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杀出超级独角兽:靠云游戏年入 5.2 亿,全国第一

2025
07/15
22:00
分享
评论

 

近日,安徽杀出一个超级独角兽:海马云

你可能没听过它的名字,但玩游戏的人大概率享受过它的 " 隐形服务 ":比如用手机玩大型 3D 游戏时不卡帧,用普通电脑跑专业 3D 软件时很流畅,背后可能就是它在云端 " 帮忙 "。

这家公司的老板叫党劲峰,是个典型的技术极客——不爱穿西装,偏爱宽松短裤,一副黑框眼镜,一撮性感的胡须,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新鲜产品。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修边幅的人,却干成了件挺创新的事:自己造服务器、搭技术平台,让原本需要高端设备才能运行的游戏和软件,在普通手机、电脑上也能顺畅用起来。

这个行业还存在着诸多机会,值得创业者关注。

技术融合催生新体验:依托 5G+AI+VR 技术,优化 VR 设备渲染技术、降低延迟至 20 毫秒内,打造沉浸式云游戏体验,突破传统场景限制。

细分市场潜力待挖:针对女性玩家开发社交、换装等 " 云原生 " 游戏,提升画质满足审美需求;聚焦老年及家庭场景,优化电视端适配,开发操作简便的休闲类游戏。

商业模式创新升级:探索 " 云游戏 + 教育 " 跨界服务,结合 3D 互动场景拓展 B2G 模式;与硬件厂商合作预装服务,按销量分成触达用户。

01

海马云创始人叫党劲峰,是一位 80 后创业者,属于典型的创业极客,相较于西装长裤,他更喜欢休闲的宽松短裤,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新鲜产品。

他 2003 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2006 年 6 月取得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任职于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直至 2007 年 3 月。从 2007 年 5 月至 2014 年 6 月,他就职于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副总裁一职。2013 年,他带领网秦老班底创立海马云的前身——北京海誉动想科技。

它自主设计研发服务器、搭建 GPU 集群,为企业提供云渲染服务。

怎么理解这个业务?大家玩大型游戏或使用 3D 软件时,需要高性能电脑 / 手机,但普通设备跑不动。针对该需求,海马云自建 " 云端机房 ",里面装满高性能显卡(GPU)服务器,专门负责图形渲染和计算。

2016 年,海马云成功研发第一代 arm 列阵服务器,成为全球 arm 架构垂直云计算业务的开创者,开始进入云游戏计算领域。

当然,这离不开党劲峰的果断决策。

2016 年,当行业普遍采用 X86 架构运行安卓游戏时,党劲峰提出用 ARM 架构重构底层技术。这一决定在内部引发激烈争议,因为当时 ARM 服务器的兼容性和性能被认为无法满足云游戏需求。但他力排众议。

2017 年,其产品开始商用,与中国移动咪咕互娱、360 游戏、阅文集团等企业达成合作,率先实现云游戏商用。

到现在为止,在海马云的营收构成中,云游戏 GPUaaS 占比最大。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来自云游戏 GPUaaS 的收入分别为 2.48 亿元、2.2 亿元、4.58 亿元,占比总收入的 85.4%、65.4%、88.1%。

其中,咪咕文化又是其最大客户。咪咕公司是中国移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专业子公司,专注于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数字内容的聚合、运营与服务。

自 2017 年双方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咪咕文化在 2022 - 2024 年分别为公司贡献营收 1.23 亿元、1.56 亿元、1.85 亿元,占比公司总营收的 42.5%、46.4%、35.7%。

02

云游戏行业发展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是概念提出阶段,当时互联网技术和硬件水平有限,云游戏仅停留在设想层面。

随着互联网带宽提升以及硬件性能增强,进入技术探索阶段,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研发云游戏技术,但受限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未能大规模商用。

直到近几年,随着 5G 网络普及、云计算技术飞速发展,云游戏快速发展。

据灼识咨询资料,中国云游戏场景的实时云渲染服务的市场规模预期于 2029 年达到 116 亿元,2024 年至 2029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35.4% 。

在国际上,云游戏行业竞争激烈,国外一些科技巨头份额较有优势,如谷歌的 Stadia、微软的 xCloud 等。国内云游戏企业与国外相比,在技术研发能力和全球市场布局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本地化服务、对国内市场需求的理解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优势。

海马云的竞争对手包括网易云游戏、腾讯即玩等。与竞品相比,海马云在业务定位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全栈自研的技术路线。海马云向企业客户提供从 iaas 层硬件基础设施到 paas 层软件核心技术的全栈式服务。这种全栈自研能力,使得海马云在技术的稳定性、定制化服务以及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按 2024 年收入计算,海马云在中国云游戏场景实时云渲染服务提供商中市场份额为 17.9% ,排名第一。在营收方面,2022 年至 2024 年,海马云的营收分别为 2.90 亿元、3.37 亿元和 5.20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33.8% ,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然而,在利润方面,海马云却持续亏损,净亏损分别达 2.45 亿元、2.17 亿元、1.85 亿元。

未来几年,行业机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5G+AI+VR 技术融合:沉浸式体验新市场。

VR + 云游戏的沉浸式体验:传统云游戏解决了 " 设备限制 " 问题,但 VR 技术能进一步突破 " 场景限制 "。

例如,玩家戴上 VR 眼镜即可进入游戏中的虚拟世界,通过肢体动作直接操控角色。目前,海马云等头部企业已在平台上承载超过 28000 款游戏,其中不乏支持 VR 适配的 3A 大作。新玩家若聚焦这一领域,可针对 VR 设备优化渲染技术,降低延迟至 20 毫秒以内(行业公认的 " 无感延迟 " 标准),打造差异化体验。

二、垂直细分市场:女性玩家 + 老年群体。

女性玩家市场:据行业调研,女性占云游戏用户的比例已从 2022 年的 28% 升至 2024 年的 35%,但现有游戏中,针对女性偏好的社交、换装、轻度解谜类内容占比不足 20%。新玩家可开发 " 云原生 " 女性向游戏,无需下载即可在手机、平板上流畅运行,同时通过云渲染技术提升角色服饰、场景细节的画质,满足审美需求。

老年群体与家庭场景:随着智能电视普及,家庭云游戏场景兴起。数据显示,2024 年通过电视端访问云游戏的用户同比增长 120%,其中 50 岁以上用户占比达 15%。这类用户更偏好棋牌、休闲益智类游戏,且对操作简便性要求高。新玩家可优化电视端适配,开发语音操控、简化界面的专属版本,抢占这一蓝海市场。

商业模式创新:从 " 按时长收费 " 到 " 场景化服务 "。

" 云游戏 + 教育 " 跨界服务:例如,将历史、科学知识融入游戏剧情,学校或家长可按课程包购买服务,通过云渲染技术实现 3D 场景互动(如 " 虚拟博物馆 " 游览)。这类 B2G(企业对政府)模式受政策支持,且竞争较少。

硬件捆绑合作:与智能电视、VR 设备厂商合作,预装定制化云游戏服务,按设备销量分成。这种模式能快速触达用户,尤其适合缺乏流量资源的新玩家。

综上,新玩家无需与海马云等头部企业比拼 " 全品类覆盖 ",而是可依托技术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或聚焦细分人群需求。

来源:铅笔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