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以啥样的“正确姿态” ,阅读那些说移动连联通电信每天狂赚四个亿的头条?互联网+
这两天三大运营商又被密集的“炮轰”了,被炮轰的原因是其财报引起的。翻看三大运营商的报道,骂声一片。为什么三大运营商会激起“民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直以来,老百姓对三大运营商的印象都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国企,尤其是近两年诸多偷跑流量事件的频频曝光,让运营商们的口碑更是每况日下。当然,这当中也有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总的来说,造成这种舆论趋势主要原因是三大运营商一直保持的不理睬的态度。
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从中国电信业发展的开始就已经被打上了“垄断”的标签,垄断中国电信业的国企。在老百姓看来,既然是国企就应该担起应有社会责任,为何还要收取高额的费用?看着每年三大运营商公布的财报,运营商“暴利”的概念深入老百姓的人心。
拿刚刚公布的三大运营商的财报来举例,根据三家2015年的财报显示,中国移动营收收入为人民币6683亿元,中国电信营收收入为人民币3312.02亿元,中国联通营收收入为人民币2770.5亿元,三家合计人民币12765亿元。2014年三家运营商公布的营收总和为12504.7亿元,年营收不降反增。
或者营收不足说明问题的话,那就来说说利润。三大电信运营商2015年净利润合计约1391亿元,算下来日均3.8亿元。这个数字和2014年的1390.4亿元,平均日赚3.8亿元是持平的。这个数字对于三家运营商或许并不是最高的,但在国家政策“提速降费”这个大背景下就显得非常刺眼了。
从2015年5月起,三大运营商相继公布了具体的提速降费方案。尽管这次降费宣称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资费调整,但在呼声最大的移动网络资费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不约而同地停留在下调国际漫游资费的层面上。显然,这次“没诚意”的降费不能让老百姓们满意,网友更是吐槽“降费,降费,为何我的话费反而变多了?”。
这些高昂的数字和无诚意的改变是民众所不能接受的。三大运营商的社会责任难道只是体现在了赚取高额的利润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国有资本”?当然,运营商要接受国家的利润考核而不得不追求高利润可以理解,但这并不和让利于民相冲突。其实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运营商做出有诚意的改变都不会忽视的,降低或取消部分地区的漫游费用这些行为用户不是看不到。
另外,三大运营商的口碑一直颇差另一个原因是放任舆论。运营商养不起、招不来优秀的公关团队么?显然不是,只是大多数时候,三大运营商选择的是放任和不引导舆论的走势。现在,4G已经普遍面向市场了,流量成了通讯费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流量的需求暴增,甚至已经占据了运营商收入组成的第一梯队。
技术的进步,伴随的往往还有麻烦。“3小时耗23G流量”“一夜之间一夜疯跑50GB流量”等事件纷纷见报发酵,这对于运营商的口碑影响是非常之大的。无论是用户操作失误也好,第三方盗用也罢,运营商没有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引导舆论走势,反而推却责任甚至选择漠视的态度,给用户和老百姓的感觉就是“店大欺客”。所以,别怪老百姓带有情绪化的表达不满和媒体的迎合。
在这一点上,运营商应该向互联网公司学习,在舆论中主动出击,占主导地位。引导用户并给出实实在在的流量、话费监测明细,并说明来源。用数据和现实提高自身公信力。店大可以,店大应该给用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和便利,而不是欺客。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过去几十年的中国电信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已经达13亿左右,但发展速度过快所导致的服务质量跟不上,也是运营商需要面对和决绝的。否则,即使再优秀的公关团队也无法拯救运营商的口碑。
最后,国企有其本身的制约性。三大运营商如此之大的体量,想要提速降费和提高服务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运营商高层需要从上至下,一步步的来想办法采取“软着陆”的方式来完成。这也是国企普遍的存在的问题,稳定大于一切。
作为离互联网最近的国企,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后对于三大运营商的“骂声”不会断。但运营商不能任其发展,在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前提下,满足用户的诉求和引导舆论才能提高自己口碑,尽管这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但用户却会实实在在的感受的到。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