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21 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一直在关注电动 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但集团就电动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此前有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
苹果、华为、小米这些科技巨头屡屡被传 " 造车绯闻 ",为什么手机厂商都爱造车?红星资本局采访了中国 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颜景辉认为小米造车是顺势而为,智能化是科技巨头们的优势所在。
小米回应造车:
还没到正式立项阶段
2 月 21 日晚间,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 本集团注意到近日若干媒体有关集团拟进入电动 制造行业的报道。本集团一直关注电动 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集团就电动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小米公告
2 月 19 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
该消息一出,小米上周五交易日股价为 30.65 港元,涨幅为 6.42%,小米回应后,截至周一收盘价为 29.00 港元,跌 5.38%。
小米股价
但是细看小米的公告回应," 还没有 " 三个字真是充满了语言的艺术,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既没有公布现在的进展,也没有说明未来的打算,暧昧不清的态度让人玩味。
小米造车,并不新鲜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 2014 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 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2016 年和 2019 年,顺为两次投资小鹏;2020 年 4 月,小米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 B 轮融资,这是小米在投资上的动作。
在技术上,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系统中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小米从 2015 年起陆续申请了 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操控、导航、辅助行驶和行车安全等 方向的发明专利。
另外,2019 年 6 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 人机交互系统。到 2020 年 6 月,小米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
就像苹果依靠 iPhone 生态软硬件通吃一样,被称为雷布斯的雷军下场造车,或许也将多管齐下,一系列动作也符合 2013 年雷军拜访马斯克试驾特斯拉后的判断," 软件、硬件加互联网,铁人三项 "
种种迹象都表明,小米从来都不是新能源的局外人,而更像一只蓄势待发的兔子等待起跳。
中国 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小米造车,有智能化的优势,但也有需要解决的难题," 小米进场,除了面对传统车企的压力,还要和新势力竞争,关键就在于它的客户定位。"
一直被称为 " 千元机杀手 "" 性价比之王 " 的小米是否会在造车上沿用低价策略,尚未可知,但颜景辉认为,不同价格区间下,企业都有自己的竞争力,关键要做好市场分析," 不能说小米在手机上定位低价,在 上一定也是,他需要根据目标客户做市场可行性分析,现在都是猜测。"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是雷军的名人名言,从之前的直接否认到现在的模棱两可,是不是说明雷军认为,入局新能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呢?这个时机又是什么呢?
手机退潮,造车涨潮
苹果、华为、小米们,屡屡否认造车传闻,屡屡被曝涉足造车。为什么造车这门生意这么吸引人,引得科技巨头们纷纷下场?是造车成本真的变低了吗?
" 智能化和电动化只是交叉的关系。" 颜景辉表示,科技巨头下场造车主攻的是智能化,而在这方面,他们具有天然的优势 " 智能化、网联网不是仅限于新能源车的,传统燃油车一样可以作为载体,这种增值服务可能更具有成功的可能性。"
首先,最直观的理由,是股价。
2020 年,新能源车企市值一飞冲天,特斯拉去年美股市值涨幅近 7 倍,以一己之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甩开几大传统 集团;蔚来 2020 年股价涨幅最高达 14 倍,从 "2019 最惨的人 " 到 "2020 最得意的人 " 堪称起死回生;五菱 在港股过去一年涨幅更是超 1000%;比亚迪港股同期涨幅也近 400%。
人人都知道,资本市场面向未来,所以要有不断的新故事,造车,就是最好的模板之一,而前辈们一路飙升的股价就是最好的证据,无法不令人眼红。
图据 IC photo
其次,是政策支持。
" 造车是符合国家新三化的趋势要求的,是顺势而为。" 颜景辉说道。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 新车销售量,将在 2025 年达到 新车销售总量的 20%,也就是说,接下来五年,新能源 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 37% 以上。而目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能源 销量仅占 总销量的 5% 左右。
在政策上,我国 " 十四五 " 规划建议明确了新能源 的长期战略定位,并提供了新能源 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扶持。各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支持新造车项目:2016 年常州武进高新区 5000 万元投资理想 ;2018 年上海市政府引进了特斯拉;2020 年合肥市政府 70 亿元投资蔚来 ;2021 年,珠海国资通过格力集团和华发集团向 Faraday Future 投资 20 亿 ……
在这样的支持下,新能源 发展迅速,据公安部数据,截至 2020 年底,中国新能源 保有量占 总量 1.75%,但增速极快,比去年增长近三成。
第三,是先行者已经打开市场,消费者的接受度正不断提高。
一般来讲,一个新兴领域的领先者并不会压制同行,反而会带动它们一起增长,帮助后来者建立消费者认知,打开市场。在新能源里,这个先行者就是特斯拉,对小米们来说,还要算上理想、蔚来、小鹏三家新势力。
在供应链方面,特斯拉等先行者已帮助培育了相对成熟的供应商和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人才。在市场认知方面,2018 年 7 月,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开始生产国产化特斯拉,1 月上市国产 Model 3,迅速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纯电动车,新能源车的市场接受度进一步提高。
进入一个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市场,然后通过供应链合作主打性价比,迅速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这是小米的一贯打法,2011 年进入手机市场时既是如此。雷军评价自己为 " 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 ",也把这种认知带进了小米。
最后,是手机市场出货量已接近天花板,厮杀激烈。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手机出货量在 2016 年达到 5.6 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 2020 年,叠加疫情影响,全年出货量为 3.08 亿,比 4 年前减少近一半。据市场调研机构 IDC 调查显示,2020 年 Q2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降幅高达 16%,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差的表现。寻找新出口,势在必行。
" 一个企业在主业发展的同时,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拓展自己的多元化市场无可否非 " 颜景辉说道," 造房子的不见得就永远造房子,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巨头下场造车是顺应了时代要求。"
正如智能手机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智能 极有可能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科技巨头来说,没有一项业务可以永远安身立命,如果下个风口真的是智能化新能源车,除了顺势而为,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不仅仅是留给小米的问题,是所有人都需要作答的考卷。
来源:红星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