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乐视小米扎堆人工智能,彩电业是真牛逼还是吹牛逼?家电
彩电业概念频出。继量子点、激光、OLED、生态、VR/AR之后,彩电业有了新的竞逐方向——人工智能。长虹率先推出人工智能电视产品之后,乐视、小米也迅速上位,力推人工智能电视,相信接下来会有一大波企业也会将人工智能的标签打在自己的产品上。钉科技(家庭互联网第一媒体,微信公号:dingkeji2015)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是包括谷歌、苹果、微软在内的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都在探索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彩电企业应该对这一技术保持高度敏感性,但也切忌为谋取短期市场利益,去过度消费不成熟的概念、透支未来的市场。
为什么是人工智能?
为什么彩电业会将人工智能锁定为下一个风口?在钉科技看来,至少有三大原因:
一是彩电业需要新的概念、噱头刺激市场。回顾彩电业的发展历程,基本上都是每一轮的发展都是一些新技术、新概念刺激的结果。比如,从CRT电视到液晶电视后,可以历数的概念就有:LED电视、3D电视、不闪式电视、云电视、高清电视、4K电视、HDR电视、量子点电视、激光电视、ULED电视、OLED电视、生态电视、VR/AR电视……市场需要不断有新的概念刺激来拉动消费、刺激需求。2016年下半年,在整体市场走低、需求不旺的情况下,
人工智能电视概念的推出,有利于拉动市场。
二是沿着显示技术升级的路线发展,无法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彩电业30多年来的发展,一直围绕硬件特别是显示技术来展开的,从最开始的CRT显现管,到后来的液晶、等离子,再到如今的OLED、量子点、ULED、激光显示等技术,都无一不是沿袭着硬件创新的思路。
如今的显示技术所达到的显示效果,包括4K、8K、HDR等,能够满足绝大部门用户的需求,而在没有相应内容的配合下,绝大多数用户无法感受到技术的差异。也就是说,当下的显示技术创新实际上无法大幅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这时,需要新的技术和产品,来更新用户对彩电的认知。人工智能则规避了硬件方向,从软件和服务方向提升用户可感知的体验,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三是传统的交互方式的确有太多需要提升的空间。目前的彩电交互方式,除了传统的遥控器之外,也增加了语音交互。但整体来看,目前的语音功能要么不灵敏,要么不智能,缺乏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撑和生态资源,因此只能是个噱头,不能成为用户的主流交互方式。
语音是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当彩电不再只是被动接收电视信号的硬件,与互联网紧密结合之后,彩电其实已经变成了家庭互联网的最主要入口。与电视的交互,不仅会变得主动、频繁,而且会变得更为重要。人工智能的出现,将语音交互能力、极速搜索技术、全程语音控制、个性化推荐等变为现实,将极大提升用户的整体交互体验。
扎堆后的冷思考
不管人工智能技术储备如何,赶在友商前面发布产品总会有一波红利期。于是,我们看到:7月,长虹率先在业界发布了CHiQ人工智能电视;10月18日,小米也发布了人工智能电视3S系列,涵盖了55寸、60寸、65寸;乐视也据说要在美国发布人工智能电视新品。可以预见,随着乐视、小米加入人工电视阵营,会有越来越多的彩电企业也将为自己打上人工智能的标签。
钉科技认为,彩电企业扎堆人工智能,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该将人工智能作为长期战略而为短期战术行为。从过往的历程看,彩电企业对于新技术、新概念的包装很多时候都处于短期利益考量,并没有长期的规划。人工智能技术目前方兴未艾,与彩电的结合,与家庭互联网的结合,都处于起步期。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持久的资源投入,是很难真正建立起竞争壁垒的,而只能成为短期营销的工具。
其次,应该挖掘除了精准个性化推荐之外的更多智能应用。从目前看,无论是长虹还是小米,所谓的人工智能,主要的卖点还是在于通过机器学习,实现精准的个性化的推荐。钉科技认为,这样的技术其实并没有太强的壁垒,视频网站、资讯App等都做到了类似的应用。真正的人工智能电视,应该包括更多的场景应用,与家庭生活、智慧家庭密切联系,这需要彩电企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一同去探索。仅仅有一个不错的软件推荐算法,离人们期待的人工智能仍有相当远的距离。
最后,不要过度包装人工智能概念去透支市场。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包括谷歌、苹果、微软在内的全球顶尖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探索中,彩电企业可以对这一新技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但不应该和当年的3D电视、高清电视一样,过度包装透支市场,毕竟不成熟的技术以及不完善的体验会让消费者心理产生巨大落差,这无论是对单个彩电品牌还是整个行业,都具有伤害作用。
【来源:钉科技 作者: 丁少将】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