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上,上海下起了大雨,但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内举行的一场特殊放映还是座无虚席,并且有半数以上的观众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这批观众此行的目的,是一部和他们同龄的影片——由爱奇艺投资、主导修复的,新中国上映的第一部电影《三毛流浪记》(4K修复版)。
放映结束后,现场掌声雷动,一位老人很激动地告诉告诉毒眸:“这个片子是我小时候看的,那个时候还没电影院,我是到我爸他们厂里看的,电影放完还要演戏。我现在看这个真的是记忆犹新,所以就算下大雨我也要过来。我们小时候啊,谁家里要是有一套三毛的小人书,那可了不得哦……”
活动现场坐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修复版老片第一次引发热烈的反响了。一个月前在戛纳,由电影资料馆主导修复的4K版《盗马贼》、新派系和爱奇艺联合修复的《护士日记》同样饱受好评。而更早之前,修复版的《东邪西毒》《大话西游》都还曾登陆过内地院线,并取得过不错的票房成绩。
但并非所有老片都能像这些电影一样在影院“重生”。从电影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由于技术缺陷、意识不足以及战乱等原因,全球有大量的老片,都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进而无法被后人看到。而对于有机会被修复的影片来说,又常因成本、技术、素材等限制,也很难再以原来的面貌走上大银幕。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随着对老片保护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国家开始出资补贴电影资料馆等机构进行老片的保存和修复工作,以爱奇艺、优酷为代表的视频平台和民间资本,也开始在素材收集和修复技术的升级上倾注心力,例如爱奇艺就推出了 ZoomAI视频增强技术用于提高老片修复效率、抢救更多经典老片。而从行业角度来看,海外销售渠道的打通,进而保证老片修复不再是用情怀所支撑的生意。
未来,老片修复的道路或许会越来越宽。
和时间赛跑的工作
“这是一份和时间赛跑的工作。”聊起老片修复,一位电影行业从业者告诉毒眸。
根据全世界范围内各机构统计的数据显示,自19世纪电影这门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全球生产的所有电影拷贝只有10%留存了下来,其中1914年之前生产的电影里,有75%以上已无任何拷贝留存;在美国,诞生于1929年前的默片仅有14%留存了下来,1950年之前的有声片“消失率”也达到了50%;中国诞生于民国期间的3000部电影,也仅有十分之一还有留有拷贝。
这主要是因为制作胶片的材料一般分为硝酸片基和醋酸片基两种,对于储存环境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在高温环境下很容易燃烧或者变质。可就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全球范围内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区域战争与动乱,以至于绝大多数老电影的拷贝都只能在阴暗潮湿的仓库中发霉,或者毁于战火。例如一代传奇女星阮玲玉所参演的 29 部影片,目前仅有9部还留有拷贝。
为了能够避免和这些老片永别,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接触到经典,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欧美国家的一些机构、公司就开始做起了老片的保存于修复工作。例如美国的CC标准收藏公司、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工作室,都为很多老片的修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中国政府也开始实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复工程”,计划每年投入3500万元,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全权支配,来推进中国4万部老电影胶片的数字化修复、存档工作。而从2017年起,资料馆又正式启动影片的4K修复工作,并已经完成了《黄土地》《盗马贼》等影片的4K修复。
电影资料馆人工修复《渴望》对比图
然而尽管国家对老片的保存与修复表达了高度的重视,但想要真正实现数万部影片的修复工作,每年3500万的投入还是有些“杯水车薪”——据毒眸了解,目前国际上修复一部影片的成本在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部分修复质量较高的影片成本更是达到千万,各种设备的前期投入也不是一笔小数。但是现阶段我国用于每部老片修复的成本,平均只有20万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片的大规模修复。
老片修复成本高,一方面是因为其修复工序复杂、人工和时间成本极高。
“底片素材要先经过清洗、除尘、除霉等物理修复,再用胶片扫描设备逐帧扫描,最后进行数字修复。《三毛流浪记》这部影片,有大量划痕、抖动需要做基本修复,有些曝光过度的地方还得用软件调色,基本上每个人每天只能修复300帧。”爱奇艺制片人、此次修复的负责人左沁姝告诉毒眸。
低质视频面临的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面对上万部需要进行修补的影片,目前国内专业人才却处在极度紧缺的状态,相关从业者还不足千人。一位制片人向毒眸解释,一些拷贝损害较为严重、对修复要求更高的影片,每一帧花费的修复时间要更久,有时甚至需要花两到三年时间来修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据了解,CCTV6在利用机器进行老片修复时几乎是“人歇而机器不歇”,一部修复难度较大的影片没人每天可能只能修复二三十秒。
除了技术和成本上的制约,更叫许多人头疼的,其实是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据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介绍,此次《三毛流浪记》修复时用到的三套拷贝均来自于华夏电影胶片公司,修复人员将三套拷贝中最好的镜头全都挑选了出来,并进行逐格扫描。但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很多素材缺失、受损,因此部分镜头上仍存在一些遗憾。素材的缺失,恰恰正是原来受制于保存条件造成的遗憾,而这更凸显了加快保护的必要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耗时又耗力的工作,大多数时候并不能给修复方带去太多利益,因此过去除了政府主导外,更多人都是因为情怀而在做着这件事。亚宁也向毒眸坦言:“《三毛流浪记》这样的影片想去商业化还是挺难的,爱奇艺更多是希望能给中国电影留下一些珍贵的资料。因为胶片储存确实很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片每分每秒都在退化,再不尽快去做,这些珍贵的东西未来就看不到了。”
老片修复会越来越好吗?
