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落幕的 2024 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上,可以看到大量游戏厂商、终端厂商展出了大量的游戏和硬件产品,但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运营商的存在。
毕竟,网络对于游戏体验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除了在 ChinaJoy 场馆外能见到运营商的网络保障车,在展馆内见到它们的展区,也就不太意外了。今年 ChinaJoy,中国联通就在 E4 骁龙主题馆包下了一片展区进行展示。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还在这届 ChinaJoy 期间联合高通,共同发布了「AI 终端+全时连接」行动计划。
AI 终端的全时连接,可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但要怎么做业内并未达成统一的共识。不过在这次的「行动计划」中,中国联通指出计划主要基于「AI+RedCap+eSIM+X」方案,通过融合 5G RedCap 与 eSIM 两大技术,为 AI 终端注入「前所未有的高速连接能力」。
在演讲中,中国联通甚至预测,eSIM 将成为数据连接网络接口主流。
图/雷科技
eSIM 要火?RedCap,又是什么?
AI 终端,需要前所未有的「连接」
「AI 终端」这个概念,相信现在大部分读者都不太陌生了。
随处可闻的 AI 手机、AI PC、AI 电视、AI 眼镜等各种 AI 硬件产品,都可以被统称为「AI 终端」。甚至在这一波以大模型为核心的 AI 技术浪潮中,还诞生了一批专为 AI 而生的新型终端设备,比如 Rabbit R1、AI Pin 等产品,也都被归纳为「AI 终端」。
但不管是芯片算力相对较强的 AI 手机、AI PC,还是 AI 眼镜或 AI 原生终端,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个现实:AI 离不开云端大模型的调用。
就 AI 手机、AI PC 来说,虽然从芯片厂商到终端厂商都在强调端侧 AI,但实际上所有厂商也明白,终端的算力终究不能与云端的算力相比较。更具体地说,云端 AI 的「智能」要明显超越端侧 AI。
所以综合「云端」和「端侧」两种优势混合 AI,成为了从高通到英特尔,从手机厂商到 PC 厂商的共识。
图/高通
包括苹果,在 Apple Intelligence 中除了包括一层运行在苹果设备本地的端侧 AI,一层基于「私有云计算」技术运行在苹果自有数据中心的云端 AI,还有一层接入了第三方云端大模型,比如 GPT-4o。
再比如联想主推的智能体(AI Agent)——联想小天,同时也是支持「本地」与「联网」两种模型。
这还是手机和 PC,可以凭借庞大的出货量和较高的定价,坐拥消费级市场最好的计算处理和网络连接能力。
可实际上,绝大部分其他终端都很难拥有与前者媲美的设备端算力,也难以覆盖昂贵的网络模块。更何况,像是 AI 眼镜、AI Pin 等 AI 终端,还面临内部空间极其有限的问题。
而中国联通推出的「AI+RedCap+eSIM+X」方案,其中「X」代表了各类终端,RedCap 技术能以较低成本的方式实现 5G 网络连接能力,eSIM 则是进一步解放设备内部空间,也带来更便捷的网络连接体验。
RedCap:甜品级的 5G
RedCap 技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比较陌生,但简单来讲,你可以将其理解为「轻量化、简配版的 5G」。
RedCap 的全称是「Reduced Capability」,直译是「降低能力」的意思,它是 3GPP 在 5G R17 阶段,专门针对速率、时延要求不高的 5G 应用场景推出的一种新技术标准协议。
相比完整版的 5G,RedCap 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