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新春许愿季或超越淘宝双十一互联网+
新春即将来临,传统商家们都在积极营销,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年底来个销量大冲刺,以好迎接来年的“开门红”。各大电商平台也刮起了营销风,各类营销噱头更是让人目不暇接。如此繁华的盛况背后,折射的则是商业模式的单一和消费者购物欲望的低频。“往来”作为一款基于商品场景的移动社交电商应用,或许正在解决这个天花板难题。这里无关广告,只是探讨。饿了么可以一夜崛起,青年菜君也可以一夜走红,它们凭借的不仅仅是噱头,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大势下的定位和不同于传统的商业模式。
“淘宝双十一”已显疲态 商业变现遭遇天花板
商家:成本高 收益少 流量匮乏 品牌曝光度少
众所周知,淘宝打造的“双十一”已成为了消费者网购狂欢节。每年“双十一”当天规模级的销售额都会引起媒体热议和其股价飙升。理论现象是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商家得到了财富,淘宝得到了品牌。但客观现象是消费者被忽悠,商家盈利者居少,淘宝赚的盆钵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淘宝作为一个平台,流量有限,只会顾及大商家,小商家辛苦付出几个月的成本与所得的收益完全不成正比。据《经济参考报》揭露,目前淘宝集市店有600多万个卖家,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个,仅占5%;天猫商城店,6万多个卖家,不亏本的,不足10%。由此可见,淘宝双十一只是少数商家的狂欢,大多数商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狂欢。
所以,“淘宝双十一”并不是一个合理公平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竞价购买流量无任何区别,只是购买流量价格高低不一样而已。投入推广资金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淘宝流量倾斜商家的幅度。长此以往,低流量的商家收益相对与其付出的时间、人力、资源等投入,简直可谓是冰山一角。成本高、收益少、流量匮乏、品牌曝光度少是大多数商家运营淘宝之痛,也是“淘宝双十一”显露疲态现象的原因之一。
消费者:买到高性比价的物品较少 买卖双方沟通渠道过窄 维权难
熟悉淘宝的人都知道,“淘宝双十一”好多商家都是先升价再降价,让客户看上去降价幅度很大,实质上等于没降价。似乎这个已经成为了淘宝平台上默认的游戏规则,能够让消费者买到真正高性价比的物品着实不容易。收到货物,给个评价,就算购物完成了。殊不知有的商品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知道效果如何,虽然淘宝能追评,但有的时候依然无法满足周期长的产品检验需求。淘宝这个漏洞被好多非标品的商家们利用。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物品质量的好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淘宝作为平台只是提供了交易,并没有实施售后责任制度,这个是有所缺失的,买家与卖家双向沟通的渠道过于狭窄,维权难是“淘宝双十一”显露疲态现象原因之二。
阿里:推出熟人社交应用 昙花一现 不温不火 移动社交电商入口梦碎一地
移动互联网的瞬间崛起,让阿里巴巴高层感觉布局移动入口是个大机遇。于是在众人期望之下推出了“来往”,寓意为“朋友之间要来往”,初衷是要打造一个熟人社交移动平台。但是一直尊崇于传统互联网营销的阿里并没有抓住用户需求点,而是邀请了好多淘女郎、明星扎堆以吸引用户被动参与。这种短暂性的休眠式社交很难立足长久,思维战略很对,产品体验太差,导致“来往”这个熟人社交移动应用也是昙花一现,不温不火,其一心打造的移动社交电商入口梦也随之凋零一地。虽然有微淘助阵,但这个完全是由淘宝PC端复制而来的移动端对应产品,仅此而已。自身创新不足、移动流量受限是“淘宝双十一”在显露疲态现象原因之三。
综上所述,“淘宝双十一”这个被人们冠以购物狂欢节的城堡也是百疮千孔,商家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造就城堡地基不稳、内在核心商业模式已过于传统,基于商品链接的买卖双方社交关系过于呆板,淘宝自身平台创新力度不大,导致整个阿里生态链无法双向性的互动运转起来。所以,淘宝双十一疲态已显,好多小白商家还一心往淘宝聚拢,晚矣。而觉醒只不过是时间早晚问题。
新星“往来” 打造移动社交电商新模式 裂变式传播更受商家和用户青睐
“往来”,作为一款创新式移动社交电商应用,其真正的核心在于C2B模式的灵活掌控。先列举一个场景:过年了,小明想要买个iPhone6,但对于刚毕业的他来说,6000来块钱买个手机绝对是个奢侈的计划。但是,他借助了往来,在后台选定心仪商品iPhone6,以许愿的方式将这款产品发布到朋友圈里面,他的亲朋好友看到之后,纷纷你100,他100进行馈赠,最后众筹得到了6000来块钱,达到了商家标注的iphone6价格,商家在往来后台核实之后,立马发货。新年愿望实现!搞定!
