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市值老药房,即将迎来第四个 IPO

2024
05/06
21:52
分享
评论

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又在筹备上市了。

《天下网商》获悉,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医养集团)计划在香港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目前包括发行人境内外律师、保荐人团队、行业顾问、财经印刷商等核心中介团队已公示中标候选人。

据企查查,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中标同仁堂医养集团港交所上市综合服务,中标金额 300 万元;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中标股改及其他审计服务项目,中标金额 378 万元;上市发行人和保荐人律师服务分别由北京天元、北京汉坤律师事务所中标。

作为同仁堂旗下全资二级集团,同仁堂医养集团在 2019 年正式挂牌,重点布局医养大健康领域,这是同仁堂 "1+N" 大健康产业业务版图中的一环。

养老是个前景广阔的产业,这些年吸引了众多入局者。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养老相关企业 36.2 万家,2023 年新增注册企业 7.2 万家,增速 25.7%。从成立时间来看,成立于 1 到 5 年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 48.2%。

但养老是个难做的生意。无论是跨界的保险公司,还是投资机构下注的养老院,亦或是互联网企业探索的新模式,目前还未出现成功的盈利样板。

同仁堂,这家创办于 1669 年、距今已走过 355 年的老字号,能为行业带来新的想象力吗?

5 年投资上亿," 同仁堂 " 又要 IPO 了

百年企业同仁堂,或将拥有第四家上市公司。

此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经陆续上市,三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以中医药为主,而同仁堂医养集团以 " 医疗 + 养老 " 为主业务。

2019 年,同仁堂医养集团正式挂牌时,提出以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为核心,目标是五年内规模成长到 50 亿级别。

在同仁堂医养集团的规划中,同仁堂医疗体系将与社区生活馆、城郊康养中心、城区康复护理中心三大业态相配合,覆盖高中低端不同功能层次。同时实现 " 居家—社区(社区医院、诊所和康养生活馆、社区养老站)—机构(中医院和康养综合体)" 全覆盖医养模式。

这不是一个容易达成的目标,为此同仁堂医养集团一直在努力加快布局相关业务。据公开资料,挂牌当年,同仁堂粹和康养中心的北京雁栖湖近郊康养中心、吉林长白山旅居康养中心、北京首师大社区康养中心陆续投入运营。

随后几年,同仁堂医养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收购行动。

2022 年,同仁堂医养集团对位于华东地区的中医老字号——义乌三溪堂旗下的中医保健院、国药馆项目做了股权并购,其中,三溪堂中医保健院占地面积超 2 万平方米,中西医设施及科室完备;三溪堂国药连锁则拥有 6 家中医分馆,业务涉及药品零售、中医医疗、针灸推拿等。

同年,同仁堂医养集团花费 6139 万元,从总公司同仁堂收下北京市第二中医医院 49% 股权与同仁堂南三环中路药店 49% 股权。

今年 2 月,同仁堂医养集团又花费 9100 万元,买下万承志堂旗下子公司上海承志堂 70% 股权。这家中医门诊医院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以中医肿瘤、中医糖尿病、中医妇科、中医针灸推拿四大科室为特色专科。

至此,同仁堂医养集团已经在医疗领域控股投资了 10 多家中医诊疗机构,托管了北京市 10 多家社区医院,还合作共建了贵州毕节七星关中医妇幼保健院,辐射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浙江等地。

除了在线下四处布局,同仁堂医养集团的互联网医院 " 同仁堂中医 " 也在 2022 年上线运营,全面启动 " 互联网 + 中医 " 诊疗业务。当前,互联网医院已覆盖全国 24 个城市,上线等级医疗机构 12 家。

从线上到线下,大型医院到社区诊疗机构,同仁堂医养集团初步建起了覆盖全国的医疗网络,这也是支撑同仁堂医养集团上市的重要资产。

目前来看,同仁堂医养集团通过并购、划转、托管等资本方式初步完成了医疗体系布局,接下来将重点推进 " 中医 + 养老 " 模式,这是同仁堂在医养领域的关键一战。

原材料暴涨 300%,同仁堂急需第二增长曲线

同仁堂迫切需要在中医药业务之外,探索一个全新业务。

今年 1 月 30 日,同仁堂体系内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股价遭遇了同步的显著下跌。这一波动的直接原因是同仁堂在前一天晚间发布了 2023 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从公告数据推出,其第四季度收入、利润双双大幅下跌,这一消息迅速在市场中引起了连锁反应。

同仁堂系公司在同一天股价集体下跌,直接反映出同仁堂体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状。

从业务来看,三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传统中成药和部分保健品,其中同仁堂股份以传统老一线品种为主,同仁堂科技以新一线品种为主,同仁堂国药则以安宫牛黄系列和保健品(灵芝、高丽参等)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安宫牛黄系列作为同仁堂现金牛产品,三家上市公司均在生产售卖。某种意义上,安宫牛黄系列产品的营收对于公司的资产回报率、业绩情况有重要影响。

