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场外信息表示,腾讯很有可能会直接入场出行,这意味着它要和滴滴直面竞争,而它是滴滴股东之一。
这些年腾讯在出行上诸多尝试,即便腾讯在2018年第三季度把策略重点转向toB,在出行上的投资却越发激进起来,看起来甚至要亲自做C端。
很多场外信息都显示腾讯在实施一些出行上的规划,而且动作不小。
5月1日的媒体报道指,自2019年1月29日以来,腾讯接连申请了“腾讯出行”、“腾讯乘车卡”、“乘车快报”、“腾讯乘车码”、“腾讯打车”等多个商标。
目前,上述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据腾讯出行商标信息显示,其服务范围主要涵盖“可下载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可下载的手机应用软件”、“已录制的计算机程序”、 “网络管理用计算机软件”和“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等多项服务。
与此同时,一个“腾讯出行”官方微信公众号已于2015年11月建立,不过该公众号至今未更新内容。并且,腾讯出行小程序已经在深圳、重庆、西安、杭州和广州等全国52家城市开通服务,主要给用户提供实时公交查询服务。
更切实的是,一系列公开消息显示,腾讯确实在拿钱入场:
3月22日,腾讯联合长安、一汽、东风、阿里和苏宁等众多传统车企及互联网企业,出资97.6亿元人民币共同设立南京领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拟投资以新能源 为主的共享出行产业,并组建出行公司。
4月初,广汽集团宣布与腾讯和广州公交集团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移动出行项目平台公司。
4月16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与腾讯 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双方将在共享出行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这个网约车项目尤其引人注意,最近信息指,天眼查数据显示,腾讯是通过CEO马化腾的控股公司南京网典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到 30%。广州祺宸经营范围涉及 租赁、网络预约出租 客运等,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网约车项目。
而广州祺宸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广汽集团移动出行项目组组长蒋华,此前广汽透露一款名为“如祺出行”的APP目前已经在内测阶段,预计在6月份上线。届时如祺出行将从粤港澳大湾区起步,逐步拓展周边的城市以及全国。
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如祺出行很可能将是广汽与腾讯合力推出的移动出行项目,可以预计如果如祺出行发展顺利,腾讯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其投资。
而除了如祺这个项目,从参与者广州公交集团,以及微信公号、商标注册来看,腾讯这次计划打一套组合拳,从公共交通,到网约车全面覆盖。
实际上,如果从数据来看,腾讯在互联网巨头上是最有野心的,界面新闻最近发布一个数据报告,分析了阿里、腾讯、滴滴、小米科技等10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对 行业的跨界渗透情况,发现主要渗透形式包括投资、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等,渗透的细分领域包括传统 、新能源 、网约车等等领域。
一个重要的趋势是,几家公司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仅在2018年,融资事件数高达35件。
真正舍得砸钱的还是腾讯。
这个报告显示,从2010年至今,10家公司对 行业公司做了了124笔投资,参与C至H轮和战略融资的比例最高,其中,腾讯对 领域的投资最多,达到55起,其次是阿里和滴滴,都超过20起。而相比阿里和滴滴相对比较注重网约车领域,腾讯则是“广撒网”模式,在网约车、新能源、电商、地图导航、媒体、金融等各个领域都有涉猎。
此次出手,看起来是直接与滴滴竞争,而滴滴和腾讯的关系早就敌友难辨。
腾讯在出行领域两笔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滴滴和摩拜。
时间驳回到2013年年初,马化腾到北京,主动联系了滴滴的程维。这件事让程维惊讶——他出身阿里,滴滴的天使轮投资人王刚也是阿里老兵,和马云私交甚好,从这个角度,滴滴算腾讯半个“对手”。
但见面后马化腾给出了一个很难拒绝的offer,腾讯投资滴滴,占20%的股份,不要董事会席位,投票权减半。腾讯的条款非常优厚,媒体报道指,在其他投资人的坚持下,滴滴在2013年4月接受了腾讯1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这笔投资后来成为腾讯发展微信支付的一个重要平台,也让滴滴成为腾讯与阿里战争的移动出行代理人。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后,许多人都忘了当时移动支付在出租车上推广“火拼”的情景:
根据2014年年初《第一财经周刊》一篇报道,2014年1月前后,绑定一个支付宝账户,司机能够获得50元现金,以及支付宝账户中50元的余额,而接受一笔支付宝收款,司机和乘客都能够获得5元补贴。
微信直接把滴滴打车放到支付平台上,作为一个新功能出现,也就是说,用户无需下载打车软件,在微信上就可以实现叫车以及支付,相比快的打车当时40万的用户安装量,微信拥有超过6亿的用户,且微信同样深谙补贴之道。
从快的离职的员工说,当时确实是感觉被降维打击,“腾讯的流量太恐怖了,本来我们还旗鼓相当,后来他们给滴滴上了朋友圈广告,用户在朋友圈就能领到明星发的打车红包,我们却没有这样的流量入口。”这最终演变成了两个互联网大佬的补贴战,激战巅峰,双方补贴成本均以10亿计算。
