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一步之遥?

2021
12/27
19:41
盐财经
分享
评论

经过一系列的预热,12 月 23 日,在华为的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首款鸿蒙 AITO 问界 M5 终于亮相。

新车无疑是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作为 AITO 品牌的首款车型,问界 M5 定位于中大型豪华 SUV,采用增程式动力总成,综合续航里程超过 1000km。其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这是首款搭载 "Harmony OS 智能座舱 " 的车型。

这也让不少网友感叹,比起对车本身的关注,更好奇鸿蒙车机系统的表现。" 这才是这款车的卖点和加分项。"

按照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 CEO、智能 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的说法,这款车的外观、内饰、性能,都按照百万豪车的要求打造,不过却给出一个相对亲民的价格。新车分为后驱标准版、四驱性能版以及四驱旗舰版,综合补贴后的售价分别为 25 万元、28 万元、32 万元。

余承东介绍,从 24 日开始,这款车将陆续登陆全国 118 个城市的华为门店,并在 2 月底实现交车。一位华为的销售人员向未来 日报透露,除了进入华为门店,接下来 AITO 还将在北京设立品牌直营店。

离「造车」就差一步?

在这款车上,不难看出华为参与造车的野心。从智能座舱、音响,到家用充电桩上,除了 本身,几乎所有的部件上都印有华为的 logo。

发布会现场,AITO 问界 M5 不仅压轴登场,还占据了最长的讲解时间。余承东站在两台新车之间,像往常发布手机一样,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车型信息。

从外观来看,AITO 问界 M5 在前脸和大灯处都做了改进,更加贴合余承东口中 " 智能化、时尚化、年轻化 " 的品牌定位。车身侧面采用轿跑流线型车身设计,尾部流线型造型与保时捷的 SUV 车型十分接近,不少网友感叹称看起来有些 " 保里保气 "。

来源:华为官方

余承东介绍称,AITO 问界 M5 的外观设计由华为的工业设计团队打造。上述工程师向未来 日报介绍称,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在目前豪车的颜色中,路虎和奔驰的绿色外观非常受欢迎,所以 AITO 问界 M5 中也采用了松霜绿作为主打色。

而这辆车的精髓,就在于集结了华为在车上的所有能力。

AITO 问界 M5 搭载了 HUAWEI DriveONE 纯电驱增程平台,配合智能四驱电动系统以及精准油冷技术,可以实现百公里加速 4.4 秒,这一水平甚至优于特斯拉同级车型 Model Y(百公里加速 5.1 秒)。

同时,作为首款搭载 HarmonyOS 智能座舱的车型,华为在智能座舱上的前沿技术也几乎都在这款车上集齐,包括 HarmonyOS 车机操作系统、HUAWEI SOUND 音响系统以及 HUAWEI Share 功能。

虽然这款车还是华为和赛力斯联手打造,但种种迹象都表明,距离真正意义上的造车,华为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此前 AITO 品牌发布会信息,这款车型从前期规划、设计乃至后期的营销、售卖均由华为一手包办。一位华为工程师告诉未来 日报,双方从今年 2 月开始合作,并且华为的员工也会到赛力斯母公司重庆小康股份驻场。

在此之前,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仅仅停留在 " 帮助车企卖好车 " 的层面。今年 4 月 20 日,余承东出现在华为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全球旗舰店,宣布赛力斯 SF5 成为华为卖车计划里的首款产品。

当这款车陆续出现在华为各地的旗舰店,从短期来看,凭借华为的流量以及线下渠道,不难帮其打开初期的市场。" 这家华为店开在南京路的尽头,周末节假日都要排队才能进去 ",哪怕是上海的网约车司机,都对这家店的人流量印象深刻。

来源:未来 日报

不过抛开华为的滤镜,赛力斯之后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 4 月到 10 月,赛力斯 SF5 的销量仅为 5695 辆。华为门店的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尽管卖车业务 4 月就开始了,但前期一直处于铺设渠道的阶段,"7 月才渐渐铺开。"

该销售人员表示,对于本次推出的新车,内部对它的销量预期是赛力斯 SF5 的三倍。不过即便如此,这距离余承东此前定下的,2022 年华为智选 30 万辆的销售目标仍相差甚远。这也让不少关注者对本次发布的新车的市场表现画下一个问号。

华为不造车,那就离开华为去造车?

事实上,在 业务上 " 交朋友 " 不及预期的华为,其内部的 团队也经历着一番动荡。

" 人来人往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华为员工刘明旭最大的感受。

先是 " 大佬们 " 接连出走。近半年来,不少关键人才都相继离开华为。包括陈奇(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姜军(地图与数据负责人)、佘晓丽(首席安全专家)、张晓洪(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彭学明(融合传感负责人)等人。

刘明旭告诉未来 日报,上述人士在华为 BU 的职级都不算低。华为普通员工职级在 13 级 -22 级之间,陈奇的职级 " 应该超过了 20"。业务负责人则相当于一个项目的 LM(Line Manager),意味着 " 手下管理了 100-200 人。"

从公开资料来看,2019 年 5 月, 陈奇开始担任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是华为 业务的元老之一。

城头变化大王旗。很快,刘明旭发现变动的大门顺势被拉开了闸。在两位前领导相继加入极氪和蔚来后,流传在团队里的,还有 4、5 位高级工程师追随 " 老帅 " 的消息。

来源:华为官方

与此同时,华为 BU 内部也有多次变动。7 月,华为官方先是发布公告免去原智能 解决方案 BU 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的职位。两个月后,华为 BU 做出更大的调整。

由余承东担任智能 解决方案 BU CEO,王军担任智能 解决方案 BU COO、智能 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卞红林担任智能 解决方案 BU CTO、智能 解决方案 BU 研发管理部部长。

并且,智能 解决方案 BU 总裁这一岗位被撤销。调整后,COO 王军和 CTO 卞红林都向 CEO 余承东汇报。

李昂告诉未来 日报,余承东接手后,对部门职能进行了重新划分," 比之前划分得更细,部门职能更明确,也就更好做事。"

不过还有另一重不确定因素在于,今年 10 月,36 氪独家消息称华为计划与全球 巨头大众集团组建合资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随着合资公司组建,包括苏箐在内的不少华为 的高级技术人才也将加入其中。

有知情人士告诉未来 日报,目前双方还在谈判阶段," 到底去多少人也还在谈,预计年底会有结果。" 这也意味着不少员工又将面临着新的选择。

虽然华为在新车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在上述人士看来,当下最紧迫的还有华为和北汽极狐的合作车型,推动阿尔法 S 量产," 不少测试计划都被排在了项目列表的前列,随着后续几家合作车企陆续量产节点临近,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

为了填补人才流失的缺口,以及为后续更多的量产计划作准备,李昂表示,华为 不仅在今年的校招中非常积极,为了能多招一些人," 现在还会重新联系之前拒绝了的候选人。"

对于在 业投石问路的华为来说,其寄予厚望的鸿蒙系统能否被认可,就看 AITO 首款车型的表现了。

来源:盐财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