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运营研究社
自 9 月初,工信部召开会议,要求各平台必须按照标准解除屏蔽后,互联网巨头们先后承诺将逐渐开放生态,连阿里和腾讯都已经开始“世纪和解”。
昨日,据 @36kr 报道,阿里旗下的多个 App 接入微信支付,包括饿了么、优酷等;同时, 淘宝特价版、闲鱼、盒马也已经提交接入微信支付申请,正在等待微信审核。
阿里巴巴回应称,旗下应用陆续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属实。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希望淘宝能用微信支付”、“期待京东接入支付宝”:
还有网友发出了“活久见”的感慨,并用一张图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财付通」 (微信支付) 和「支付宝」现在的状态:
在大众的认知里,一直是竞品的「财付通」和「支付宝」关系向来不够理想, 甚至经历过相当精彩的“明争暗斗”:
支付宝明明早好几年入局移动支付,却被微信支付用红包“弯道超车”,甚至被外界调侃“支付宝这几年白干”了;
早早让旗下 App 相互屏蔽对方;
产品线上你追我赶、难舍难分;
……
因此,此番互通说是“世纪和解”也不为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场属于国内支付市场的「精彩大战」。
01
支付宝和财付通的“关键一役”:
首创春晚+红包,微信支付弯道超车
可能现在的移动支付用户,早已习惯了这种「平分天下」的局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各占“半壁江山”。
但是,就 在5、6 年之前,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上,还是绝对的“霸主”。 相比微信,支付宝的步伐快了不是一半点:
2003 年淘宝首次推出支付宝服务;
2004 年支付宝分拆独立,发展成为第三方支付平台;
2008 年支付宝推出手机支付业务;
2011 年获得了央行颁发的国内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
在电子商务市场井喷式增长的推动下,支付宝的发展“像坐了火箭”。
根据 @艾瑞咨询 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 Q1 ,支付宝的市场份额足有 78.4%,牢牢占据移动互联网支付 Top 1 。
当时的移动支付市场,基本呈现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
反观腾讯,虽仅比支付宝晚起步了 1 年,但两者已经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2005 年腾讯推出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2013 年腾讯和财付通联合推出「微信支付」。
直到 2014 年 Q3 ,支付宝还占据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的 49.2%,而当年的财付通只有 19.4%。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当时,财付通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比上远不及支付宝,比下又被银联商务、快钱紧随其后。
直到 2015 年初, 财付通旗下的微信支付“出手”,让移动支付格局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2015 年春节,微信支付与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展开合作,春晚观众可以在微信“摇一摇”中,抢总价值超过 5 亿元的红包。同时,每个抢到红包的用户还可领取多个红包,分享给好友。
微信公布的数据显示,在 2015 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 10.1 亿次,2 月 18 日晚 8 点至 19 日零点 48 分,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 110 亿次。
这一动作,不仅成功地引发了一场全民互动狂欢,还开创了互联网公司「抢春晚、发红包」的“传统”,成了互联网营销中的经典案例。
事实上,早在一年前,微信支付就通过红包营销,打了漂亮的一仗。
2014 年 1 月,微信红包功能悄悄上线,用户可以直接给好友发现金红包。14 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快速流行开来。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从 2014 年除夕至初一 16 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数已超过 500 万,总计抢红包 7500 万次以上。
虽然 500 万这个数字在微信的 6 亿用户前并不起眼,但已经 让老对手阿里产生了警惕,甚至有媒体报道,马云将其称之为“偷袭”。 这一功能,也为来年春晚“摇一摇”红包营销的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可以说,从 2015 年开始,靠着「微信支付」,财付通才真的有了和支付宝“一绝高下”的资格。
02
选错了的支付宝:滴滴 VS 快的
在网约车领域中不同的选择,也是微信支付“翻身”的关键之一。
2013 年 5 月,支付宝与快的打车达成合作。2014 年 1 月,微信支付宣布和快的的竞争对手滴滴展开合作。
好伙伴滴滴为微信支付的红包营销“助攻加码”不少——
乘客使用滴滴打车 App,用微信支付付完车费后,有机会获得滴滴红包;这个红包还可以发给微信好友、分享至朋友圈。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2014 年,网约车领域的天平开始倾斜。2014 年 10 月至 2015 年 2 月,滴滴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用户数几乎翻了 5 倍。
这个阶段的成功,奠定了滴滴在网约车领域一骑绝尘的地位。
滴滴的成功,也间接预示着微信支付的成功。 2015 年,滴滴和快的实现合并。而此时,滴滴用户用微信支付的支付习惯已经养成。