2023 年,安宫牛黄丸核心原料天然牛黄价格暴涨,1 月每公斤天然牛黄价格还在 50 万元左右,11 月每公斤天然牛黄价格已经飙升至 140 万元左右。到了 2024 年 1 月,每公斤天然牛黄价格已经来到 160 万元的关卡。

中药材原材料的暴涨,直接导致 2023 年同仁堂股份公司营业成本增加 19.62%,至 94.14 亿元,营业成本增幅超过营收增幅;毛利率也被压缩 1.51% 至 47.29%。

同仁堂科技同样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2023 年毛利率为 42.04%,同比下降 1.22%;净利率为 14.65%,同比下降 2.07%,毛利率及净利率均创下近 5 年来的新低。

除了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同仁堂还需面对质量管理、研发创新等方面的难题。

2018 年末,江苏电视台都市频道,曝光同仁堂集团下属子公司同仁堂蜂业委托生产企业回收过期蜂蜜的违规行为。随后,同仁堂蜂业被罚 1420 万元,市场监管总局还撤回了同仁堂 " 中国质量奖 " 称号。

受 " 蜂蜜事件 " 影响,此后 3 年同仁堂业绩均处于下滑态势,市值也被片仔癀反超。

此外,这些年同仁堂因产品稀缺性和差异化不足备受争议,因此一直在积极寻找跨界增长点,比如 2001 年成立同仁本草亚洲护肤中心,进军药妆领域;2016 年,推出同仁堂凉茶;2020 年,推出中药养生咖啡;2022 年,卖起养生奶茶……

在跨界业务的领域探索中,同仁堂迈入了药妆、咖啡、奶茶等新兴市场。这些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格局。作为跨界者,同仁堂很难做出些许成绩。

但医养领域不同,同仁堂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传承百年的中医药资源,同仁堂具备与养老产业 融合的独特条件。

更关键的是,当前中国的养老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尚未形成具有绝对优势的行业巨头。同仁堂若能充分发挥在中医药领域的专业优势,结合现代养老服务的创新模式,有可能在养老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生意也难做

养老产业是个大生意,但不一定是个好生意。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末,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 2.9 亿,占总人口比重达 21.1%。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超 2.1 亿,总人口比重达 15.4%。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成为重要命题。因此,众多企业都在逐渐从单一的养老照护向 " 医疗 + 养老 " 结合模式转变,提供包括基本医疗、康复治疗、长期护理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以较早入局该赛道的大型会员制养老机构亲和源为例,上线即推出了 24 小时专业护工、专职医生服务。在其宣传海报中,清晰写着提供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医疗协助、康复理疗、绿色通道和自助护理六大特色医养服务,但这些服务价格不菲。

《天下网商》查询位于上海的亲和源迎丰老年公寓得知,如果老人想入住该公寓,最低仅床位费就要 4800 元 / 月起,如果老人不能自理,每月护理费起步价 5000 元,单月收费区间在 6800-18000 元。

可即便收取如此高昂的费用,亲和源还是陷入了亏损困境。创始人奚志勇也因未能完成业绩承诺被告上法庭。

据宜华健康(亲和源母公司)公布的 2018、2019 年年报显示,亲和源 2018 年营收约 2.78 亿元,成本约 2.43 亿元,净利润约 3415 万元;2019 年营收约 2.19 亿元,成本约 3.15 亿元,净亏损 9619 万元。

亲和源多个项目医疗配套遇阻,是 2019 年业绩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据悉,亲和源上海、杭州、青岛等项目未能如期开办内设医疗机构,直接造成部分已入驻客户流失。

其他高端养老社区的日子也不好过。主打 " 保险 + 医养 " 的泰康养老 2023 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3 年,公司全年累计净亏损 9.75 亿元,与 2022 年 10.28 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大幅转亏,同比下降 194.8%。

运营成本高企、以及高端养老高消费门槛,成了利润增长的拦路虎。为了维持业务发展,今年 4 月泰康集团拟向泰康养老增资 20 亿元,这是自去年 4 月、8 月获得注资以来,泰康养老又一次获得增资。

如果不是有泰康集团这一强大后盾的支持,泰康养老或许已难以维系。

相较亲和源、泰康养老的跨界入局,同仁堂医养集团有传承百年的中医体系,这是其他养老社区无法比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为此,同仁堂医养集团依托中医院资源,推出了中医特色的 " 医养结合 " 服务体系,目的是通过中医健康管理、中医慢病康复、乐活养生养老、失能失智照护四大服务,以 " 疗程 + 课程 + 旅程 " 的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康养服务。

同仁堂医养集团规划,先立足一线城市,再辐射新一线宜居城市,逐步搭建全国连锁中医特色健康养老服务体系。这是一个较为稳妥的扩张策略。

不容忽视的是,医养产业虽然是个万亿大赛道,但目前尚未跑通 " 新模式 "、且有赖于入局者长期重资产的投入,可见这也是一门难做的生意。

今后,同仁堂医养集团倡导的 " 中医 + 养老 " 的特色模式,在市场中潜力如何,能否成为夺取市场份额的有效引擎,这一切还需经过市场验证。

来源:天下网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