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陕西榆林凯越煤化工
因净利润亏损,资不抵债,近日,华电集团拟1元“甩卖”旗下煤化工企业。
6月1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被华电集团转让的一家煤化工厂区部分设备已经锈迹斑斑。据该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公司被华电煤业收购后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仅仅三年的时间就已停产。
针对资产转让情况,以及旗下两家煤化工公司亏损缘由,本报记者联系华电集团方面采访,该集团新闻处相关工作人员仅表示“以公告为准”。
华电集团旗下煤化工公司的巨额亏损,是否反映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疲软期已经来临?煤化工行业将如何发展?
高负债无营收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显示,华电集团拟1元出售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天化”),其去年营收12.37亿元,净利润亏损6.33亿元,今年第一季度营收3.5万元,净利润亏损4963.76万元,负债率超过百分之百。而华电集团还拟以3.1亿元出售陕西华电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横煤化工”),该公司去年营收为零,净利润亏损106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营收为零,净利润亏损266万元,负债率超过90%。
其实,榆天化也曾有过迅猛发展期。2004年,榆天化仅用6个月的时间,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20万吨天然气生产甲醇装置,天然气消耗也达到国内同行业最低水平。2010年,又形成了年产甲醇80万吨、醋酸15万吨、二甲醚20万吨的产品规模,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5亿元,成为榆林最大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但被华电煤业收购的榆天化表现不尽如人意,仅仅三年的时间就已经停产。目前凯越煤化工虽正常运营,但也仍然负债累累。”凯越煤化工工作人员李磊(化名)向本报记者说道。
榆横煤化工同样面临着高负债无营收的问题。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6月27日,主要经营煤化工项目、热电项目、煤炭项目的投资建设及电厂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曾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煤电化综合能源基地。
据当地政府官网信息显示,华电集团方面此前计划建设300万吨/年煤制甲醇、100万吨/年煤制芳烃装置、配套建设1000万吨/年煤矿等,致力打造国内最大的煤电化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80亿元。
记者经走访发现,榆横煤化工百万吨煤制芳烃项目坐落于工业园区内。目前该项目初期研发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今后将正式投产,目前由凯越煤化工委托管理。榆横煤化工相关人员也向记者表示,由于公司一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并未实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所以导致公司目前处于高负债无营收的局面。
此次转让的两家公司控股股东均为华电煤业,华电煤业的控股股东则为华电集团。据华电集团官网显示,华电煤业在去年上半年的利润总额达到了18.53亿元,同比增加25.82亿元,此次的“壮士断腕”,无疑会大大减轻华电集团的业绩压力。
但煤炭分析师关大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转让的两家亏损煤化工公司虽然可减少控股股东的压力,但也体现了华电集团对煤化工行业管理的不当和对国际油价提振信心的不足。
下属公司积重难返
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曾分别跌破每桶40美元和35美元,布伦特原油全年均价每桶53.6美元,同比下跌46.1%,这给煤化工产品销售带来严峻挑战,很多煤化工企业都在2015年迎来了寒冬。但是随着油价的高位震荡,煤炭行业盈利情况从2016 年初开始持续好转,行业销售利润率也从亏损一直上升至13.23%,煤企整体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从70%下降至66%。直到2017年,大部分煤化工企业都已开始盈利。
记者注意到,榆天化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全资子公司凯越煤化工从2015年正式投入生产到2017年的三年间,累计亏损甚至超过了11亿元。
“公司主营的煤制甲醇项目历经七年才正式投产,建设周期长,建设期间的设备折旧费、养护费、公司运营费、员工工资和银行利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氧气作为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助剂由第三方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提供,在公司成本中占到了将近20%,让公司经营状况雪上加霜。”上述凯越煤化工工作人员表示,前期的大幅投入,近年的行业低潮期,让公司积重难返。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目前榆天化工厂中的部分设备已经锈迹斑斑,甚至停止了运行。据工作人员介绍,榆天化用于运营的设备还是1992年建厂初期投入使用的。设备老旧带来的高昂维修养护成本,再加上原经营项目为甲醇、化工原料、试剂甲醇等,销售市场有限,公司生产成本不断增加。
另外,上述凯越煤化工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凯越煤化工成立后长达七年才正式投入生产,也从侧面反映出榆天化较差的决策能力和行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出售挂牌标价仅1元,但转让条件并不简单。投标方除了需受让榆横煤化工全部股权,还需承接榆天化全资子公司凯越煤化工相关债务问题。而成功受让标的后,投标方还需要保持现有职工劳动关系不变,确保职工稳定。
煤化工的出路
那么,华电煤业旗下煤化工公司的巨额亏损,是否反映出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疲软期已经来临?
据中投顾问在《2017-2021年中国煤炭行业去产能 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分析显示,“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鲜明特点。我国煤炭资源总量5.9万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而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占6%,且其增产难度大,对外依存度高。另据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从2010年~2016年,我国能源产量整体保持稳中有升趋势,2016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增长1.4%,其中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当前我国现代煤化工工业生产体系还有待完善,也缺乏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但仍然有理由相信,随着煤炭供给侧改革的加速推进、技术的进步以及洁净利用煤炭资源渠道的不断拓宽,未来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
不过,在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林伯强看来,近年来,随着产能的陆续释放,煤化工产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仍然是能源消费主体地位,虽然近年来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试图让项目进入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不是那么容易。
记者注意到,《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现代煤化工“十三五”发展指南》《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今年4月开征的环保税,则体现了政府指引现代煤化工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决心。
“技术、资源和国际油价,是限制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平衡工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是煤化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关大利告诉记者,以榆横煤化工为例,其巨额亏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公司近年来一直处于技术研发阶段,但并未有实际产能。
对于此次华电集团出售旗下两家亏损公司,林伯强也表示,煤化工行业投资高而且盈利不明确,虽然近年来煤化工产品价格有所回暖,但前途仍然不是很明朗,排放仍然是煤化工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事实上,从近年来的探索,没有哪一家企业能完全做到真正的零排放,煤化工行业仍然受环境的制约,未来对于煤炭的清洁利用仍然需要大力研发。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