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车为什么不受传统造车行业待见?行业
原标题:为何乐视造车饱受争议
近两年,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大咖纷纷跨界进入 业,他们一直被 业内人士视作“野蛮人”。他们有夺 人眼球的概念、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数以万计的“铁粉”,在他们看来, 制造业没有高不可及的门槛,造车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他们提出的商业逻辑 和造车理念让很多传统 人难以认同。有太多人不看好互联网造车,质疑和批判的理由也非常充分且富于理性,从产品制造、运作风险到商业模式,方方面面分析 得鞭辟入里。
互联网造车人切身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异样的眼光。
“今天,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当看着她向我驶来时,当她无人驾驶自动归位时,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 LeSEE身上时,我已经完全难以自抑,泪湿眼眶,百感交集。没人比我更了解她背后所经历的坎坷、风波甚至磨难。在很多质疑、不解和嘲笑当中……”4月 20日,乐视首款概念样车亮相后,贾跃亭在官方微信上写出上面这段话。据说,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贾跃亭几度哽咽。
互联网造车为何如此饱受争议?是因为互联网企业通常为自己的商业理念造势铺陈很久,但迟迟不见 产品本尊, 所以外界才会觉得这事不靠谱吗?显然不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互联网造车人和传统 人的三观有别。在此,笔者试着捋捋两派阵营的三观,不对之处, 欢迎拍砖。
先说世界观。在传统 制造商眼里,消费者由于收入、年龄、文化背景等条件的不同被划分成若干消费群体,因此 企业在规划产品的时候,已经在考虑自己的车要卖给谁,要定位在哪个细分市场,之后的产品设计、配置、定价等,都会围绕这一定位展开。而在互联网的世界 里,提倡的是自由、开放、平等、分享,产品不是重点,消费者是创造者也是分享者,人作为消费主体的属性被淡化了。
其次是价值观,两者的差别也非常明显。传统 制造商的价值观,着力点在产品。包括设计能力、制造水平、性 能、可靠性等在内的产品力,以及以产品为基础的品牌影响力、营销能力、售后服务能力等,在传统 制造者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跨国 集团一如既往地坚 信,人们需要品质真正可靠并且价格可承受的出行工具,因此在产品方面和管理效率方面,他们不懈努力,尽力做到极致。
而在乐视这家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企业看来,“生态消费时代下,价值正在迁移,硬件已经由核心价值衰减为非核心价 值,仅仅是由硬件、软件、平台、内容以及互联网应用构成的生态系统的五大价值要素之一。” 、手机、电视都是乐视生态理想国场景中的一个硬件。“ 不 仅仅是 ,甚至不仅仅是互联网入口,而是节点。有了 这一节点,才能构建起互联智能交通生态系统,以及完整的生态。”在乐视的整个价值体系中,“硬件 价值衰减,产业价值链正在重构。”
到底有多少价值? 4月20日,贾跃亭向媒体放话:“乐视超级 在未来很可能实现免费!”
约等于“一文不值”?!以传统 业者的价值观来看,乐视的提法似乎有些荒谬。不过,就在4月14日,乐 视推出“硬件免费日”活动,提出引领硬件进入免费时代,倡导“只为核心价值埋单”。当天,乐视方面称,其全生态总销售额达到23.2亿元,超级电视和手机 的销量分别为54.9万台和58.2万部。这样的效果会复制在 身上吗?
第三是发展观不同。未来要怎样发展?传统 制造商把握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每一步都建立在可见的或即将出现的客户需求之上,稳步推进、稳扎稳打。而互联网企业对于未来如何发展,更多地是抱着开放的态度,太多问题和想法需要在走一 步看一步的状态下解决和实现。
三观决定行动。其实三观本来是很主观的概念,与外人并不相干,但是互联网人偏偏要“变革传统 业”,把造车这件事进行到底,于是就有了两派阵营如此富有戏剧冲突、又颇有几分相互对牛弹琴的“对话”。
不得不承认,乐视提出的生态理想国概念具有号召力(“工业时代,企业利用信息、规模经济以及技术等生产要素构 建起强大壁垒,去追逐品牌、渠道、硬件的溢价,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用户都要为之埋单。”乐视认为,这种状况需要被打破。)和战略高度(“改善人类生 存环境”),同时也极具冒险性:产品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等,对此已有很多人分析过。
展望未来,一个严肃的问题是:乐视 生态能成功吗?若干年后,当中国互联网造车走出混沌,又有哪家企业能真正赢得未来?
没有人能准确预见未来。不过,如果能看到,一个人、一家企业真的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一件件做成,也许会唤醒更多人追寻梦想的力量。
来源:中国 报 作者/陶晓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