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国入境游市场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为旅游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数据显示,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921.5万人次,同比2024年增长40.2%。这一成绩不仅印证了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大吸引力,更标志着在政策利好、市场环境优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入境游行业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政策红利是这一波入境游市场火爆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将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2国的单方面免签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并叠加与东南亚国家的互免签证政策,构建起庞大的“免签矩阵”。
投融界获悉,五一假期期间,免签国游客占比超70%,其中欧洲市场贡献突出,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机票预订量同比分别激增150%、110%和200%。以海南为例,一季度海南自由贸易港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2.9万人次,占入境海南外国人总数近90%,同比增长69.3%,较2019年同期增长21.7%,占比与增幅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除了免签政策,离境退税便利化政策也对入境游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全国推广的“即买即退”政策极大提升了中国市场对外国游客的购物吸引力。2025年一季度,上海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85%,北京王府井商圈退税销售额占全市90%以上。
4月27日,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更是将离境退税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将现金退税限额由1万元上调至2万元。
这一政策直接拉动了游客的消费意愿,部分外国游客表示中国商品价格仅为本土一半,反向代购甚至成为新趋势。同时,微信支付“外卡内绑”和支付宝国际银行卡绑定功能覆盖七大国际卡种,外籍游客日均消费笔数同比增长136%,广东地区消费金额翻倍。
随着入境游的升温,游客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餐饮、交通、零售、电子产品成为外籍游客的消费主力。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华强北等地的订单量增长1.5倍,华为手机、扫地机器人等科技产品成为热门品类。
文旅融合场景在入境游市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云南临沧依托佤族文化打造的沉浸式演出,通过短视频传播吸引大量入境游客,单日游客量突破3万人次,游客们在欣赏传统歌舞、参与民俗仪式之余,还踊跃购买佤族特色手工艺品、服饰,为当地文旅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投融界CEO邹晴认为,当前入境游客消费结构的变化,预示着中国旅游正从“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型。当入境游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第二引擎”,其溢出效应将辐射至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多个领域,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