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市值超推特,论中国互联网企业庆祝的正确姿势业界

创事记 / 窦文宇 / 2016-10-21 15:05
作为中国社交媒体举足轻重的领先企业, 新浪微博市值首次超越Twitter确实是个里程碑事件—要知道, 微博从一开始就是比照着Twitter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如今小兄弟超越了老大...

016.10.18,中国互联网界一个重要新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微博(NASDAQ: WB)股价上涨至53.12美元,市值113亿美元,首次超过Twitter。

312

作为中国社交媒体举足轻重的领先企业, 新浪微博市值首次超越Twitter确实是个里程碑事件-要知道, 微博从一开始就是比照着Twitter的模式发展起来的。如今小兄弟超越了老大哥, 中国互联网有欣喜庆祝的理由。不过,只有真正了解比较了微博及Twitter的差异之处,才可以理清楚事件的发展规律与特征, 找到正确的庆祝姿势!

以下从平台特征, 外部环境及管理等方面对这两个功能相似的社媒平台进行对比分析。

 1 信息容量- 最多只能由140个英文字母组成词及句子, 英文为主的Twitter发布信息基本上限制在几句话之内。所以发言要么必须言简意赅, 要么起个引子作用,更多信息读者可以点击链接获取 信息。比如,美国总统候选人Donald Trump就是使用在Twitter上组合使用这两种信息策略的典型。

同样是140个字符,图形文字基础上的汉字却有着在这短短的140字讲出一个完整故事的功能-比如类似下面这样的微博小小说:

“在图书馆发现一个美女,暗中观察多日后鼓足勇气准备向她表白,突然冒出一个男人说他观察我好几天了,汗,说要给他个机会大家公平竞争。靠竞争就竞争,who怕who。他却说他是Gay,喜欢的不是那个女孩而是我。靠,这个死GAY!你喜欢谁不行非得喜欢我!本姑娘我长的就那么像男人么?”

所以,仅仅从每个帖子在140字符限制的范围内,能传达出来的信息容量而言。 微博比Twitter占优势- 这种优势也反映在其它东亚语言上-比如日本, 就是Twitter在美国之外的第二活跃市场-与日文能在单位字数传达的大信息容量不无关系。总之, 更大的信息量增加了用户的收获。

2 图文并茂- 2006年起家的Twitter有个纯粹的诉求,在社交媒体上告诉小伙伴们what I am doing或者what’s happening-不拖泥带水,在140个字符内。创始人之一Jack Dorsey的第一条tweet清楚反映了这种设计风格。

在其发展初期, 智能手机尚未或刚刚登场, 手机照相也不是一个风行的功能-故Twitter一直保持着单纯的文字风格:如果是图片,一般需要附上链接。这种对简洁介乎执着的追求直到2013年11月才改变:不想被社交媒体视觉化(Visualization)的大潮拉下,Twitter正式推出帖子里直接显示图片(inline image)的功能。

研究发现,这个改变明显提升了用户对帖子的参与程度。不过,也许是出于对其品牌传统的记忆固化, 用户还是倾向于认为Twitter是个文字型的社交媒体。图片为主的帖子多半不会以Twitter为首选。

相比之下,从2009年起步的新浪微博-紧贴智能手机快速发展的趋势与大潮一开始就把文字与图片的发布综合起来。

2012年8月, 新浪微博推出多图拼接及图片编辑功能 : 剪切、色调、复古等设计工具让网友立体表达图片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进一步强化了微博可以采取多媒介形式传达信息的形象。

从接受理解信息的媒介形式来看, 人们对图片的反应可能比对文字的反应灵敏几倍以上。随着智能手机的流行及拍照功能的日趋强大, 社交平台的趋势是更加视觉化: 相比出身就带着简洁但浓厚文字特征的Twitter, 微博从一开始就采取多媒介并行, 发展中不断强化视觉功能效果-从而占据了社交媒体发展的主动及先机。

 3 市场竞争—同情Twitter—社交媒体界的老大无疑是2004年2月4号问世的Facebook-两年之后开始以差异化社交功能亮相的Twitter本来也可以满足于二号人物的地位-但可惜的是, 2010年上线的图片型社媒平台Instagram及2011年腾空出世的转瞬即逝平台Snapchat对Twitter带来不少冲击-更致命的是, 这些冲击往往是差异化优势-直击Twitter的软肋: 比如Instagram 主导照片美图分享为主-既顺应智能手机拍照的流行, 也满足用户炫耀的心理。如这张脚蹬Dr Martens鞋的时髦女郎:

Snapchat最开始以阅后即焚功能出道, 但逐渐转向靠炫酷的相片滤镜工具吸引用户,尤其受年轻用户群喜爱-如:

