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今天(10日)在沪启动。如果在上海展览中心的中国自主品牌体验区走一走,你会发现,“中国品牌”既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又有很多“中国创造”“中国智造”领域的新兴品牌。展会只是中国自主品牌的一个缩影,会场外还有不少中国品牌引发全球关注。在新兴品牌中,有些也存在争议:一方面,他们快速成长,得到消费者以及资本市场的追捧;另一方面,他们也面临着各种质疑。这些有争议的品牌能否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品牌”?记者选取了部分与“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新兴品牌,试图探寻他们曲折的发展之路。
把摩拜单车列为“争议品牌”,略显牵强,因为它面对的是整个共享单车行业所遭遇的质疑。
在2018年之前,以摩拜、ofo为代表的中国共享单车品牌引发全球关注,他们不仅在中国重新唤起人们骑车的热情,在海外市场的迅速扩张也使得他们成为共享单车这一“中国创新”模式的代名词。不过,随着ofo深陷经营困境,共享单车行业的品牌排名发生变化,有的品牌消失了,有的品牌诞生了,而摩拜是最早一批诞生的共享单车中,仍在正常经营的品牌。
“摩拜从诞生开始,就想做可持续发展的品牌。虽然遭遇行业的‘价格战’和‘数量战’,但从来没有改变过精细运营的初心。”摩拜单车华东区政府关系总监朱乾说,在诞生伊始,摩拜就采取“重”发展模式——自行设计独有车型,为的是更符合共享单车的使用环境;研发物联网智能锁,希望用技术支持共享这一全新的使用方式;引入全生命周期计划,以实现共享单车生产、使用、报废等全过程的绿色环保……他表示,在共享单车行业一下子出现数十个品牌竞争时,摩拜单车不得不参与其中,但“重”发展模式从来没有变过,这也是为何在行业经过洗牌后,摩拜能够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有了之前的经验,对品牌未来发展这一话题,朱乾认为还是得靠扎实的运营,包括良好的骑行体验、完善的骑行管理、绿色的运营理念等,而且这些为品牌带来的价值可能比单纯增加车辆投放数更高,“比如,前不久我们与德国的一个设计工作室合作,把报废摩拜单车改成实用的家具、家居产品,工作室还将这些产品带到米兰家具展。”
业内人士也认为,共享单车的诞生让很多中国新兴品牌有机会走上国际舞台,但问题在于部分品牌太急于用数量抢占市场,而忽视了质量。对品牌来说,市场好评度比规模更重要。
“ofo等共享单车企业失败了,但共享单车模式没有失败。”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共享经济非常符合中国城市发展、交通改革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方向。在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中,完全有机会形成几个有市场美誉度的中国品牌。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洪洋也认为,共享单车品牌有很好的发展大环境,因为国家层面也鼓励共享单车发展,“共享单车是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减排,而且共享单车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眼下,行业进入调整期,品牌需要从服务质量出发,做大做强。”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