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产经

/ 36氪 / 2017-11-14 09:35
飞信披起“企业市场”外衣,卷土重来,既没像钉钉一样有累积的市场份额,又没有如微信个人到微信企业操作习惯无缝对接,还面临着变现路径的摸索难题,想在企业IM市场求翻身...

 

若非几纸公告,早被微信填满生活的我,都忘了还有飞信的存在。

公告来自中国移动子公司中移互联网。这家公司负责中国移动全网互联网业务的运营,前身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移动众多面向个人或企业端的互联网产品,如飞信、139邮箱等,都由其“操盘”。

中移互联网最近连着两月都在为飞信“复苏”招纳贤才(不过印象里的飞信已在去年更名为“和飞信”)。9月22日、10月11日,中移互联网发布两则招标公告,事关和飞信整体运营支撑,既包括后端和飞信业务、运营系统的技术支撑,及安全方面管控,同时负责和飞信运营推广;还有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

简言之就是找外包做和飞信。

这两轮招标金额分别为3626.5万元、4764.6万元,共计8391.1万。虽说相比中国移动季度动辄二百多亿元净利,对飞信未到亿元的投入似乎并没多少,但该数值是2016年1385万元的六倍有余,足见重视程度增加。

这回,既曾因飞信荣,又曾因其苦的“老面孔”神州泰岳,再次承接了老东家和飞信客户端技术与支撑的“包”。神州泰岳11月初发公告称,子公司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中选中移互联网飞信业务标,预计合同总金额 3048.64 万元。同时,扮演的角色由过去做好飞信面向C端市场,转为向B端市场拓展。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飞信的浮与沉

重提飞信,我周围多数人都说,“啊?飞信?我都忘了它了”。

然后,思绪被这久远的名称唤醒,重回大学时期,那时年级、班级、社团发通知,一条飞信就能解决,格外方便。

飞信的兴盛与它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飞信诞生的2007年,诺基亚刚过巅峰没多久,仍旧称霸手机市场。那时,非智能机还在主沉浮,短信还是人与人远距离沟通的重要路径。飞信的出现,附带着免费短信、低资费语音、支撑多终端登陆操作等功能,尤其光免费短信这点,就足够吸引被短信费困扰的用户们。

中国移动看重飞信身为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打手”角色,不过,那时并非移动进军即时通讯市场最佳时期,论市场份额,腾讯QQ占半壁江山,还有MSN等竞品活跃在白领、办公人群……但凭借围绕移动核心业务方面的创新,拆除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间的藩篱,外加中国移动原有渠道优势,飞信火了。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以2009年Q2为例,虽说手机QQ活跃账户数市场份额仍居超6成的首位,飞信也是仅次腾讯的玩家。公开数据显示,飞信鼎盛时期注册用户接近5亿,活跃用户数达9000万。

与2007年飞信从生根到发芽、长叶、开花平行的世界里,有改变在手机市场悄然发生。同年,乔布斯带首代iPhone亮相,仅有屏幕和单个按键的搭配,开启重新定义“手机”认知的模式。也是那年,谷歌与一众合作伙伴推出改良Android系统,并公布源代码,次年第一部安卓手机面世。

由此,智能手机时代的闸门开启,开放、活跃、五彩斑斓的新世界接踵而至。

智能手机所具备的最底层“利其器”的硬件基础,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抛弃功能机,转投向多互动、操作体验佳的智能手机大军,追求“欲善其事”的功效。中国产业信息数据显示,2008年后,非智能手机出货量开始下滑,然后进入“回光返照”期,出货量又有一定程度上升,2011年达12.2亿部巅峰,随即转瞬即下。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同时,智能手机行情蒸蒸日上,2015年全球出货量已达到14.33亿部,远超非智能机。国内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1亿部,占同期总手机出货量93.9%。

以智能手机为窗口,各即时通讯应用极尽功夫争夺用户的有限注意。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是2011年微信推出。得益腾讯QQ庞大的用户基数,账号相通和良好操作体验,微信增速迅猛。那时在读大学的我,最明显的亲历感受是,周围许多小伙伴逐渐有QQ转向微信的趋势,且更青睐后者,主要是因其更简单、方便。仔细想来,微信既承得腾讯娱乐基因,使通讯与娱乐趣味相结合,加强用户黏性;又打通了腾讯QQ的虚拟交际圈与通讯录的现实强关系交际圈,还辅以发送语音消息等创新性功能。

相照之下,飞信2G时代气息浓重,难再给用户更多打开它的缘由。飞信刚推出的那几年,功能没有新增过多少亮点。最遭诟病的是,飞信最初的设计限定在中国移动运营商圈里运行。这意味着,如果想享受飞信的免费短信,就必须是移动运营商用户,否则还是按常规短信收费。在当年短信满天飞的情况下,飞信或许还有傲娇的资本,可能还由此揽得尽管口中骂,身体却很诚实奔向移动怀抱的用户。

但随着智能手机逐渐普及和以微信为代表的各即时通讯涌现,飞信曾享有过的自由被“剥夺”。飞信有的,微信有,飞信没有的,微信也有。过去扮演重要通讯角色的短信,在以更便宜的流量资费“喂养”的通讯应用强攻下,江河日下。2012年,短信巅峰时期,手机用户共发送9000亿条短信,3年后,该数值已缩水至6992亿条。

