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温情不断,手上下起杀招,地方政府网约车征求意见稿表明,政府对网约车缺少真爱,鼓励发展只不过随便说说而已。
近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杭州、天津等7城,相继发布了网约车细则征求意见稿,北京上海还规定车必须是本市车牌、司机必须是本市户口。
这还真是促进本地人就业的“神助攻”,北京上海户口金贵,有这些地方户籍人口可真是幸福满满,外地流动过来想养家糊口的劳动力,有谁考虑他们呢?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车的排量和轴距提出要求,排量在1.8T或2.0L以上,中级车中的较高配置才符合该标准,紧凑级别的小车都给排除了。市面上跑的出租车基本上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要求网约车向豪华方向发展,而国家正在鼓励小排量 ,这个政策是在鼓励大排量,增加污染。
给网约车提高门槛,必然提高收费价格,出租车突然翻身迎来一春。
专家们对此倒是淡定,交通部专家徐康明则表示,未来可以让那些能承担比出租车高20%~30%运价的人去享受网约车。一些更高品质的价格可以高出30%到50%。这部分人群选择高端网约车后,会有更多空出来的资源给普通民众,市民仍可以享受价格比较低的出租车服务。
上述专家可真会消费分层,网约车给高端人士享用,出租车给普通人。
为什么这些专家不让富人去享受出租车,让网约车价格定低一点,专门让普通人来坐,是考虑到有些普通人不会用打车软件吗?
新政之下,没什么钱又想享受网约车的部分群体的需求好像不用理会了。
便宜是网约车打开市场的利器,现在网约车价格的确有所提高,但是和出租车相比还有些许优势。除了价格,还有叫车方便的优势,除了方便,还有因为易于监督造就的质量优势。
好多年轻白领习惯使用网约车,如果价格高过出租车太多,他们宁可坐公交,网约车使用人数会降低,从网约车平台到司机到消费者都是受害者。
尽管大家对滴滴腹诽甚多,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下雨天打车,高峰期间打车都轻松多了。政府这些规定,就是逼着滴滴去和神州租车一决雌雄,蜷缩进一个小众市场。
因为从业者非职业化,滴滴可以实现服务车辆的动态平衡,车辆改为营运车辆后,平台上的司机数量将固化,而不同时间段对车辆需求不同,必然造成车辆闲置,走回出租车老路。网约车的分享经济模式就此完结,变成了另一个接单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和出租车的主要区别,只是订单产生的方式不同。
网约车一直争议不断,刚推广时还遭遇查处,但是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直接关了软件平台岂不简单。如今很多地方政府不查了,有些局部在查,比如到北京机场的路线网约车司机有点忌惮。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政府为新生事物留下一条生路,就是想多观察一段时间,而不是贸然一棒子打死。如今网约车已经成老事物,早变成地上跑的孩子,准生证下来了,但按照这个准生证,这些孩子十个有九个倒不是合法的。
滴滴平台统计目前其平台不到20%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不到1万名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专家们经过多轮调研,规定了这个要让一个平台伤筋动骨的新政。业内盼着新政,现在看还不如没有这个新政,还不如一直模糊着。
树立政府公信力不能光看表态,还要看实际操作,如果宣传上说鼓励创新,鼓励新事物,到最后执行时标准提高,处处设卡,那就不是欢迎了,是刁难。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