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的焦点,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多个高校正积极通过课程创新、跨学科融合、加强产学研 融合等方式,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近日,《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服务国家区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办,会上,南京大学与阿里云签署全面校企合作协议并宣布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共同培养适应未来技术变革、具备跨学科思维的AI创新人才。基于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科优势和阿里云在云计算和AI大模型领域的技术优势,双方将共同设计兼具前瞻性和应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研发跨学科融合的大模型应用实践课程。并以阿里云“云工开物”高校支持计划为学校提供AI技术资源和算力资源,加速南京大学“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建设。
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陆现彩表示:“此次南京大学与阿里云的全面合作,开创了校企共建人工智能+实践课程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结合南京大学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我们协同培养更多重点领域产业发展亟需的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
浙江大学也于近日宣布携手阿里云共建人工智能通识课,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健表示:“高校作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要深入思考和积极应答“智能时代,高教何为?”这一重要命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贯彻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课程设计,通过动态反馈机制推动教学质量提升。同时,要深化科产教融合,与阿里云的合作即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期待双方共同打造育人共同体,着力推进智能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阿里云副总裁刘湘雯表示:“阿里云将持续通过AI技术和算力资源,支持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工作,加速产学研 融合,与高校一起,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据悉,“云工开物”是由阿里云发起的高校用云支持计划,支持AI时代的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