至此,微信支付算是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再加上微信本身的社交属性加成,微信支付的发展一路高歌,甚至实现了“小幅度反超”: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用户报告》,到2020年,微信支付的用户比例为 92.7%,高于支付宝的 91%。
03
针锋相对:
微信和支付宝“互相屏蔽”
自支付宝和微信开始“同台竞技”,双方几乎是不约而同开始了“冷战”。
2016 年春节期间,正在试图用「集五福」活动建立社交关系的支付宝,更换了 20 多个版本的“吱口令”。
这些版本中,除了有正常的简体字版本,还有带拼音版本、繁体字版本,甚至有错别字版本。
加上标点符号的“吱口令”
当时,许多网友对此表示不解,甚至怀疑支付宝出现了 bug。
事实上, 这是支付宝对微信屏蔽“吱口令”的应对策略 —— 微信屏蔽一条,支付宝就开发新的一条。
在 2016 年 1 月 30 日下午 15:30 左右,有网友爆料,微信朋友圈已无法分享支付宝的吱口令和福卡。
无独有偶。2017 年春节期间,相似画面再次上演:
不少网友发现,自己在朋友圈发布了支付宝“集五福”的动态后,点赞量出奇的少;有网友表示,自己的朋友看不到自己发布的「集五福」动态,怀疑微信在朋友圈做了关键词屏蔽。
集五福的相关讯息无法在朋友圈发出
图源:网络
不仅如此,一些群发的支付宝活动消息还会被微信自动折叠。
图源:新浪科技
当然, 动手的不止是微信,支付宝也没有闲着。
2020 年 7 月 29 日,有网友表示:在饿了么突然无法使用微信支付了。随后,微博上,饿了么官方号晒出自己的订单截图“打假”,还意味深长地点了一份“鸡同鸭讲”双人餐。
然而,屏蔽是确实存在的,饿了么后台的客服倒是“说”了实话,一些网友也表示始终无法在饿了么 App 使用微信支付。
另外,阿里旗下的优酷 App 的客服表示,苹果机型不能直接使用微信支付 (可能是和系统相关,对是否针对微信支付持保留意见) ;阿里系的盒马 app 则是从来没上线过微信支付,只保留支付宝一种付款方式。
04
停不下的日常较量和抢夺海外市场
在移动支付战场,腾讯和阿里的“日常较量”也从没停过。甚至还从国内“打”到了国外,争起了海外市场……
1)海外战争:抢夺东南亚
由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已占据了国内移动支付市场份额 90% 以上,16 年开始,两家的“战争”正式开始向海外蔓延。
海外竞争的覆盖范围相当广,并且速度很快:
截至 2019 年,支付宝已覆盖全球 54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游客不仅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用支付宝消费,还能在全球在 35 个国家和 85 个机场用支付宝退税。
微信支付在境外合规的国家和地区覆盖量增加至 60 个,支持 16 种不同货币直接结算。
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东南亚作为自己的核心战场 —— 毕竟,这一区域的文化环境、支付习惯、经济环境都与国内有些相似。
在东南亚,双方 都想从本地生活和网购入手以抢占用户:
微信支付 率先拿下了马来西亚「电子支付许可证」,实现用微信转账、叫车、网购等功能,实现渗透;蚂蚁金服则与 Touch'n Go 推出一家合资企业,试图抢占地铁、公交车和停车场的付款业务。
在除了东南亚以外的其他区域,微信和支付宝则逐渐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支付宝选择的是跟海外支付机构合作,一般先投资后合作,然后借助对方的力量在当地做推广:
2015 年 9 月,蚂蚁金服与阿里巴巴组团对印度 Paytm 进行投资升级;
2018 年 9 月,支付宝与 ePassi 公司达成合作,正式进入冰岛;
2018 年 12 月,支付宝与电子钱包 Vipps 合作进入挪威市场,还有俄罗斯、丹麦等。
2019 年 2 月,英国跨境支付公司万里汇(WorldFirst)完成所有权变更,正式与支付宝牵手,成为蚂蚁金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而微信支付则会直接选择需要支付系统的下游玩家合作,比如商铺、机场等,从需求端开拓业务。
2014 年,财付通与韩国免税店合作,以网络免税店支付的方式切入海外支付市场;
2018 年,微信和日本的富士急乐园达成合作,富士急乐园也成为了全球首家微信支付智慧期间乐园;
2019 年 4 月,微信支付在欧洲地区的商户覆盖数量同比去年增长 3.5 倍;
2019 年 5 月 17 日,微信支付联合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发布欧洲首个微信支付智慧旗舰机场。
2)产品功能:你追我赶
另外,在产品的推陈出新上,微信和支付宝“斗争”也从未停止。从「小程序」和「刷脸支付」的上线与推广中,也能一窥双方你追我赶的态势。
2016 年 11 月,微信小程序启动测试,并在 2017 年 1 月之后正式上线。同年 8 月,支付宝也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
截至 2021 年 3 月,微信小程序数量已经超过 300w 个,比支付宝小程序多出了近 100w。
在刷脸支付领域,则是支付宝抢占了先机。
在 2018 年底,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一代”, 4 个月内推广了 4w 台刷脸设备,在线下全面铺开的同时,伴以大量补贴,占领了刷脸支付市场。
这一次微信落后于支付宝一年的时间,直到 2019 年,微信支付才推出了“青蛙支付”在补贴与支付宝打起了“拉锯战”。
图源:马农商家乐
根据 @新浪财经 的消息,支付宝官方称,要拿出 30 亿来补贴(刷脸)市场。多位代理商透露:“微信的补贴金额更夸张,是 100 亿。”
05
结语
这场属于腾讯和阿里之间的“支付冷战”似乎已经落下帷幕,从“建墙”到“拆墙”,从“明争暗斗”到“世纪和解”,此刻互联网正在奏响「互联互通」的未来主旋律。
自 9 月初工信部要求“解除屏蔽外链”的政策颁布后,各大平台也陆续有了很多相关动作。
而各大平台之间的较量与妥协,不仅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变化,对于依托于各个平台的商业玩家来说,也是新的机遇和挑战。
整个互联网大环境还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