加之,随着使用微信的用户愈多,网络效应带来的优势就愈明显。飞信曾具备的群发通知重要技能,对微信来说,基本就能用建群或群发替代,且没有所谓移动运营商用户优先的限制,能把潜在使用者都聚拢在一起。

总的来说,2G时代“残余”的飞信,显得廉颇老矣。虽说有中国移动运营商的好牌,却没能把用户留住,还限制条件,这时当窗外五光十色,消费者可选范围广了,自然会用脚投票。

不过,中国移动“另一只脚”还是有迈向3G时代的尝试。

2011年1月,微信问世,9月中国移动就发布了类似微信功能的产品,在飞信基础上,增添语音消息等功能。可仅2年后,飞聊遭弃之,有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是因飞聊发展状况不佳,两年间用户300万都没到。飞聊就像传统企业被互联网公司倒逼的产物,前有劲敌微信和众多来者,与微信相似的飞聊本就没多少生存空间。

移动转变策略,向友方运营商开放飞信,已是2012年了。那时,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截至2012年Q4,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也才3.8亿。腾讯再次占了通讯市场的半壁江山。后来中国移动陆续沿着微信的路径,把飞信愈发微信化,包括推出飞信公众平台,个人、企业都能有公众号;总算配备众多社交软件早有的免费视频通话,多方通话等功能。

可终究,飞信被推着走,步履还是踉跄着的。辉煌时没能追上腾讯QQ,衰落时,与QQ和微信的差距变得更大了。易观千帆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9日15时30分,飞信活跃用户不足百万,已被微信和QQ分别9.63亿、6.62亿月活远远甩开。

失之个人市场的飞信,会收之企业市场吗?

去年,中国移动给飞信进行了品牌升级改造,把融合通信(简单来说,就是指短信耗流量)和飞信业务融合,飞信更名为“和飞信”,面向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滑动“负一屏”实现企业工作台和个人通信间的切换。

先看看个人通信的部分,包含“消息、通讯录、通话、我”四板块。我尝试给三个小伙伴发飞信,他们都没下载和飞信手机应用,我收到他们回复的信息,还是通过短信渠道,和飞信消息列表并没显示新消息。对已习惯微信等具备连贯性消息应用的我们来说,这并非好的体验,切换是件高成本的事,额外再下载和飞信没有多必要。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这里仍保留了2013年新增的公众号平台,定时消息也是原有配方。其余除界面设计把流量提醒放在明显位置,通话升级为9人多方通话、支持和多号副号通话、无信号但有Wi-Fi时能客户端接听电话等有移动运营商特色的改造外,其他并没体现与各即时通讯应用的差异性。

真正体现飞信发展方向转变,还是企业工作台叠加至原有C端应用。中国移动对和飞信新定位是企业移动办公解决方案,就呈现的企业体验版来看,备选库应用更切中远距离工作场景需求,不过应用数量较少,仅18个。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另外,中国移动去年11份还曾推出企业飞信,单独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应用,定位是小微企业的一站式沟通协作平台,功能涵盖聊天IM、多方电话会议、任务管理、轻量OA应用等。1年过去,企业飞信相关消息甚少,具体情况尚未可知。

曾经辉煌的飞信能依靠企业级市场翻身吗

个人市场失利,飞信已没超越微信这个“巨无霸”的可能,那么企业IM(即时通讯)是否意味着能从该市场分多杯羹?

可能很难。

照例,中国移动的飞信做企业级市场,靠外包扶持。尽管今年和飞信招标资金较往年增幅较大,但考虑实际合同签订金额会缩水,真实投入的数额肯定将比8391.1万元打折些许。何况2013年,中国移动试图以微信的功能加身时,投入比现在多,彼时三个招标项目,金额共计约3.3亿元。

相比之下,千万级的投入更像是中国移动对企业飞信市场的试水。更有甚,或许如电信专家项立刚向投资者报所言,斥资几千万只是中国移动为了维持飞信,“真想做好飞信,这不是几千万就能解决的事情。现在还不是中国移动放弃的时候,所以就选择继续维持。”

同时,企业IM市场现有重要玩家们都是亲力亲为:有按管理者思路,自上而下的钉钉;由用户抱怨工作和生活混杂,自然沿伸的企业微信;针对政府、企业用户,网易和电信联合推出的移动办公平台企业版易信,还有如做了8年的企业沟通协作SaaS平台班聊等创企代表。

总体来说,钉钉是目前企业IM千亿级市场的领头者,虽说如此,一开始就走免费路径的钉钉并没有从该市场获得相应金钱的回报。企业微信也走的是免费路子。这些背靠巨头,推行免费企业办公模式,对无论是后来者,还是原有传统办公软件厂商都是降维打击。但终究,企业是要赚钱的。

如今,飞信披起“企业市场”外衣,卷土重来,既没像钉钉一样有累积的市场份额,又没有如微信个人到微信企业操作习惯无缝对接,还面临着变现路径的摸索难题,想在企业IM市场求翻身,挑战还有很多。

来源:36氪    作者:夜叶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