虽然老片修复一直困难重重,但对于热爱这门事业的从业者和热爱中国电影的观众们来说,阴霾或许并不会持续太久,越来越多变化似乎都在向人们证明,单纯“用爱驱动”老片修复的日子有望终结,为经典老片所搭建的产业正在成型。
最核心的变化,随着人们对于经典电影、经典文化重视程度的加深,整个社会的观念随之有了变化,民间资本也逐渐开始向这个行业倾斜:爱奇艺公布了“全球经典拷贝修复计划”和“经典电视剧数字化建复工程”,对《劳工之爱情》《白毛女》《龙须沟》《地道战》等经典作品;优酷也在2018年启动了“经典影剧修复计划”,目前共完成了对上百部剧集与数十部影片的修复……
《大宅门》修复前后对比
资本(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的介入,除了让更多影片有机会得到修复外,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推进了影片修复技术的更新与迭代。爱奇艺针对影片修复自主研发了 ZoomAI视频增强技术、首次将 学习、多方位大规模应用在了视频画质增强上,而优酷同样也在尝试利用云计算技术、异构计算平台来辅助老片修复。
“老片的修复中,五六十年代的电影的修复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年头久,所以部分胶片损伤比较严重,电影会有很多划痕。比如《双教子》《秘密日记》《人鬼神》的修复,最初去噪声锐化的模块是无法解决修复问题的。但是利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新模块——智能去划痕模块,可以根据前后帧自动检测划痕的位置并进行智能填补,将明显减弱和去除划痕。”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过去10人团队20天的工作量,利用 ZoomAI视频增强技术处理只需要12小时即可完成修复增强并上线。
截至目前,爱奇艺2019年的ZoomAI修复计划共涉及了50部国剧、50部黑白电影(包括《地道战》《劳工之爱情》《刘胡兰》《团结起来到明天》等)和20部老动画片,此外还会为40部动漫作品进行插帧增强。
《刘胡兰》修复前后对比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更智能化”的修复方式,也有从业者向毒眸提出了质疑,认为很多年代久远的影片存在大量污渍,AI无法通过时间、空间的信息去弥补。“另外电影毕竟是一个艺术品,要修复到怎样的程度才算是好的,似乎很难通过算法的方式来判断。”
“AI修复还在不断进步,我们正在聘请资深专家来对人工智能进行指导,来优化 学习系统、尝试解决现存的问题。”亚宁表示,爱奇艺已和电影资料馆等部门达成了合作,一些资深修复师都会对修复进行指导,目前 ZoomAI视频增强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加强视频内容的封面质量,还可以在修复视频时理解视频内容,避免修复损伤。
有技术人员向毒眸指出,爱奇艺还邀请资料馆的修复师对技术修复进行指导,来帮助机器进行 学习,进而能够把原来靠经验才能完成的修复固化为标准化修复,为大规模修复更多老片提供可能。
在相关技术人员看来,如果利用AI对影片进行智能修复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成熟,当5G时代到来之后,带宽问题得到充分解决,用户则能够借由AI技术对更多原本就较为清晰的介质进行进一步增强,进而在视频网站上收获到更好的观看体验。
老片修复质量的提升,除了能够满足用户的线上观影体验之外,同时也有机会为更多中国经典影片走出国门创造机会和可能。放眼国际,老片的版权交易早就已经广泛铺开,在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上,都设立有相应的展映板块,来为老片提供和观众交流的舞台。
“可发行的经典影片数量比不上新片,但我们之前在经典影片版权交易上是不足的、缺失的,如果能够填补这块空白,对于中国影片出海来说会是一个新的可能、新的增长点。”
负责《盗马贼》修复版海外发行工作的赤角创始人谢萌告诉毒眸,《盗马贼》修复版在戛纳放映后,引发了不少海外发行商的兴趣,甚至有一家北美发行商找到赤角,表示公司的前身曾在30年前发行过《盗马贼》,如今仍希望再次在北美发行这部电影。这样一种市场反馈,让谢萌相信:“推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突破,一步步走,未来这条路会有更多的机会。”
亚宁表示,“商业化这不是我们现阶段考虑的重点,即便老片修复短时间仍旧不是一笔赚钱的生意,我们也愿意在这块业务上继续投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能够让经典影视作品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得到理解和传承,这是有意义的。”
【来源:毒眸 作者:江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