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的牌桌上,当一众科技巨头围绕 " 最强大模型 " 高调下注,将技术竞赛推向高潮时,手握顶级入场券的腾讯却一度引而不发,在战略上保持着与其体量不相称的沉默。
这种 " 守势 " 在今年被彻底打破,腾讯选择亮出底牌。
从年初 " 元宝 " 火线接入 DeepSeek 小试牛刀,到刚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它首次向外界完整揭开了一张以海量应用为核心的 AI 版图,一个更主动、更开放的腾讯正浮出水面。
WAIC 上的这场发布会,与其说是一次技术成果的展示,不如说是一次战略重心的宣告。相较于行业对 " 好技术 " 的普遍痴迷,腾讯更侧重于打造 " 好产品 "。这背后是腾讯对 AI 终局的判断:随着技术本身逐渐商品化,真正能落地的 " 好产品 " 才是最终的护城河。
基于此,腾讯的 AI 路线并非自上而下地推广一个 " 王牌模型 ",而是从用户和场景出发,致力于将 " 可用、好用、有用 " 的 AI 工具,全面融入 14 亿人的数字生活日常。
这套清晰的 " 产品为王 " 打法,也为腾讯的价值重估注入了强心剂。今年以来,其股价累计上涨超 32%,总市值重回 5 万亿港元之上。而这,不过是 AI 重塑行业的开篇叙事。
在这场通往未来的终局之战中,技术只是入场券,真正能让胜利者加冕为王的,唯有亿万用户真实的应用与选择。
B 端、C 端全覆盖
经过过去两年多的努力,腾讯搭建了一套 "1+3+N" 的 AI 全景体系,以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为核心引擎,构建了涵盖平台能力与多元应用的完整架构。
其中,腾讯推出了覆盖 B 端和 C 端的三大平台能力,包括两大智能体开发平台——面向 C 端的 " 腾讯元器 " 和面向 B 端的 " 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 ",以及最新发布的面向机器人领域的 " 腾讯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
腾讯元器在去年就已上线,在此次 WAIC 上,其也带来了全新升级,进一步整合公众号、腾讯文档、微信支付 MCP 等腾讯生态资源,帮助用户打造更好用的公众号智能体,可实现一键授权矩阵号发布、拉取公众号知识库等功能。
今年 5 月,腾讯云宣布将大模型知识引擎全面升级为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WAIC 期间,该平台也迎来全新升级,支持以零代码方式轻松创建多个智能体并实现协同交互,复杂场景也能轻松配置。同时,平台对接了主流数据库和腾讯文档等更全面的数据源,让对话响应更灵活、更准确。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表示:" 腾讯对智能体开发平台这个赛道非常重视,双智能体平台能够满足各类应用构建需求。这两套产品虽面向不同人群,但底层共享同一个平台能力栈,实现了开发、运行、分发的一体化协同,能够帮助不同用户打造胜任复杂场景的得力助手。"
立志 " 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合作伙伴 " 的腾讯,在 WAIC 期间正式发布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 Tairos。这是国内首个以模块化的方式提供大模型、开发工具和数据服务的具身智能软件平台,通过即插即用的方式向机器人行业开放。
在腾讯首席科学家、Robotics X 实验室主任张正友看来,Tairos 能够为机器人本体与应用开发商补齐关键软件能力,就像为各类机器人装上 " 大脑 ",让机器人具备感知世界、规划任务以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从被动执行指令的机械体进化为主动适应现实世界的智能体。
除了三大平台能力外,腾讯也展示了分布在多个行业场景中的丰富 AI 应用和智能体产品矩阵。
腾讯的 AI 应用蓝图分为两大部分:一是 AI 原生应用,包括 AI 助手 " 腾讯元宝 "、AI 智能工作台 "ima"、AI 搜索 "QQ 浏览器 ";二是全面接入 AI 能力的腾讯生态应用,如微信、QQ、QQ 音乐、腾讯会议、腾讯文档、腾讯地图等。
在腾讯的 AI 战略中,元宝地位显要,是其抢夺下一代流量入口的先锋。今年以来,元宝围绕搜索、文档理解、图像处理等能力快速升级,同时 融入微信、QQ 等高频使用场景。
腾讯的另一个 AI 原生应用 ima 则聚焦于知识库场景,凭借 " 活知识库 + 大模型 " 的融合,破解知识碎片化、海量信息难保准确性的难题,让静态知识转化为驱动个人与组织的先进生产力。腾讯公布数据显示,到今年第二季度,ima 知识号可分享的私域内容环比增长高达 208%。
与这些从零到一的 AI 原生应用相辅相成,未来的 AI 更将润物无声地与各种场景结合,出现在离用户和产业更近的地方,而这正是腾讯的先天优势所在。
例如,作为覆盖数亿用户的超级应用,微信与 QQ 已 融入 AI 能力。小程序、搜一搜、微信读书等微信开放生态已全面接入 AI,微信用户还可以添加元宝 AI 助手为专属好友。同时,QQ 在聊天对话、搜索、影音处理、社群管理等核心社交场景中,也提供了多元化的 AI 能力。
