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两则公告,宣告了一家独角兽的新未来。
10 月 29 日,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对日日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此前,9 月 30 日,深交所官网显示,日日顺因财报过期 IPO 中止。
这意味着,在去年 5 月成功过会后,征战上市 3 年多的日日顺停在了 IPO 的临门一脚前。
有意思的是,这边 IPO 终止,另一边海尔智家也发布公告,拟通过表决权委托的方式,实现对日日顺的并表。
事实上,自 2018 年淘宝控股、高盛、中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入股后,投后估值达 114 亿元的日日顺,就于 2019 年自海尔智家出表,开始独立 IPO 筹备工作。
去年下半年,日日顺所在的大物流行业更是热闹非凡,头部企业纷纷启动上市计划,其中,极兔速递率先圆梦港交所,上市市值超千亿港元,也让已过会的海尔系物流老兵的下一步颇受关注。
而现在,日日顺等于放弃了 IPO,又回到了海尔智家的怀抱。
海尔携手阿里,撑起一个物流 IPO
日日顺于海尔智家,是一段分手又复合的故事。
日日顺前身海尔物流于 2000 年 1 月设立,发源于海尔家电配送服务体系,一开始,股权由海尔集团直接持有,直到 2010 年,被青岛海尔(海尔智家前身)以对价为 7.63 亿元收购,随后海尔物流便通过更名、引入外部股东等动作,开始为内地上市做前期准备。
2013 年至 2014 年期间,海尔物流更名为日日顺有限(即日日顺前身),阿里巴巴通过认购股权及可转债的方式,对日日顺有限投资 18.57 亿港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阿里的进入,不仅让其估值跃升至 49 亿元。还让日日顺有限在强化与阿里巴巴旗下天猫商城合作的基础上,开始加快拓展家电、家居等大件物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2018 年,日日顺有限的营收就达 95.87 亿元。
而背靠海尔和阿里,日日顺有限也在一级市场风生水起,伴随着淘宝控股、高盛、中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入股,同年日日顺投后估值近 114 亿元。
也就是说,5 年时间估值增长了 133%。而日日顺跻身独角兽的同年,海尔开始酝酿大动作。
先是对物流资产再次重组,为进一步明晰家电主营业务定位,日日顺有限从青岛海尔及海尔电器出表后,海尔国际(海尔卡奥斯前身)成新控制人。次年,青岛海尔更名为海尔智家,发力智慧家庭生态品牌建设,日日顺有限则于 2020 年更名为日日顺,全力冲击 IPO。
IPO 前,海尔集团通过间接持股方式合计持股 56.4009%,为实控人,阿里则通过 PartnerCentury(程达控股)和淘宝合计持股 29.0551%。
再到此次日日顺回归海尔智家,可以视为海尔内部又一次的左手倒右手。
年入 184 亿,日日顺 " 抱紧 " 海尔智家谋共赢
经过多年发展,日日顺的服务已由家电拓展至电商、 、家居、新能源等多个行业。根据戈研究的报告,按照 2020 年的收入,日日顺为中国第三大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
在此基础上,日日顺形成从工厂到终端消费者的全流程、多场景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能力,可为众多企业客户在采购、生产制造、消费流通、用户服务等环节提供覆盖供应链方案设计、订单管理、运力服务、仓储网络布局、仓储管理服务、末端用户配送及安装在内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并依托空运、海运、铁路及多式联运在内的运输方式开展国际供应链服务。
2020 年至 2022 年,日日顺营收分别为 140.36 亿元、171.63 亿元、168.47 亿元;净利分别为 4.31 亿元、5.79 亿元、5.75 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 3.42 亿元、3.92 亿元、4.27 亿元。
另据控股日日顺的平台公司优瑾公司合并口径披露,日日顺 2023 年营收达 184.24 亿元,净利润达 5.68 亿元,处于持续增长态势。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收入近半来自于两大股东海尔跟阿里,贡献了约六成的总毛利。
首轮问询回复显示,2020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日日顺来自海尔系和阿里系客户的营收占比分别为 48.93%、45.6%、47.35%、45.76%;来自海尔系和阿里系客户的毛利占比分别为 62.84%、63.05%、60.44%、59.65%。
