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昌平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园区创新协同发展,2025年4月27日下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及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指导,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理委员会主办的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启动会暨北京市昌平区特色产业园促进会筹备会顺利举办。该机制为中关村各分园中特色产业园区的“首个”联席机制。
本次活动以“‘园’聚创新力 引燃‘园’动力”为主题,昌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园区发展建设处处长郅斌伟、中发展集团园区管理部副部长李荣华等政府部门、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代表及昌发展、北大医疗产业园等区域产业园区运营机构、科技企业及服务机构受邀出席,共同探索推动各园区间资源共享新路径。
昌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柳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园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今天,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启动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谋划特色产业园促进会,既是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主动探索,也是破解园区发展瓶颈、深化协同合作的关键举措。联席机制及特色产业园促进会的成立,将推动园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联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助力中关村昌平园迈向更高能级。面向未来,昌平区将以‘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为目标,接续搭建一批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完善‘招商信息互通、空间灵活调配、服务平台共享’机制,强化政策协同,深化产业培育,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着力打造发展新标杆。”
政策赋能
为培育特色产业园注入源头活水
产业政策是引领产业升级的战略基石,对于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来说,构建系统、精准的支持机制更是激活创新要素、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引擎,对于培育突破性技术、打造高精尖产业集群意义非凡。
中关村高科技产业促进中心园区部部长杜玲对中关村管委会特色产业园支持政策进行详尽解读,包括特色产业园打造支持内容及标准、支持方式与金额以及支持条件与申报方式等。她表示“市科委及中关村管委会将多措并举引导、赋能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品质化、内涵式、开放式发展。着力提升特色园区域主导产业集聚度、运营管理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并持续增强特色园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特色园 融入外部创新资源网络。”
昌平区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晨则从支持孵化器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孵化机构协同引育补贴获取、免费创业空间赋能等角度对孵化机构支持措施进行分享。
促进资源高效配置
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正式启动
本次活动中,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见证了昌平区在特色园区打造的重要时刻——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的正式启动,这也是昌平区在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举措。
昌平区委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工委书记、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常盛对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工作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他表示“希望以该促进会为依托,集聚职能部门、属地镇街、园区及三方机构资源,形成区级统筹,专业机构运营管理,上下联动、有机衔接的工作模式,促进招商、空间及服务等资源共享。加快培育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定位鲜明、运营模式高效、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创新活跃的特色产业园区,更好支撑昌平园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本次活动启动的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为全市首家分园特色产业园首创之举。据悉,首批成员单位涉及24家运营管理单位,累计覆盖31个产业园区,产业形态丰富,既有一级开发公司、政府产业平台公司,也有市场化孵化器、社会组织,行业领域多元,覆盖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各个领域。以上平台、机构通过促进会形式紧密链接起来,将形成“竞逐中携手、博弈中共生”的生态格局,既有基于市场规则的公平竞争,也有以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的价值共生,将推动昌平区所辖园区在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资源高效流通,以开放协作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优势互补。
大咖思汇
特色产业园构建主题分享
本次活动还安排了丰富的主题演讲环节。
火花 S-Park 创始人&执行董事宋振庆带来了《政企协同、聚焦升维——做特色主题园区的“超级服务者”》主题分享,深入剖析园区运营的关键要点。他表示“园区不是纯粹的空间商品概念,而是一个集聚城市资源与产业要素的平台。新时期的特色主题产业园,应具有‘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规划先行、政策覆盖、要素铺垫、三级联动、专业配套、生态运营’的鲜明特征。”
建诚智库首席研究员何田则为大家分享了产商办园区趋势洞察。他表示,在当下存量时代已来,产商办园区压力显著的情况下,物业管理或将成为新形势下园区运营与资产管理的重要一环。作为产业运营方,未来仍需坚持服务产业发展、助力突破卡脖子硬科技,同时融汇政府、金融、高校、产业、研发、财税法等服务资源,打造具有特色、差异化的产业园区。
此外,昌发展集团作为昌平区政府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多年来通过园区打造、基金投资、服务体系构建等方式,促进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其旗下园区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获评“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昌发展集团总经理王颖从创新成果转化、主导产业集聚、专业服务深耕、资本要素助力、政企协同创新、创新生态打造等角度与与会者分享特色产业园区运营经验。
昌平区作为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主阵地,已经形成了医药健康、先进能源、先进制造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昌平园当前空间资源逐步释放、产业集聚初步形成。其中,建筑规模超2万平方米的各类产业园区56家,超5万平方米的32家,各类创新创业载体40余家。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大医疗产业园、国际医疗器械城(东区)已认定为市级特色产业园区;飞镖、新生巢、禾芫等5家孵化器已认定为北京市标杆孵化器。如何为产业园区注入更多特色及内涵?是产业发展进入主导产业能级跨越、未来赛道规模化崛起、创新生态 聚合新阶段后被赋予的时代命题。而本次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启动会暨北京市昌平区特色产业园促进会筹备会的顺利举办,就是昌平园对于时代命题的生动诠释与积极回应,通过政府与市场的 共振,以规则共识为基底、以长期价值为导向,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的协同动能。
此次活动的举办,是昌平区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启动中关村昌平园特色产业园联席机制,昌平区将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未来,昌平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园区间的合作交流,打造更具活力与创新力的产业生态,为城市发展增添新活力,在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展现昌平担当、贡献昌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