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Uber上市了吗?这个持续多年的悬念终于在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揭晓,Uber以45美元的发行价登陆纽交所,交易代码为UBER。
即使发行价已定在招股区间底部,Uber依然没逃过破发,开盘报42美元,较发行价下跌约6.667%,收盘于41.57美元,较发行价暴跌7.62%,市值缩水至不到700亿美元,遭遇「开门黑」。
Uber本次IPO创下两个「之最」:
融资规模81亿美元,是继2014年阿里巴巴以来美股最大规模IPO;上市估值824亿美元,成为自2007年Facebook以来市值规模最大IPO。
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个——最近十年争议最大的IPO。作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之一,Uber受到的争议早已超出共享经济范畴,它的上市背后也是资本催生新一轮科技泡沫的体现。
成立9年,一分钱没赚
没有人会否认Uber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即使它还算不上改变世界,至少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
2010年,UberCab在以打车难著称的旧金山上线,在手机上按几下就能叫来一辆奔驰E系列或宝马5系列,可以想象这给饱受打车难之苦的当地用户带来怎样的震撼。准确切中用户痛点的Uber很快迎来爆发,开始冲出美国,走向世界。
▲ The Car Connection
Uber的商业模式很清晰,从每一笔订单中收取佣金。它还开创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司机不必是专职人员,只要有车,有时间,都可以为Uber开车赚外快,也就是所谓的共享经济。
有需求,有用户,有商业模式,但Uber一直在亏钱。招股书显示其年亏损金额从2014年的6亿美元扩大至2018年的30亿美元。尽管亏损比率呈下降之势,但还是改变不了Uber赚不了钱的事实。
表面上看,Uber是以模式创新和技术提升用车效率取得了对出租车行业的胜利,但在扩张的过程中,Uber在大部分市场击败出租车其实靠的还是最简单的低价策略,尤其是在推出拼车服务后,Uber的用车价格优势更明显。
▲2016年8月9日,哥斯达黎加圣何塞,当地数千名出租车司机用车阻塞道路,抗议Uber对出租车行业的冲击。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大数据、智能调度等并不足以成为Uber的「护城河」,一遇到同样烧钱不眨眼的对手,Uber也顶不住,在中国输给滴滴,在东南亚输给Grab,在俄罗斯输给Yandex就是证明,而退出几个人口众多的市场也让人对Uber的前景心存疑虑。
更何况,追根到底,虽然Uber改变了打车的模式,做的却还是打车市场的存量生意,并没有创造新的市场,原来不打车的人,有了Uber也未必有需求,就算有,很大可能也只是推广初期被新户补贴吸引过去「薅羊毛」的非刚需用户,本质还是烧钱。
尽管这两年Uber也在外卖和自动驾驶上积极布局,但网约车仍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2018年贡献了总营收的83%,这意味着Uber离盈利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靠融资维持运营,以利润换用户,再用流量换取新的融资,这种模式在与Uber同期或之后出现的明星创业公司中都能见到,美团先后熬过了「千团大战」和「O2O大战」,滴滴在网约车补贴上的大手笔连Uber都吃不消,摩拜和ofo还没熬过共享单车大战就已两败俱伤,说三年到五年内坚持补贴的瑞幸已经在准备IPO,Airbnb在成立9年后才实现盈利……
这些公司赶上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浪潮,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后,很多连怎么赚钱都没想明白就已大肆扩张,有时候不免让人疑惑这些公司是打算赚用户的钱还是投资人的钱,彭博社专栏作家Matt Levine就吐槽说「所有上市的大型科技公司真正的钱都是在IPO之前赚到的」。
Uber会是下一个网景吗?
如果说网景公司1995年的IPO是千禧年互联网泡沫的导火索,这家以浏览器起家的公司开创了不盈利也能让华尔街投资者买单的先河,2012年Facebook上市时被认为是互联网泡沫的再现,那么Uber就是把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发挥到极致的代表。
【来源: 爱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