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芯片测试行业天花板,「嘉兆电子」获超亿元人民币 B+ 轮融资

2025
02/25
21:23
分享
评论

四川嘉兆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兆电子」)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成都科 集团联合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成都天府创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赛泽资本共同完成。此前,嘉兆电子的融资金额未对外详细披露,此次融资将主要用于高端存储、算力芯片、光电芯片、射频芯片等高端测试方案的研发以及高端测试产线的投入。

「嘉兆电子」成立于 2018 年,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测试方案开发、测试硬件开发、晶圆测试(CP)、芯片成品测试(FT)、量产老化及 SLT 测试等全流程服务的专业半导体独立第三方测试服务商。公司的测试方案涵盖多种高端芯片,包括存储芯片、算力芯片(如 MCU、CPU、GPU)、光电芯片、射频芯片、数模混合以及 SOC 芯片等。这些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如手机、智能家居)、 电子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嘉兆电子」布局

随着 AI、 电子、高性能计算等需求爆发,芯片复杂度指数级上升,测试环节正成为半导体产业链的 " 关键隘口 "。据 IC Insights 数据,2023 年全球封测市场规模已超 400 亿美元,中国占比超 20%。AI 芯片推动了系统级测试需求激增,这也进一步对测试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跨领域技术整合与规模化成本优势,正成为产业链 " 提质增效 " 的关键角色。

「嘉兆电子」创始人郑东来介绍," 我们目前的核心技术优势在于低成本高并行测试能力,公司在开发高同测方案追求极致性价比,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明显。能够帮助客户实现降本增效 "。「嘉兆电子」的同测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客户的测试成本并提升测试效率。此外,「嘉兆电子」还积累了超过 1500 种成熟测试方案,覆盖存储芯片、算力芯片、射频芯片、光电芯片、数模混合芯片等。

在 AI 智能化时代,「嘉兆电子」开发了业内少有的算力传输量产测试方案,公司在 25G、56G、112G 高速芯片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争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对高速传输和算力的需求。特别是高速接口芯片和射频芯片测试方案,主要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数据传输和信号发射领域的测试需求。

在团队方面,「嘉兆电子」现有员工 180 余人,研发团队占比达 30%。核心团队来自华虹 NEC、矽品、京元电子等知名半导体企业,平均从业经验超过 15 年。创始人郑东来曾经在华虹 NEC 负责芯片测试方案研发工作,具有 18 年的晶圆测试经验及 13 年的创业经验。

投资方观点:

成都科 集团表示:" 嘉兆电子深耕芯片独立第三方测试业务,其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与客户研发测试深入绑定、具备较高的行业准入门槛、第三方测试模式与 Fabless 行业趋势的契合,是成都科 集团投资嘉兆电子的关键。我们认为随着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深入发展,第三方独立测试产业的发展也将迎来发展的 " 黄金期 "。嘉兆电子长期以来积累的技术及客户服务优势将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坚定的看好嘉兆电子未来的业务成长曲线。"

赛泽资本合伙人商文柱表示:" 对四川嘉兆电子项目的跟踪研究已持续三年有余。在 解构半导体产业链价值分布后,我们坚定认为,芯片测试作为国产替代浪潮中的卡脖子环节,正在形成具备战略价值的技术壁垒。嘉兆电子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技术积淀与产业站位完美契合我们的投资逻辑。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嘉兆电子已构建起覆盖存储芯片、算力芯片、数模混合及射频芯片的全栈测试解决方案能力。这种在关键工艺节点构建的技术护城河,正是半导体装备领域最具价值的竞争壁垒。赛泽资本此次战略注资,是基于对半导体产业演进趋势的 研判。在国产替代从 " 可用 " 向 " 好用 " 跨越的新阶段,测试服务作为晶圆制造与封装测试的关键枢纽,其技术突破将直接决定产业链协同效率。嘉兆电子在高精度测试解决方案的持续突破,不仅完善了大陆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拼图,更在人工智能、 电子等新兴领域构建了先发优势。"

来源:铅笔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