、喜欢的调性:有趣、酷炫、正能量。这样的调性保证了即便某部电影不出彩,也不至于太差。
也因此,漫威影业要求所有导演和演员,创作时要服从整体创作思路,不行就走人。
当年的爱德华·诺顿就不服管教,于是演了一次绿巨人后,双方就闹掰了;而没拍过商业片的小导演,他们也敢用,只要理念相同。
这样做,其实也有坏处。好的导演和演员无法进一步发挥,电影的呈现失去更多可能性。饰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美国队长的克里斯·埃文斯都明确表示不想再演,合约到期是一方面,无法突破恐怕也是一大原因。
言归正传。套路多了,就容易烦,所以要稳中求变。漫威的做法是,把其他电影类型嫁接到超级英雄电影中。
所以,《雷神》其实是宫斗大戏;《美国队长2》是谍战动作片;《蜘蛛侠:英雄归来》是校园青春片;今年大热的《黑豹》则是黑人版《哈姆雷特》。
虽然还是套路,但至少多了些新鲜感。
漫威的套路还能玩多久?
因为漫威,现在超级英雄电影泛滥。
漫威、DC、福克斯、索尼等公司都在拍,未来几年,每年都有5到10部要登上大银幕。
观众肯定会审美疲劳。而漫威强调的“调性一致”,使得电影的整体基调看起来很相似,保证下限的同时,却很难提高上限,也会加剧审美疲劳。
但漫威又无可奈何,因为漫威宇宙已经是个巨大的品牌,复仇者是最核心的产品,犹如iPhone之于苹果公司。为了保持品牌的统一,旗下产品尽管功能、定位不同,但整体风格不得不往上靠。
漫威和苹果,虽然是不同行业,但面临同样挑战。核心产品一垮,就会有致命性打击。
有人说,漫威的格局更大,有护城河,但这种“大格局”有时反而是种限制。不去看《复联3》的人,肯定有不少是因为没看(全)过漫威以前的电影。漫威的“大格局”,提高了观众的学习成本,影响观看体验。
当粉丝感到疲倦,而路人又自动望而却步,并且拍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时,漫威电影很难继续一帆风顺。
斯皮尔伯格曾说过:“我们都经历过西部片的衰落,总有一天,超级英雄电影也会步西部片的后尘,迎来周期性的衰落。”
最后,刀哥也希望观众能早点看腻漫威的套路,让超级英雄电影凉一段时间,让市场和资本去关注更多类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才有意思嘛。
参考资料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布局十年的《复联3》上映了,漫威为什么能把IP玩得这么溜
爱范儿:从《钢铁侠》到《复联 3》,漫威用 10 年重新定义了超级英雄
商业周刊中文版:超级英雄的集体焦虑
文|祥燎
来源|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