报告期内,海尔系客户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10.50%、10.66%、10.62%、9.63%;阿里系客户客户毛利率分别为 11.34%、10.97%、8.82%、8.58%。同期,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别为 9.73%、9.70%、9.11%、9.63。
可见,无论是从营收、毛利还是毛利率的拉升上,日日顺都对两大股东客户存在高度依赖,但反过来看,海尔智家并表日日顺,成为了海尔系内部的一场共赢。
海尔智家坦言,在推进中国市场零售转型变革和海外品牌本土化能力升级中,亟需物流的赋能。
在国内市场,经销商对物流环节的诉求是提升响应速度、增强定制能力,并提高与销售环节的匹配效率,反向要求公司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仓储、分销、配送一体化解决方案,建设共享库存,提升全局效率。
而在海外市场,与欧美日韩竞争对手相比,品牌本土化建设仍需继续深化,也需要全面提升海外物流管理水平。
生于海尔家电物流的日日顺,在多年合作下,无疑是海尔智家最合拍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选择,可以最快速实现海尔智家提升运营效率、加速公司业务模式变革落地以及打造新的业务增长点之目的。
同时,通过 参与海尔智家海外市场本土化物流体系与能力建设,日日顺也会提升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为家电、电商、 、家居、新能源等行业大客户的出海发展提供服务,开拓第三方供应链物流的新蓝海。
海尔智家同日披露的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实现营收 2030 亿元,同比增长 2.2%;归母净利润 151.5 亿元,同比增长 15.3%。其中,Q3 海尔智家在南亚增长超过 30%,海尔空调 Q3 外销销量同比增长 45.7%。目前,海尔智家市值 2805.49 亿元,仅次于市值 5564.89 亿元的美的集团,已超过市值 2564.32 亿元的格力。
可见,与其冲 IPO 独立获客,于日日顺而言,还不如抱紧海尔智家的大腿。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阿里、京东的 " 拆墙 " 行动下,快递物流行业的格局生变,意味着在 C 端,物流选择权增多成为用户新福利;对 B 端,资源掌控和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头部效应明显,加速行业并购重组。于日日顺而言,与阿里的业务关系或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一场物流变革即将到来,日日顺以被并表迎战,不失为良策。
海尔系加速狂奔,第 8 个 IPO 或虽迟但到
事实上,日日顺本可以成为海尔系第 8 家上市公司。
在海尔集团成立的 44 年来, 海尔系早就在一二级市场名声大赫,以 CVC、VC、PE 投资布局遍布家电、智能家居、大健康、保险等多个领域。
2005 年成立的海尔生物,在 2013 年突破生物医疗低温储存技术,把市占率做到了国内第一,6 年后便成功登陆科创板。同年,海尔还 18 亿元收购创业板上市公司星普医科 29% 股权,更名为盈康生命,并将后者产品升级为放射治疗、生命支持、影像增强、慢病治疗四大场景,成功构建出了以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为核心的大健康版图,
而为了进一步完善血液生态产业链布局,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今年 6 月海尔更是豪掷 125 亿元溢价入股血制品龙头上海莱士,收购了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莱士 20% 股份。
2022 年,海尔资本还投出了北交所 " 电竞装备第一股 " 雷神科技,今年 8 月,萌芽于青岛海尔保险代理的众淼创新又成为登陆港交所的 " 境内保险中介行业第一股 ",也就是海尔系第 7 家上市公司(其中,海尔电器于 2020 年退市)。
据天眼查显示,海尔集团成员企业达 1358 家,核心企业为 329 家。旗下 CVC 海尔智家战略投资部管理 6 支基金,对外投资基金达 58 支,公开投资事件 146 起,包括投资 AI 芯片国芯科技、全球 AMR 企业极智嘉等明星项目。
此外,海尔资本作为市场化母基金,管理基金 17 支,投资事件 138 起;海尔赛富作为风投机构,管理基金 2 支,投资事件 22 起。
由此可见,日日顺暂别二级市场后,遍地开花的海尔系,在资本版图的狂奔下,第 8 个 IPO 或虽迟但到。
来源: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