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四年亏损超 28 亿元
作为新能源车和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锂电行业曾备受资本追捧,但前几年在行业大幅扩张产能的背景下,锂电产业链自 2022 年进入产能过剩,随后动力电池和材料价格下降,锂电中上游厂商的利润也因此受到挤压。
如今几年过去,行业供需形势何时扭转依然备受市场关注。
近期,又有锂电池制造商冲击港股 IPO。
格隆汇获悉,近期,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正力新能 ")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香港主板 IPO 上市,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据悉,正力新能曾在 2024 年 7 月递表港交所。
正力新能是一家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由曹德旺胞妹曹芳担任董事长。2024 年前 8 个月,按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算,正力新能在我国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九,但公司仍处于亏损之中。
如今锂电池行业的现状如何?不妨通过正力新能来一探究竟。
01 曹德旺入股,江苏常熟跑出一家动力电池 IPO
正力新能成立于 2019 年,总部位于江苏常熟,由曹芳、陈继程、江苏塔菲尔共同创立。公司核心管理层在 零部件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并根据对 行业的洞见,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公司董事长曹芳今年 66 岁,她曾担任 A+H 上市公司福耀玻璃的销售部经理、董事及副总经理。2013 年 3 月曹芳创办新中源 ,从事风险投资业务。
2016 年 8 月,曹芳与陈继程共同创办正力投资,从事电动 核心部件领域的投资。曹芳还在 2017 年 6 月获得北京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正力新能成立后,曹芳担任董事长至今。
正力新能的总经理陈继程今年 53 岁,拥有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曾在福耀玻璃任职多年。招股书显示,陈继程 2003 年 10 月加入福耀玻璃,曾担任福耀玻璃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公司成立以来经历了几轮融资。2022 年获得了来自海松资本、南京江宁、东南新能等机构的投资,2024 年 7 月又以现金认缴新增注册资本的方式完成了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新中源 、东南投控、苏创能源投资等,投后估值约 182 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本次发行前,由曹芳、陈继程领导的管理层股东与财务投资者一致行动,合共控制约 64.60% 的投票权。此外,由曹芳的胞兄曹德旺全资拥有的福建耀华也持有正力新能 2.52% 股份。
02 超 8 成营收来自动力电池业务,一汽红旗、广汽传祺均为客户
正力新能专注于销售用于电动 的电池产品,并提供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下的大规模应用。
公司的产品及技术,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公司从 2016 年开始生产及销售电池产品,并在 2022 年 7 月开始经营磷酸铁锂电池业务。其车用动力电池可覆盖纯电动 (BEV)、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增程序电动 (EREV)及混合动力 (HEV)等多动力类型 电池,兼顾轿车、SUV、MPV 等多用途 的需求。
具体来看,2021 年、2022 年、2023 年、2024 年 1-8 月(简称 " 报告期 "),动力电池业务为正力新能贡献了 80% 以上的收入,占比较大。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收入明细,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中,正力新能应用于纯电动 (BEV)的产品营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在 56% 以上;应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的产品 2024 年前 8 个月营收占比提升至 33.2%。
纯电动 过去通常采用镍钴锰酸锂(NCM)材料,而近年来,磷酸铁锂(LFP)材料因其安全性能和成本效益而在纯电动 中越来越受欢迎,公司来自磷酸铁锂产品的收入占比也从 2022 年的 14.8% 大幅提升至 2024 年前 8 个月的 57.9%。
公司的储能系统和船舶动力电池产品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产品,航空电池产品主要为高镍半固态锂离子电池产品,不过报告期内储能产品及其他产品营收占比相对较低。
正力新能的的动力电池客户包括大型央国企、造车新势力及跨国领先整车企业,其电池产品应用于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等企业核心车型。
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各期间总收入的 89.1%、90.4%、77.8% 及 86.7%,占比较大,可见其较为依赖五大客户。
03 不到四年累计亏损超 28 亿元,市占率低于宁德时代、比亚迪
作为电动 的电池产品供应商,正力新能的业绩受电动 行业景气度影响。
近年来,电动 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2019 年至 2023 年,全球电动 市场渗透率从 4.8% 增至 22.1%,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61.8%;中国电动 产业发展领先全球,2023 年我国电动 渗透率已达到 34.4%,预计 2028 年将进一步增至 85%。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及中国 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 年我国电动 销量为 1040 万辆,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2850 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 22.4%;2023 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389GWh,预计 2028 年将达到 1943.3GWh,复合年增长率为 37.9%。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近几年,在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提升的背景下,正力新能的营收呈增长趋势,但仍未走出亏损泥潭,而前期大量的研发投入是公司业绩亏损的重要原因。
2021 年、2022 年、2023 年、2024 年 1-8 月,正力新能的营业收入分别约 14.99 亿元、32.90 亿元、41.62 亿元及 28.58 亿元,同期分别亏损 4.02 亿元、17.20 亿元、5.90 亿元及 1 亿元,不到四年累计亏损超 28 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开支分别为 2.21 亿元、3.29 亿元、4.24 亿元、3.61 亿元,研发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均在 10% 及以上。同时,公司在扩大产能等方面也需要花不少钱。
这与动力电池行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性有关。动力电池企业通常需要在业务运营初期对产能和产品研发进行大量前期投资,但这种投资可能要到生产设施建成并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能产生实质性回报,而这可能要相当长的时间。
报告期内,正力新能的毛利率分别为 2.0%、-8.8%、1.5% 及 12.4%,其中 2022 年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客户 X 事件而停止向客户 X 交付用于 BEV 的三元电池产品,导致公司三元电池的销售收入减少,并发生重大存货减值亏损。
此外,报告期内,正力新能的原材料成本分别占收入的 64% 以上,占比较大,公司的毛利率和经营业绩还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2 年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来随着锂矿产资源进一步开采及提炼工艺提升,锂相关原材料的供应量增加,2023 年原材料价格又降了。
公司所处的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且大量市场份额被头部企业占据。2024 年前 8 个月,按装机量计算,中国十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瑞浦兰钧、正力新能、爱尔集新能源)占总装机量的 96.9%。
其中,2024 年前 8 个月,正力新能以 1.7% 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中排名第 9,公司的市场份额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本次 IPO,正力新能拟募集资金用于产能扩张及建设智能制造设施及柔性生产线;用于各项研发活动;以及用于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拨资。
来源:格隆汇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