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太敢穷,真不是啥好事!

2018
12/26
19:21
功夫财经
分享
评论

最近,一篇名为《这届年轻人真敢穷》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据文中的主人翁晓文自述,“起初,我只是想买一部刚上市的 iPhone,月还 600,完全可以负担得起。后来想买的越来越多,于是开通了各种信贷工具,拆了东墙补西墙,分期不行就套现。很快,我的工资就跟每月还款额持平了 …… ”

晓文可以说是非理性借贷的典型案例。如今,陷入和晓文一样困境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有不少研究都指出,如今 90 后的负债率呈急剧攀升的态势。

有人看到,年轻人高负债的情况,是和近年来借贷服务的迅猛发展同时出现的,因此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这种看法并不客观。借贷本身是把双刃剑,关键是看你怎么用。

一方面,借贷服务提供的方便快捷、随时随地的贷款服务,改变了之前国内消费金融抑制的状态,有力地促进了年轻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增长,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对于不能理性消费、理性借贷的人来说,借贷服务也确实让他们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任何互联网工具都有其负面性,例如淘宝卖假货,微信出谣言,百度贴假药广告,滴滴有杀人司机等等,为此,我们必须理性地看问题,不能因噎废食。

实际上,年轻人负债率节节攀升是消费主义文化泛滥的必然结果。即使没有小贷业务,靠刷信用卡也可以把自己刷破产。历史上,消费主义泛滥导致的负债率高涨,在日本、美国都发生过。

90 年代的日本,炫耀式消费风气严重,日本人是全球奢侈品的最大买家,消费了全球 68% 的奢侈品份额,年人均消费高达 2000 美元。年轻人没钱也要借钱买名牌,结果负债累累,等日本泡沫经济一破灭,更是雪上加霜。

美国的消费信贷已有百年历史,国民更是早已养成了借贷消费、超前消费的习惯,如今的美国是储蓄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 2% 左右,有高达 57% 的美国人的存款还不到 1000 美元;美国的信用卡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 1 万亿美元,人均 3000 美元。

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获得越来越便捷的借贷服务的同时,也会相应出现非理性消费和非理性借贷的趋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你的借贷行为,足够理性吗?

针对这种情况,日前,平安普惠发起以“责任金融 理性借贷”为核心的品牌行动,呼吁消费者回归理性借贷。

什么是理性借贷呢?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

首先,贷款的用途要合法合理,不要借钱去满足自己不合理的欲望;

其次,贷款时要谨慎确定借贷额度,不要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

当然,这样说起来还是有点抽象,具体可以把握这么几点:

第一,不要借贷去做高风险的投机性事务,如炒股、炒币等。这类投机性事务不是不可以参与,但一定要拿自己亏得起的闲钱去做,而千万不能负债去做,这是大忌。借钱投机,好比是在压路机前捡钱,主动把自己置于致命风险之中,是得不偿失的。

《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就说:“有一条对个人和机构非常重要的戒律,能够降低经济生活中 90% 的黑天鹅风险,就是取消投机性债务。”

股神巴菲特也极度厌恶风险,他在 2010 年一封致股东的信中说:“任何有利的数据,不管这些数据多么令人心动,只要乘以零,都会灰飞烟灭。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运用财务杠杆的结果经常是零。”

第二,在计算自己未来的收入、日常开支和还贷支出时,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冗余,也就是至少留出 30% 的备用金,否则一定会陷入周转不灵的困境。如果你每个月的工资到手之后,除去交房租、基本生活费和还贷开支,已经所剩无几或者月光了,那么你实际上已经非常危险,很快就会入不敷出。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意外支出的可能性要比发一笔横财的可能性大得多。比如突然生了一场病,或者手机不小心丢了,甚至是突然失业了。

根据墨菲定律,你越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意外支出,就越可能发生意外支出;为了应付意外支出,你只能选择加大借贷额度,结果必定陷入入不敷出的状态。

第三,在还不起贷款时,不要以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来维持。否则利息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拖得越久情况越糟糕。否则利息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拖得越久情况越糟糕。

总之,平安普惠呼吁大家理性使用借贷工具,“让借贷回归理性”,确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借贷企业自身,也必须尽自己的审核责任,严格把关,不把款贷给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

在美国,政府对面向企业放贷的借贷公司资格审查相对宽松,但是对面向个人放贷的借贷公司资格审查就严格得多。

原因就在于,企业借贷相对理性,而且企业有专门的法务部门来保障自己的权利;相对来说,个人借贷往往理性不足,法律意识欠缺,出现纠纷也不太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所以政府对借贷公司本身的要求就很严格,要求它们承担起相应的企业责任。

在这方面,平安普惠已经做出了表率。平安普惠一直持续在做金融消费者能力提升,通过企业公众账号、微博等多媒体渠道发布金融防骗小贴士,发起提升金融消费者能力的“维 C 行动”,联合业内大咖推出平安普惠 & 喜马拉雅《普金来了》系列电台节目,面向消费者普及金融常识。

此次平安普惠更是通过呼吁“让借贷回归理性”,倡导“理性借贷,不负信任”,让消费者既能够通过理性借贷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同时又远离过度负债的困境。为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一句话,实现理性借贷,需要消费者与借贷行业的共同努力!

来源:功夫财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