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两百万 税后只剩 3 万多 这钱咋扣的?

新金融
2018
08/01
22:35
腾讯原创
分享
评论

最近,一篇名为《公司收入 200 万,税后到手只有 2.14 万》的文章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诧异。对此,有专家表示,文章中的税务计算方式有点小问题,按照真正的算法,根据这家公司的运营特点,其税后收入应当为 3.62 万元。显然,在常人看来,这些钱对于一家年收入百万级的公司来说,简直太少了。这钱到底是咋扣的?

大多数企业没那么惨,但我国的税收确实该降

根据专家的算法,文章中这家年收入 200 万元的公司,一年的成本大约是 160 万。扣除成本后,还剩毛利 40 万。

网文中这家公司的经营成本

然后就到了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公司应缴纳的税费包括租厂房的税费、车船税、印花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企业所得税等,合计约 36.38 万元。于是,扣完税之后,公司的 40 万利润,一下子就变成了 3.62 万。

这税是不是扣得太狠了?对此,专家解释,这家公司的情况比较特殊,网文中表明,这家公司是搞瓷器烧制的,属于制造业公司,税率较高。这类公司常见的经营状态应该是多使用机器设备,少雇佣人力,以减少需缴纳的税额。然而该公司用于劳动的支出高达 110 万,可能是领域特殊需要,也可能是经营管理不合理,加重了税务负担。

所以,这个陶瓷烧制公司的故事,只是一个极端情况,大多数企业并不会惨到这个程度。不过,很多政府人员、企业家、学者也发出过声音,认为我国企业的税负确实比较重。比如某家包装制品公司的总经理李京生。他的公司能赚 120 万元左右,他还在公司里安排了 13 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能享受 3.5 万元的退税,即使这样,每年也得交 70 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 50 万元,大约 58% 的利润缴了税费。

上海市国税局一名官员也坦承,在实际征收中,当地的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偷漏税行为是睁只眼闭只眼,否则,严格按照如此高的税率清算、征收,企业将无法生存。

经济学家李炜光也曾表示,中国企业实际税费平均负担率达到 40%,高于很多发达国家。清晖智库的数据也显示,一般企业每年的利润增长空间仅有 5% 左右,但是各种财务成本却以 20% 速度递增,税负压力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

此外,企业还需要给员工上社保,这又是一笔负担,尤其是对于人数不多,利润有限的小微企业来说,这很可能就直接把他们压垮了。有位小公司的老板就在网上发帖表达他的焦虑:" 我们公司 17 年 4 个人社保总额 6 万元,今年 5 个人上社保,核定的总额是 12 万多!...... 我们是小公司,人员变动大,12 万的社保,我们这样的企业真的承受不了!能想到的方法只能是降工资,降到最低工资标准!再就是减人,缩小规模,甚至关门了!"

从明年开始,社保由税务局负责征收之后,企业的处境可能将雪上加霜。在社保税管之前,很多地区的社保基数有上下限的规定。如果工资低于基数,按照最低标准缴纳,如果高于基数且不高于最高上限,则按照实际工资据实缴纳,如果高于最高上限,则按照最高上限缴纳。比如北京不少公司的做法是:你实际工资 10000 元,却按 3082 元的工资基数交社保!而在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以后,按照规定,税务机关会依据缴费文件,自动生成参保单位及个人的缴费基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实际工资是 10000 元,那企业就得按 10000 元给你交社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企业的负担将变大,员工的工资则会因此变低。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专家的反对意见,认为我国的税率在国际上并不算高。事实上,目前对于我国税率的计算方式、税率跟发达国家比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学术界确实是有争论的。不过,数据显示,2018 年 1-4 月份,我国财政收入主要项目的增速远远高于企业盈利和民众的收入水平增速。而根据经济学者盘和林等人的观点,财政收入应当与居民收入、企业盈利增幅等建立一定的联动机制。所以,我国的降税空间仍然很大,完全可以通过降税来让企业获得更高的盈利。

