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砸10亿广告的香飘飘将上市 创始人家族持股近9成证券
一年卖出数亿杯,能绕地球好几圈的香飘飘奶茶,在三次冲刺IPO后终于要上市了
来源:腾讯财经 作者:AI财经社 /庞凌子
一年卖出数亿杯,能绕地球好几圈的香飘飘奶茶,在三次冲刺IPO后终于要上市了。
11月21日,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进行申购,本次发行股份4001万股,全部为新股。根据招股书,公司此次计划募集资金7.48亿元,用于液体奶茶建设和杯装奶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两个项目。
与6年前第一次闯关IPO时相比,如今的奶茶行业已是一片红海,在喜茶、一点点等网红奶茶店和各种液体奶茶品牌的挤压下,“奶茶第一股”香飘飘能被资本市场认可吗?
六年三闯IPO,创始人一家独大
“杯装奶茶开创者,连续六年销量领先,一年卖出三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圈。”2009年,香飘飘第一次打出这个让人至今记忆犹新的广告语。此后的三年,香飘飘奶茶销量爆发式增长,2011年超过十亿杯。
可以绕地球三圈的销量给了香飘飘足够的信心进军A股市场。2011年2月,公司首次冲刺IPO。然而出师不利,因为与保荐人出现分歧,公司更换了承销商又变更上市地点,折腾两年后,2013年11月香飘飘终于进入上市环保审核。
眼看就要迈入资本市场,没想到环保审核通过一个月后,证监会突然宣布暂停IPO。尽管很快重启,香飘飘的申报材料却一直被搁置。2015年股市震荡,IPO再次被暂停,香飘飘上市计划又一次遇阻。
今年4月,香飘飘第三次冲刺IPO,披露最新招股书,拟发行不低于4001万股,募集资金7.48亿元,其中2.61亿元用于年产10.36万吨液体奶茶建设项目,4.88亿元用于年产14.54万吨杯装奶茶建设项目。
招股书披露当天,香飘飘就收到了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对公司规范性和信息披露提出问题,一个月后,香飘飘IPO被暂缓表决。不过这一次的暂停并没有持续多久,6月6日,证监会公布香飘飘通过审核,磕磕绊绊闯关六年后,香飘飘终于成功登陆A股,成为“奶茶第一股”。
香飘飘成功上市,创始人蒋建琪家族无疑是最大赢家。
根据招股书,发行前蒋建琪及妻子陆佳华持有香飘飘80.46%股权,女儿蒋晓萤持股5%,蒋建琪的兄弟蒋建斌持股10%。发行后,蒋家合计持股比例仍高达86%。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披露的股东中,除持股9.71%的宁波志同道合外,其余全部为自然人股东,而这家唯一的机构股东也主要由蒋建琪家族出资设立。香飘飘可以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家族企业。
曾有媒体报道,在香飘飘上市前,包括IDG资本、达晨
等风投都看中了这家公司在奶茶领域的潜力,有意愿入股,但都被蒋建琪拒绝,他公开表示:“风投机构主要奔着上市为目的,只管利润而不管品牌的未来。”
产品单一重金砸广告
在杯装奶茶市场,香飘飘一直独占鳌头,大量广告投入和单一产品撑起了公司的业绩,但这种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也一直被诟病。
招股书显示,香飘飘主营业务为奶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椰果系列和美味系列两大类共十二种口味杯装奶茶产品,此外还有其他产品,包括桂圆红枣奶茶、蒙古奶茶和原汁奶茶等。
公司资金情况较为可观,2014年-2016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1.93亿元、1.12亿元及3.66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1.72%、40.52%、49.31%。
业绩方面,2014年-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0.92亿元、19.52亿元、23.9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2.03亿元、2.66亿元。报告期内,杯装奶茶的营收占比均在95%以上,其中椰果系列和美味系列杯装奶茶产品贡献了超七成的营收,也支撑起了香飘飘在杯装奶茶市场第一的占有率,2014年-2016年,公司在杯装奶茶市场份额均超过55%,2016年接近60%。
与可比上市公司统一和康师傅相比,香飘飘盈利能力较为稳定,毛利率维持在40%以上,不过与同为以饮料为主的养元饮品、承德露和维维股份相比,香飘飘的优势则不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香飘飘的主要竞争对手都并非只做杯装奶茶饮料的企业,相比之下,香飘飘的产品显得格外单一。公司在招股书的风险提示中也提到,“经营业绩严重依赖于杯装奶产品的生产及销售,虽然拟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进军液体奶茶市场,但仍然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资源。”
尽管产品种类单一,但香飘飘在宣传上始终不留余力。招股书显示,2014年-2016年,公司广告费用金额分别约为3.33亿元、2.53亿元和3.59亿元,占三年营业成本的比例达到28.81%,而净利润仅为广告投入的七成,也就是说,每投入一元的广告费用,只带来7毛钱的利润。
对此,香飘飘解释称,公司属于快速消费品行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对于快消品的销售至关重要,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投放广告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经销商提供强大的销售宣传支持,从而导致公司广告费金额较大。
而与大手笔砸广告相对的,是香飘飘在研发费用上的“节省”。2014年-2016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1477.14万元、558.53万元、639.3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71%、0.29%、0.27%,占比不断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中提到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时称,“众多资金少、规模小、生产水平低的企业加入饮料行业竞争,中小型企业一般不注重对研发的投入,创新意识欠缺”。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