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科创板上市公司九州一轨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同比增长30.7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115.2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3.15%。此外,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18.08万元,较2023年同期亏损744.76万元实现根本性逆转。
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从2023年的0.01元提升至0.08元,增幅达7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提升0.76个百分点至0.86%。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在经营效率、成本控制及盈利能力方面均取得显著优化。
对于业绩增长的原因,九州一轨表示,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第一,轨道交通供货里程增加,带动业务规模持续扩张;第二,内部降本增效措施成效显著,通过精细化运营管理降低费用支出;第三,参股公司经营状况改善,投资收益对公司整体盈利贡献提升。
技术研发持续突破,专利储备行业领先
作为一家专注于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的高新技术企业,九州一轨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新增专利申请35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全年共获得授权专利26项,包括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以及22项软件著作权。截至2024年底,公司累计拥有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实用新型专利93项、外观专利3项,技术储备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核心业务方面,公司城轨项目施工进度有所提速,其主要产品钢弹簧浮置板销售量约为85.74公里,同比增幅140.86%。同时,公司持续推动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落地,橡胶弹簧浮置板在乌鲁木齐2号线成功获得首个销售合同;自主生产研发的匹配更高时速的市域(郊)轨道减振垫在天津8号线延长线获得首次应用。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和完善的产品矩阵,精准把握客户差异化需求,通过高效服务响应,持续提升轨道减振降噪领域市场份额。
此外,公司积极布局轨道智慧运维、声纹监测等新兴业务,致力于打造“智能监测-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的全链条解决方案。目前,部分创新技术已进入试点应用阶段,未来有望开辟新的业绩增长路径。
业务多元化布局,拓展非轨交市场
2024年,九州一轨在巩固轨道交通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领域的减振降噪业务,推动营收结构优化。报告期内,公司与中国电建集团所属公司就发电厂汽动给水泵机组扩建工程签订钢弹簧隔振采购合同,对机组设计转速范围内基础台板的振动控制负责;公司与上海市基础工程某公司就天津地铁沿线新增文物展厅减震(隔振)支座签订合同,负责支座的制作、安装、试验、监测及维护。这些新业务的开拓,不仅为公司带来额外收入,也降低了单一行业依赖风险。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为保障持续盈利和高质量发展能力,九州一轨表示将在稳固原有业务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依托“轨道声纹在线监测与智慧运维系统”的创新驱动力,加快建立第二成长曲线作为战略核心,以此突破传统行业市场空间限制。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以及工业减振需求的增长,九州一轨凭借技术优势和市场拓展能力,有望在未来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