基于产品场景进行移动社交电商,这个是往来最大的闪亮点。以许愿的方式将选定的心仪商品信息发布到朋友圈,通过朋友们自助帮忙众筹的模式将愿望实现。这里不再是买家与卖家的生意平台,而是人情往来平台。今天你帮我实现愿望,明天我也帮你实现愿望。社交的本质就是交互,交互的核心是信任。往来打造的正是基于以信任为核心的强关系商业变现平台,通过直接和间接朋友的圈子裂变式转发,以最低成本将愿望变现,达到朋友间经常往来的社交电商目的。
“往来”相比“淘宝” 商家入驻运营成本低 品牌曝光量大 消费者黏度大 活跃性强
入驻“往来”的商家只需要向官方缴纳每笔订单实际金额的5%佣金费即可。相比于天猫高达销售额70%的运营成本,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最重要的是“往来”可以为商家们带来多重超性价比服务。
首先:节省商家运营成本。商家只需要入驻“往来”即可,产品选择、传播、成交一站式流程全部由许愿用户完成,商家只需要发货即可。
其次:商家品牌曝光度高。用户选择心仪商品以许愿的方式发布到朋友圈之后,通过朋友们的转发,朋友的朋友转发,这种裂变式的核传播威力是无法抗拒的,商家品牌曝光度更是呈几何式骤涨,低沉本高传播的典范。
再次:方便商家收集预期数据,降低库存风险。“往来”有个功能就是当许愿者将心仪产品发布到朋友圈之后,同样喜欢此产品的潜在用户可以点想要复制愿望,从而实现裂变式的传播,想要的用户越多说明用户对此产品的喜爱更多,商业变现的几率就会更大。与阿里的预期数据相比,往来能够收集到有多少用户想要我的产品,愿望的付款比例并以此推断未来不同阶段的销售情况,预期数据的支撑,使得商家库存风险大大降低。
对用户来说,“往来”提供了一个高性比价平台。通过发布愿望,朋友圈众筹,实现愿望。反过来也是,朋友发布愿望,之前得到帮助的您也会“投桃报李”。以极低的价格得到自己喜爱的产品,不仅能够彰显人气指数,还能增强朋友间的关系链条和认识更多潜在朋友,达到双向平等互惠的目的。
总的来说,阿里巴巴虽然作为一个平台,聚集了众多资源。但是这个平台的属性是具有传统互联网基因的,对于商人们来说只是个工具,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垂直社交闭合。所以就目前来看,各个衔接点的独立封闭造就了其商业模式越来越重,强硬而不柔伸,短悍而不长刺。用《穿越星空》的术语来说,阿里巴巴应属于二维平面。“往来”作为移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产物,其互动性强、裂变性强、变现性强、人文性强,各个节点都是一个衔接互动可逆的过程,柔伸无限,俨然蜘蛛网一般,虽有漏洞但坚韧有余。
阿里有双十一,而往来有”新春许愿季”,宏观上来说,往来的新春许愿季超越双十一只是时间问题,甚至从很多方面来说,第一届的新春许愿季就已经超越有6年历史的双十一!
往来的新春许愿季依托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将这个时期人们最为频繁密集的许愿、相互祝福和馈赠搬到了人们的手机上。通过往来,春节期间大家用手机许愿并相互祝福馈赠,你拿100元给20个好朋友的愿望每个5元(往来give me five按钮每次赠送5元)不会心疼,而你的愿望每收到朋友5元的祝福都会开心!可以想见,通过手机许愿和相互祝福馈赠也许会像春晚一样成为中国人过年的标志性内容!
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需多讲,而双十一这样一个生造出来的光棍节显然无法与之相比,因此新春许愿季能够打更多的情感牌、社交牌,而双十一除了打折这个促销牌已经没有别的底牌了。
从空间来说,阿里的双十一已经能够看到明显的天花板,销售额继续增长的空间很小,很难突破千亿大关。而往来许愿季背靠的春节社交和礼物,是一个规模超过2万亿且仍然保持增长的市场,而新年愿望又代表着用户未来一年的主要消费,总量将是以十万亿计!两者的成长空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往来新春许愿季的客单价将远超阿里双十一
促销的主题决定了阿里双十一客单价高不起来,因此房地产、车辆和高端品牌来说,很难借到力。而通过许愿这种形式,商家能直接了解到大量潜在消费者的需求并与之建立联系,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精准数据并实现业绩增长!而对高品质的消费品而言,套餐的形式更能吸引消费者许愿:相比一只护手霜,全年的化妆品套装显然更能吸引女性用户许愿!这种集中购买显然大大降低了商家和消费者双方的成本:商家卖掉了一年的商品,消费者买到了一年的产品。
新春许愿季是一种更健康的营销方式
每一年,为了双十一数据的增长,在阿里有意无意的引导下,将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的销量集中在一天释放,对商家来说就像是饿几天再暴饮暴食一样,极度不健康,所以每次双十一过后都是一地鸡毛,快递拥堵、大量退货、库存积压造成的种种乱象;而往来许愿季则是先通过愿望的形式收集用户的消费意向,在未来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逐步释放销售,因此商家能够更好的计划,而用户也能够得到更高质量的服务。
综上所述,往来的新年许愿季超越阿里的双十一只是时间问题,对商家而言用一种更低的成本、更健康的方式完成了销售;而对用户而言,过年馈赠礼物和收到礼物都会更加开心!往来的新春许愿节并不是简单的促销活动,也因此超越了所有简单的促销活动,其中包括阿里的双十一!
新年应该是比光棍节更重要的一个节日吧。超越,不只是梦想,而是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颠覆是必然!(文/独孤依风,微信订阅号:worldlun,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