再比如,全新升级为 AI 浏览器的 QQ 浏览器,搭载了腾讯混元和 DeepSeek 双模型,提供 AI 搜索、AI 浏览、AI 办公、AI 学习、AI 写作等多种功能。
WAIC 上,腾讯还集中亮相了 10 余个垂直领域 Agent,覆盖企业服务、生活、办公等场景下的高频需求,例如自动化完成营销全流程的 " 企点营销云 Agent"、一键生成个性化旅游攻略的 " 腾讯地图旅游规划 Agent",以及帮助开发者实现自动代码补全与诊断的 "CodeBuddy Agent" 等。
正如腾讯研究院等联合发布的《共生伙伴:2025 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报告所指出的,AI 正发生从 " 推理 " 到 " 行动 " 的关键跃迁,其角色将从辅助人类的 " 数字外脑 ",演变为与人类协同共进的 " 共生伙伴 "。
因此,在大模型时代,既需要领先的底层技术,也需要一站式的工具平台,更需要深入场景的 AI 应用和产业实践。基于此,从 B 端到 C 端,腾讯的 AI 应用版图正全面打开,AI 战略有望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而这也正是资本市场对腾讯最大的期待之一。
AI 战略投入坚定
今年,腾讯提出将以 " 坚定投入自研模型 + 开放拥抱先进开源模型 " 的多模型策略,这被视为一种务实的 " 两条腿走路 " 策略。
底层大模型能力是 AI 应用能否真正好用的关键,是 " 大脑 " 一般的存在。今年以来,腾讯自研的混元模型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擅长复杂任务和 推理的腾讯混元自研推理模型 Thinker(T1),自年初上线元宝 App 后持续快速迭代;此外,腾讯还发布了主打更快任务处理能力的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
基于 Turbo S 基座,腾讯还新推出视觉 推理模型 T1-Vision 和端到端语音通话模型混元 Voice。此外,混元图像 2.0、混元 3D v2.5 及混元游戏视觉生成等一系列多模态模型也同步 " 上新 "。
本次 WAIC 期间,腾讯混元还正式发布并开源了业界首个 3D 世界生成模型——混元 3D 世界模型 1.0。通过该模型,用户只需输入一句话或一张图,几分钟内即能生成可 360 ° 漫游、可编辑的虚拟世界,并输出标准化 3D 资产,兼容主流引擎,大幅缩短内容生产周期。
除 3D 模型外,腾讯混元透露,接下来包括端侧混合推理语言模型、多模态理解模型、游戏视觉模型在内的一系列模型都有开源计划。
自 AI 大模型浪潮掀起以来," 开源与闭源 " 路线之争一直是业界的热门议题。大模型开源的本质是以开放换生态,以生态养技术,借助全球开发者的力量加速技术迭代。腾讯无疑是坚定的开源支持者。目前,腾讯混元大模型已实现图像、视频、3D、文本等在内的全模态开源,图像、视频衍生模型数量分别达到 1400 个和 1600 个,混元 3D 系列模型社区下载量超过 230 万。
与此同时,腾讯并不避讳拥抱先进的开源模型。有内部人士表示,腾讯 AI 的战略锚点始终是用户视角,即如何通过腾讯更好用的产品界面和更强的产品力,让用户便捷地连接和使用最先进的大模型能力,腾讯元宝年初对 DeepSeek 的接入便是例证。
" 技术领先的大模型,需要一系列关键产品能力作为桥梁,才能实现技术潜力向用户价值的转化。例如,要根据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模型、通过提示词工程降低模型幻觉,以及通过高并发能力确保应用稳定可用等。这些正是腾讯这样的巨头所擅长的领域。"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为了实现快速的产品创新和 的模型研发,今年以来,腾讯还将腾讯元宝、QQ 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 等 AI 产品和应用整合到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并对负责腾讯混元大模型开发的 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
腾讯在 AI 战略上的投入决心有目共睹。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资本开支达 274.8 亿元,同比增长 91%;此外,一般及行政开支同比增长 36% 至 336 亿元,主要原因之一便是 AI 相关业务研发开支的增加。
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表示,AI 是一场工业革命级的技术创新,对个人和产业发展都将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但相对于一个完整的技术周期,当前 AI 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无论如何,在这场白热化的全球 AI 竞赛中,腾讯正在加速前行。未来,随着 AI 技术红利进一步释放,腾讯通过其搭建的 AI 全景图,有望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 数据 - 场景 - 技术 " 的增长飞轮。
来源:全天候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