在我国现有税制下,中小企业往往承受着过重的负税

在大多数企业都感到税收过高的大背景下,如果一家企业的规模不大,那么它在税收方面可能要面对更大的困难。根据这篇网文的描述,这家瓷器烧制的规模应该属于一家小微企业,根据常理推断,交税的规矩应该是 " 挣得多就多交,挣得少就少交 ",但在真实的操作过程中,却未必如此。很多中小企业,在负税方面往往不堪重负。根据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中小企业税收发展报告》,我国小企业的综合税负率高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负税过重,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税制问题。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需要缴纳的大部分税其实是流转税,目前在我国税收中占总体税赋 60% 的增值税,就是流转税的一种。流转税的特点是按照收入征税,而不是按照盈利征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在创业初期成本投入力度大,虽然收入多但盈利尚不算多的中小企业,就会面临 " 挣的少交的不少 " 的局面。

香港小企业税务比较简单,只有所得税,没有流转税

其次是 " 议价能力 " 的问题。企业除了需要缴纳常规税收之外,有时还需要响应地方政府的一些征税行为。而当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过大,政企关系不够规范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收税过头的现象。据报道,某些地区会出现 "30 多个部门的 70 多种收费压在企业身上 " 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大公司完全可以通过自己强大的议价能力与征税部门讨价还价,争取少交一些,而中小企业则只能选择投靠大企业,或承担较重的税负。

此外,还有 " 遵守成本 " 的问题,所谓 " 遵从成本 ",即纳税人为遵从既定税法和税务机关要求,在办理纳税事宜时发生的除税款和税收的经济成本以外的费用支出,例如,人工、沟通等成本。企业家王力群曾表示:" 一些可以很清晰的税收政策,部分地方税务部门往往长期不给明确标准,小微企业因此需要与税务部门进行大量沟通,这样,个别地区税收的随意、不透明也加大了小微企业的遵从成本。"

数据显示,在我国小微企业中,37.91% 的企业遵从成本在 5 万以下;36.38% 企业在 5 万到 10 万元;13.07% 企业在 10 万到 20 万元;12.64% 企业在 20 万以上。而根据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的分析,国内税收平均遵从成本与企业规模成反比,企业规模越大,遵从成本占比越低。

征税要考虑到不同企业的承受力,这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也有利于税收公平

如果很多中小企业因为不堪负税倒掉了,对社会来讲绝对是弊大于利的。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数据,中小企业提供了 75% 的城镇就业机会,是我国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如果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可能就会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潮。

在经济体系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如美、德、法等国,都会给予中小型企业以政策或财力上的扶持。比如法国,就从从实行低税率、税收减免、延期纳税、加速折旧、减轻行政负担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做出优惠税收举措。

德国政府则通过立法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先后出台《科学技术法》、《专利法》、《版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社会福利保障、劳资合同、税收贷款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而且,站在促进未来经济繁荣的角度,适当地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些帮助,为其降税,也有一定意义。有经济学家指出,税收有一个重要原则叫做量能原则,也称 " 承受力原则 "。该原则认为,纳税的基础不是纳税者从公共支出获得多少收益,而是纳税者有多大的支付能力。如果征税额度过高,就有可能使纳税企业放弃经营——据报道,义乌人崔某一家经营服装企业,虽然每年有两三千万的营业收入,但是扣除各种成本和税费,利润所剩无几。对此,崔某沮丧地说:" 交给国家的税费达到 10% 以上,我自己甚至拿不到 2% 的利润,都不想做下去了。"

如果纳税企业都不做下去了,征税就无法可持续化,这对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个糟糕的结果。

此外,还经济学家提出,通过着重为中小企业减税的方式,将税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也有利于税收公平。因为,大企业在利用贷款等社会资源方面更具市场效率,政府须通过税收等手段对各种收入进行再分配,从而在社会范围内达到适度公平的局面。

来源:腾讯原创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