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玩车教授
“性价比”是一种“玄学”的东西,一分钱买一份货是大家心中的“合格线”
同级之中,多一个主动安全,加一块中控大屏,便是“物超所值”了。
那么,三十多万买来一辆纯电动小型车,又算是什么呢?
是的,宝马i3比市面上所有纯电小型车都更加昂贵,甚至贵出两倍、三倍;甚至是在共享 平台上,租用i3的费用也比较高昂。
它的外形设计是8年前的产物,没有能“吃鸡”的大屏,没有中控台上与你智能互动的小机器,液晶仪表更是小得可怜。
似乎种种迹象都在把结论往“物非所值”的方向推动。
但是每一个深入了解过i3的人都知道,事实并非表象所展示的那样。
当宝马在2011年向世界展示i3 Concept,它代表的不只是新增的纯电车型,而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因此,当i3在两年后正式量产,宝马似乎把这个愿景提前带到了世人面前。
i3的设计是如此的超前,以至于在今天它仍能带来一种“超现实”的观感,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叹:“我怎么就能开着概念车逛街?”
LiveDrive架构,座舱与底盘紧密结合,却又相互独立;也许它是经典非承载车身的进化,也许这是宝马心目中未来 的结构,但从笔者看来,这是i3成本高昂的象征。
看似弱不禁风的塑料面板之下,隐藏的是碳纤维单体壳式座舱;这是i3实现无B柱车厢的前提,也是i3仅约1.2吨体重的重要基础。
在这Life模块上搭建的车厢中,大块的再生材料,带出粗糙而特别的质感。
i3的“环保”已不局限于电,舍弃燃油引擎之后,它甚至要将环保的理念带到车身的每一个角落,让“环保”从口号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125kW总功率、250N·m扭矩、340km的续航里程,i3的性能表现平平。
与绝大部分纯电小型车一样,它能够应付两点一线的日常通勤,但它却非为此而生。
宝马原可造一台油改电的1系,这显然要更加简单;然而他们最终选择了这样一种成本高昂的方式,以全新的模块化平台,以超前的设计理念,以一种难以获利的方式将心中的未来带进现实。
三十万,对于一个出行工具来说显然是“性价比极低”的。
然而三十万对于一个提前感受未来的机会来说,显然是相当实惠,而随着i3在某共享 平台上的投放,这个感受未来的机会,甚至变得更加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