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月销逾万预示着什么

有态度
2021
12/06
21:54
中国经济网
分享
评论

来源:中国经济

造车新势力频传销量捷报。刚刚发布的11月份销量数据显示,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头部造车新势力交付量集体破万,引发朋友圈一片关注。而位居二线的哪吒 ,意外跻身“万辆俱乐部”,也引来了不少目光。

具体来看,当月蔚来 交付1.09万辆,同比增长105.6%;小鹏 交付1.56万辆,同比增长270%;理想 交付1.35万辆,同比增长190.2%;哪吒 交付1万辆,同比增长372%。在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的背景下,这样的销售数据,令人眼前一亮。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月销破万辆是一道非常重要的槛。如果能够稳定在这道槛附近,就意味着年销量就能突破10万辆,而这一规模常常被称为企业的“生死线”。要看到, 是一个规模效应尤为明显的行业。没有一定的规模,研发、制造和营销等成本就很难摊薄。按照“规模报酬递增”规律,企业只有在产品达到业内公认的这一销量规模后,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此外,有了这样的产销规模,企业也可以获得“产业链话语权”,更合理地控制采购成本和节奏。

与不少车企通过推低端车型迅速扩大销售规模不同,此次头部造车新势力月销破万的亮点还在于,蔚来和理想所销车型均价超过30万元。除了规模效应之外, 还是一个以品牌著称的行业,而产品价格无疑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历经20多年的追赶,主流中国 品牌在产品质量、技术和服务水平方面与外资品牌早已不相上下,品牌溢价能力却提升缓慢。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中国品牌 别说30万元,就是连20万元的天花板都难以捅破。而转换到智能电动 赛道后,蔚来和理想在如此短时间就实现了中国 品牌的向上突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更重要的是,理想 凭借一款理想ONE就实现了1万多辆的销量,被业界称为现象级产品,值得深思。长期以来,不少自主品牌之所以发展不如预期,不是努力不够,而是在产品战略上没有实现聚焦,没有集中资源,把每款产品做精做优,甚至做到极致。如果说,在市场规模快速扩容期,企业凭借“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思维和战术还能活得不错,那么随着我国车市从增量阶段转入存量博弈,这样的打法就必须改变。这也是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际 产业发展经验表明,没有一家跨国巨头是靠拼产品数量取得成功的。反思丰田、本田等 工业的“后起之秀”,不难发现,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新兴车企,往往能凭着某款明星车型实现重点突破。当年,丰田就是靠着一款卡罗拉迅速走红,其产能在5年后就达到100万辆。也正是通过明星车型的开发,丰田才跃升为全球 产业的引领者。而特斯拉的成功,也得益于明星车型Model 3的打造。从这个角度来说,像理想一样打造更多明星车型,或者说现象级产品,对于加快提升造车新势力的江湖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星产品不会凭空产生,其背后是企业对消费趋势的精准把握和技术研发的超强投入。不少分析认为,理想 之所以热销,就在于其一直坚持为家庭用户造车,并通过产品创新重新定义智能电动时代家庭用车标准,同时全球首创的城市用电、长途发电的全新电动模式,有效解决了家庭用户里程焦虑问题。而“用户思维”下的蔚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已超出纯商业层面定义,在赋予 以情感的同时,也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生活变化。以至于大众 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感慨,“每天都在感受到来自这些造车新势力的挑战,他们的产品往往拥有丰富多彩的造型,以及大量的创新性功能,虽然不少功能在眼下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然而这些产品正在颠覆中国用户对于未来中国 的认识”。显然,这样的分析和感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思考 产业的未来。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尽管过去数年当中,绝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已被市场无情淘汰,但活下来的这些车企羽翼渐丰,足以改变整个战局。特别是随着头部造车新势力月销破万,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无疑将更好地引领中国智能电动 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换道超车,推动我国从 大国迈向 强国。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有不少网友认为,苹果A系列芯片性能提升一年不如一年,是因为5nm制程工艺的锅。换句话来说,就是以后制程工艺提升至3nm、2nm、1nm等,也不会给手机芯片性能带来大幅度的提升。
态度
《扫黑风暴》都看了吗?
态度
互联网的增长红利耗尽了。
态度
有赞可谓是 " 成也 SaaS,败也 SaaS"。
态度
被网友心疼而一夜爆红的鸿星尔克,还在“野性消费”着。
态度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