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业三季报迎来业绩拐点 成本仍高企家电
彩电市场低迷已持续许久,今年上半年的境况尤其水深火热。不过三季度之后,下半年的暖冬正在接近。
截至11月2日,除了港股的创维数码,国内主要的彩电巨头都公布了三季报,厂商们可谓有喜有忧。根据财报,在今年前三季度中,四川长虹、TCL多媒体、深康佳、海信四家的营收均迎来上涨。其中,深康佳营收为201.6亿元,同比增长37.94%,增幅最大;TCL多媒体的营收上升19.3%至282.5亿港元;长虹营收为544.5亿元,同比增长12.2659%;海信则实现营收237.5亿元,同比增长7.57%。
但是,从前9个月的利润数据来看,康佳和TCL的净利润分别增长了390.65%、4.2%;而长虹和海信则有所减少,分别下滑了67.9724%和47.39%。创维虽然没有发布三季报,但是7、8、9月销量连续三月下降。
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全球电视品牌出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TV市场出货5860万台,同比下跌7.2%,预计四季度需求将恢复至同比持平。经历了上半年的迅速下滑后,三季度TV品牌厂商进入了多事之秋,仍面临人力、面板等成本压力。
业绩拐点来临
中国市场第三季度还是相对萎靡状态,主要原因还是成本上升。从数据来看,该季度彩电零售价格变化不大,利润比二季度好一些。今年6月,面板价格开始下降,但是真正反映到整机上则还需要一段时间,品牌商在采购上还是比较保守。奥维云网资深分析师崔吉龙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从厂商的成本来看,由于面板占据了电视整机60%以上的成本,其波动对于品牌厂商的影响也最深。同时,上游原材料的涨价也直接影响彩电的销售。此前创维董事局主席赖伟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一方面国家对环保、安全生产、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管,管理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不少原材料成倍上涨,也提高了成本。
群智咨询还在最新的报告中提到,三季度彩电的海外订单增加迅速,客户要求的交货周期短,使得一些长周期物料出现短缺和价格上涨,也间接抑制了三季度整机厂出货。此外,作为全球最大TV生产基地的中国,生产旺季时,TV制造业需要的大量生产线工人短缺,人工成本也随之上升,较严重地影响了出货。
但是,从库存来看,国内品牌商在第三季度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群智咨询品牌PSI(产销存)研究模型显示,三季度末的国内TV品牌厂商的库存周数降低到6周左右,清理速度快于预期。并且,一部分品牌厂商的库存在8月底就降至健康水平,比如海信8月底库存为6.3周。
随着面板降价周期的到来,彩电企业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得到缓解。进入第四季度,双十一成为国庆促销季后的重要销售节点。崔吉龙告诉记者:今年的双十一,不论是渠道商还是品牌商都在加大投入。渠道方面原先主要是天猫在发力,现在京东也强势加入。目前彩电出售的线上渠道占比在30%左右,我们预测今年双十一彩电销量增长14%左右,但是增速不如去年,去年同比增长了50%以上。
在他看来,强势渠道的拉动、上游成本的下降、以及彩电厂商的出货动力,将成为拉动四季度业绩的三大关键因素。
深入转型
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品牌的出货占比前三名为海信(15%)、创维(15%)和TCL(14%)。互联网品牌也从占比20%的最高点跌落,其中,排名靠前的小米电视占比4%、乐视TV占比3%、暴风TV占比2%。
眼下,厂商们一边加速国际化,拓宽海外市场,一边拓展自身业务对主业形成互补。东南亚、欧洲、北美、以及新兴的巴西等地区都成为彩电企业抢夺的市场。
从业务拓展来看,长虹和海信都在加码2B业务,长虹相关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长虹正在进行国企改革,接下来会加强2B板块的建设。
崔吉龙表示:彩电产业的2B业务主要在商用显示市场,包括电子白板、拼接屏等,这也是整个市场热点。2B业务利润也更大。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2017年商用电视的销售额预计在59.5亿元,激光投影为85.8亿元,电子白板为162.1亿元。海信、长虹等公司都增加了投入。
同时,康佳集团正在逐步转型成为投资控股平台,创维正在进行5年转型升级规划,TCL则继续进行公司重组和双+转型。相比之下,互联网品牌更为艰难。崔吉龙告诉记者:今年互联网电视烧不起钱,去年乐视、小米和微鲸达到了100万台以上的销量,但现在乐视电视一月只有几万出货量。
在提升销量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如何让电视屏幕增值,就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换言之,当开机率减少时,电视屏幕作为家庭的一大终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在崔吉龙看来,今年电视厂商和腾讯、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有了更多深入的合作,不难发现传统彩电企业转型的决心,以及内容商不愿意放过客厅屏幕的机会。
【来源:中国家电网】
1. 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 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 ",不尊重原创的行为 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 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