在那场大战中,腾讯是绝对的赢家,腾讯投资的滴滴吞并了阿里投资的快的,而且,微信支付也因此出现了用户量的指数级增长。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站队问题,互联网公司必须在阿里和腾讯之间选一家,“A”和“T”几乎不可能再接受共同控制一家公司。
对于滴滴来说,他们的做法是,没有选择像美团一样亲腾讯远阿里,而是试图在多种复杂关系中平衡、协调,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他希望自己长大,成为出行领域的巨头。
据《财经》报道,腾讯和阿里各拥有滴滴董事会一席,到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百度也成了滴滴的股东,占股不大。“巨头都支持我们,这样大家不需要浪费钱低效竞争,同时能协调彼此利益,这是理想的格局。”程维说。
这是腾讯的一个隐忧,也是今日腾讯下场重新扶持代理人的原因。
在滴滴之后,腾讯在出行上并没有停下来,2017年继续投资了共享单车摩拜,希望复制滴滴的故事。
2017年年中,共享单车发展起来,摩拜成为一个重要的玩家,当年7月,它宣布获得6亿美元的新融资,其中腾讯领投,也就是说,摩拜成为腾讯在共享单车赛道的代理人。
2017年年中时,朱啸虎在朋友圈转发艾瑞数据文章,文章说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远超过摩拜,朱啸虎说,“和街头实际数数的感觉基本一致”,马化腾则在朋友圈反驳,说“从微信支付来看,摩拜高一倍”。
但战争和争执都没有赢家,2018年9月,摩拜在长期亏损的状态下,被美团收购,虽然依旧归属于腾讯系,但整体来说经营状况一地鸡毛,据美团财报上市时显示,摩拜还有43亿的押金问题待解。
而在此前2018年8月,腾讯发公告表示,出售了摩拜单车股权,到了2019年1月,摩拜在微信九宫格中的入口已经“消失”,腾讯这笔投资宣告失败。
而到了2019年2月来自滴滴的消息显示,在经历了2018年全年各种“渡劫”一样的事件之后,滴滴亏损109亿元,作为投资人的腾讯,应该不会太满意。
但滴滴更大的问题在于,和腾讯的关系敌友难辨,甚至更偏向敌人。
首先是滴滴投资了摩拜的对手ofo,和阿里站在了一起。ofo至今有过近十轮融资,融资总额为14.5亿美元,其中,滴滴是单一投资最大的股东,总投资额在3.7亿美元,而阿里也砸下3.4亿美元,蚂蚁金服砸下1.4亿美元,阿里系是ofo最为重量级的投资方。
而滴滴甚至是深入管理ofo,早在2017年7月,滴滴曾经派出高级副总裁付强、市场负责人南山、财务总监Leslie liu在内的滴滴高管进驻ofo,分别担任执行总裁、市场负责人和CFO,当然,最后滴滴这些高管退出了ofo,但在这个角度,是和腾讯投资的摩拜站在了对立面。
之后,腾讯也阻止了滴滴对摩拜的投资。
2018年春节后,共享单车战争接近尾声,无论是ofo还是摩拜都缺钱,美团展开与摩拜的并购谈判,与此同时,滴滴也向摩拜抛出橄榄枝,相比美团的全额收购,滴滴提出的方案则是小额参股,而后者的方案也更符合摩拜创始人的意愿——不失去控制权。
但最终滴滴的“橄榄枝”连放到台面上讨论的机会都没有就出局了,因为按照摩拜章程,任何方案只有得到最大股东腾讯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而腾讯明确表示他们将否决滴滴小股投资的交易。
比起让滴滴入股,腾讯更加倾向于和自己更近的美团全资收购摩拜。
与此同时,美团开始和滴滴正面竞争,当年3月,美团正式向滴滴宣战。凭借着对用户和司机的补贴,短短几天内,美团宣称,美团打车在上海获得了1/3的市场份额。《财经》报道指,滴滴早期投资人王刚曾建议程维做外卖,认为美团是继Uber之后,在本土对滴滴有潜在威胁的对手。
如果结合美团、腾讯以及滴滴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团做打车的意图更为明显——它是腾讯的新代理人。当然,随着后来美团上市,在网约车上放慢了脚步,这或许是腾讯今天重新下场做网约车的原因——一切代理人都不可靠,一定要自己来。
必须追溯回腾讯过去几年的策略——在自己并不擅长的赛道上,以轻度投资的方式将赛道交给合作伙伴去打理。因此,投资京东、拼多多是腾讯在电商上的逻辑,投资滴滴、扶持美团打车是腾讯在网约车上的逻辑,而投资摩拜是腾讯在共享单车上的逻辑。
结果是投资对象们或者叛逆,或者内斗。
出行对于腾讯非常重要,当时投资摩拜时,腾讯出具了内部报告显示,2016年公共交通领域每天有超过4亿笔交易,而腾讯2017年微信支付日交易笔数是6亿笔,也就是说,如果拿下交通场景,微信支付的体量接近翻倍。
2018年9月30日,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发邮件告诉外界腾讯要拥抱产业互联网,而支付是其中一个环节,而从商标注册“腾讯出行”、“腾讯乘车”这些场外信息来看,腾讯要亲自做C端业务,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有些偏离“产业互联网”。
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一方面腾讯要亲自做C端用户,市场比5年前或许更为艰难,滴滴虽然经历了2018年的浩劫,但仍然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比起当年扶持滴滴和快的竞争时两家势均力敌,甚至滴滴更胜一筹,腾讯在出行市场要面对的是当年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劲敌,而在北京等市场,首汽租车等玩家也占据一番市场。
另一方面要和公交集团这样的B端连接起来,这对于腾讯B端服务能力是一个重要考验,和支付宝再次直接竞争,在广州深圳等地区,腾讯和支付宝在公交出行上早就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未来想必在更多和政府以及公交系统的连接上有直面竞争,但后者在服务B端上始终更有经验。
腾讯出行的棋很大,但绝不会容易。
【来源:略大参考 作者:O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