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壮大过程就幸运一些。首先, 起步时没有像Facebook这样的社媒先驱横在前方;其次, 与新浪微博一样,同时起步的微博对手们(搜狐, 网易,腾讯微博)的产品模式大致跟住Twitter-没有哪家有革命性的创新点可以甩下对手,更多比拼的是执行力-新浪微博恰恰在这方面更出色。此外, 由于中国进入3G时间比发达国家晚,资费高企-网速流量考虑也影响了用户对图片社交应用的接受程度。故而中国一直没有出现像Instagram、Snapchat这样功能强大的图片社媒杀手级运用。所以新浪微博遇到的竞争冲击没有Twitter大-某种程度上保驾了它的成长壮大。

4 管理团队—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之间, 固然要比拼产品与理念-但同时也不可忽视顾客体验, 执行力。这时候, 强有力的公司领导团队无疑非常重要-掌控大局, 深挖细节。在这方面, Twitter恰恰是闹出新闻(负面)较多的一家社媒平台。

2013年,在Twitter准备上市过程中, 几位创始人-Biz Stone, Jack Dorsey, Noah Glass, Ev Williams, Biz Stone, Fred Wilson之间就演出了一场争权夺利上位的宫廷大戏—这样的内耗或多或少地磨去了些本应集中在应对竞争对手,提升产品及顾客体验的精力。

Twitter 创始人

上市之后Twitter的高层管理团队也呈现出不少的波动, 从2012到2014年间-像走马灯一样,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被换了一遍。见下图:

这样的大规模撤换高管似已经成Twitter的新常态-2016年1月,随着产品及媒体部, 研发部, 及人力资源部高管的突然离职-Twitter 的整个管理团队几乎又被换个底朝天-登上各大商业新闻头条的同时, 也引起公众对公司运营管理前景的隐忧。

新浪这边的故事就平静许多-2009年,新浪总裁曹国伟及团队以1.8亿美元控股新浪-成为第一大股东。2013年4月,阿里巴巴(中国)以5.86亿美元购入微博股票,占約18% 截止2016年3月31日,新浪共持有微博54.5%的股权,阿里巴巴作为第二大股东拥有30.5%的股权,第一大股东依然是曹国伟及其团队。从发展进程来看, 相比动荡的Twitter管理团队, 微博相对稳定的管理团队保障了战略连续性,运营效率-同时, 也减低了公众的猜疑, 提升股民及公众的信心。

5 外部资源—在高科技领域,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甚至包括控股, 收购)往往是企业获得额外资源,市场, 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Facebook在2012年以10亿美元收购当时尚未盈利的Instagram- 不光卸除了一个潜在竞争对手, 也为自身集团进入视觉化社交媒体打下一个坚实楔子。

企业发展进程中,Twitter在外部资源整合方面做过一些努力: 比较成功及有影响力的收购包括2012年收购短视频网站Vine,2015年收购直播网站Periscope-这些举措帮助Twitter挤入了视觉社交媒体前线-但在这方面依然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围剿-如Facebook Live 加上 Instagram。

收购之外, Twitter与其它IT巨头之间的合作似乎没有激发出太大的火花-Google与Twitter在2015年4月签订的合作协议主要是开放Google搜索Twitter的帖子,没能立竿见影增长用户及带来效益。。2014年Twitter 也曾尝试过与Amazon合作推出Tweet to Buy功能-当用户看到喜欢的产品,可以AmazonCart为标签存储在购物篮, 决定后在amazon购买。与电商的结合-如果做的好-本来可以扩大Twitter广告收入之外的收益-但可惜这个功能设计特点及卖点都不够突出,在推出几个月后用户试用兴趣就开始下降,最后也就不了了之。见下图

对比微博, 2013年-面临腾讯微信的强力竞争-阿里出于保持竞争优势考虑入股微博,并开展战略合作, 试图创造社交与电商的协同效应。尤其在近两年来, 微博在内容领域发力—利用网红,直播等形式- 增加新用户,黏住老用户。

当网红通过内容积累了足够的忠实粉丝,阿里的电商生态就可以无缝植入,帮助变现流量,绽放出巨大的社交+电商协同效应。如-在微博拥有450万的张大奕也是淘宝店的头号网红-把销售娱乐化,她是超级微博大V,也是淘宝女装的头号sales!

 6 未来:市值超越Twitter对于微博的发展是个里程碑。不过微博未来发展也可能会遇到Twitter目前面临的类似挑战-同为广播型(broadcasting)社交媒体,微博及Twitter主要靠是明星及大V的活跃于吆喝-而一般用户越来越沦于安静的看客-虽然围观可以涨知识, 但与Facebook或微信相比-个人的声音发出若长期无人喝彩, 会打击参与积极性。这也是微博将来长远发展需要解决的结构性挑战-比如, 是否可以扶持更多的中小V, 他们与粉丝天然更贴近,也更有动机激励粉丝互动。只有当粉丝真正感觉受到关心与尊重, 才是微博长远发展的根基。

总结:微博超越Twitter,是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个里程碑,可喜可贺。 不过,考虑到微博与Twitter发展的不同社会,经济,及竞争环境-这种超越更多是一种时代的幸运-而非表示中国互联网在技术战略上已经完全超越美国。庆祝自然应该,什么姿势? 偷着乐就可以了!

出处:创事记

作者:窦文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